馬昕原
摘要:關于音樂美學價值方面的理論很早以前就已經出現了,它展現了音樂藝術的內在本質,鋼琴演奏作為音樂實踐的基礎部分也包含了深厚的美學思想,向世人展現了無與倫比的音樂美感,因此,怎樣最大化的發揮鋼琴演奏的藝術美學價值也成為了每一個演奏者研究關注的重點,重視鋼琴演奏的表現形式和聲蘊合一,升華演奏的情感與意義,才能夠更好的發揮鋼琴演奏的藝術美學價值。
關鍵詞:鋼琴演奏 藝術美學 美學理念
鋼琴演奏是重要的音樂實踐,同時這也是對藝術美學思想進行表現的重要形式,從藝術美學的角度來看,鋼琴演奏是藝術的二次創作,在演奏過程中能夠對藝術美學做出演繹,對聽眾理解音樂有著重要的作用,在鋼琴演奏過程中為聽眾帶來美的享受; 并且能夠展現鋼琴演奏者的不同個性和風格,打動聽眾,與之產生共鳴。
一、 相關的理論基礎
1.價值論美學
在價值論美學的觀念中,人的生命以及生命的意義是至高無上的,人們所進行的一切審美都是為了體現生命的意義,而藝術就是審美的來源和美學價值的外在體現{1}。
2.音樂美學
所謂的音樂美學,指的就是以音樂為基礎,探尋和追求音樂的表現力的一種理論觀念,它所包含的范圍很廣,音樂的內容、形式、創作、展現都在音樂美學的范疇之內,是從美學的角度對鋼琴等樂器的演奏規律展開分析,是一種最為人普遍接受和最基礎的一種理論。
3.藝術美學
藝術美學的研究范疇包括了對各種藝術表演形式的探索,研究藝術表演的性質、規律,以及其中的審美特征等,以鋼琴演奏為例來說,從藝術美學的角度出發,如果想要真正展現作品的精神與魅力,就必須將演奏的作品內容同價值、哲思這些理論聯系起來,才能完全的表現藝術之美。
二、 藝術美學價值在鋼琴演奏中的重要性
許多學者也認為,鋼琴的演奏也可作為藝術美學的一種,可以從美學的角度去欣賞和評價,藝術美學價值主要依靠人的主觀情感來展現,可以說藝術美學價值的外在體現就在于能夠帶給人情感上的良好體驗,在物質生活十分豐富的今天,人們已經越來越多的去更注重精神方面的享受。日常的生活中,人們總是有著各種各樣的煩惱,而精神方面的愉悅感官可以使人感覺放松和解脫,從繁瑣的生活中暫時的脫離出來,因此也衍生出了對音樂、美術、歌唱等藝術方面的審美追求,在鋼琴的演奏中也是如此,鋼琴的樂曲中包含著許多的情感,使它的藝術屬性之一,也是鋼琴演奏的價值所在。從鋼琴演奏的藝術美學理論來看,主要集中體現在藝術美學、音樂美學和價值論美學等幾方面。好的演奏者能夠將情感、觀念與思想融合在演奏的內容中并傳達給觀眾,帶給觀眾情感上的共鳴,并引起哲思,從而生化了演奏的意義,歷史上許多卓越的鋼琴演奏家都是如此,通過鋼琴演奏去喚醒心靈,展現音樂魅力也正是其作為一門藝術的美學價值所在。
三、 實現鋼琴演奏價值最大化的途徑
1. 遵循演奏的美學原則
藝術美學價值的完美展現,需要內在理念與外在技巧的的多方面結合,首先從內在要理解并且遵循鋼琴演奏的美學原則,重視主觀與客觀的完美結合,鋼琴演奏的都是已經譜好的曲子,這也是強調主觀與客觀完美結合的原因之一。其中客觀性有兩層含義,一是演奏時要忠實的依照樂譜和音樂本身的初衷,二是要跳出演奏者的身份,從另外的角度去感受樂曲,才能找出演奏中的不足之處并不斷加以調整,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人在演奏的時候會閉著眼睛,甚至把過程刻錄下來不停的復盤,多角度的理解有助于演奏的完善。而主觀性則指的是演奏者本身獨特的個體性格和熱情,這些都會不自主的對音樂的演奏、情感表達產生影響,因此使樂曲演奏具有了獨特性。
第二點是要強調技巧的使用與藝術表現相結合,這二者都是鋼琴演奏中不可或缺的關鍵因素,二者和諧統一才能使演奏更加完美,這二者的關系通俗點說,技巧是整場演奏的基礎,而藝術表現則是技巧最終的目的,掌握好的技巧是音樂演奏中必須具備的素質,縱觀古今中外,每一個成功的演奏家,他們共同的特征就是具備高超的演奏技巧,可以說技巧是支撐演奏的基石,但技巧卻并不是演奏的全部,演奏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展現藝術,用高超的技巧去達到更好的藝術表現才是演奏的根本意義,如果只有技巧,演奏也只是演奏者炫技的過程,根本不具備任何意義,只要有強調技巧與藝術表現相結合,才能帶給聽眾更好的音樂享受,同時更是讓人體味到無與倫比的精神洗禮。
最后要注重感性與理性的統一,完整的鋼琴演奏過程應該是理性與感性完美結合的過程,想要帶給人美的音樂體驗,就要淋漓盡致的表達情感,但在內心深處始終要保持理性,不讓情感的發泄失去控制,將演奏的過程掌控在帶給人美感的范圍之中,使作品情感豐富但又有靈魂,才能給聆聽的人更高級的聽覺盛宴,使演奏變得有價值。
2. 強調鋼琴演奏的表現形式
要想最大化的發揮鋼琴演奏的藝術美學價值,要重視演奏的音色、音高、節奏、節拍,還要注重聲音的強弱感覺,重視每一個鋼琴演奏的表現細節,才會帶給聽眾更好的享受。
鋼琴的旋律是由音調和節奏共同譜成,而音調中又包含了從低到高不同的音高,人們在聽到不同的音高時會有不同的情緒感受,高音清亮透徹,中音廣闊柔和,低音厚重深沉,帶給人豐富細膩的樂感體驗,也使人們更加的追求音樂的表現力,鋼琴作為樂器的一種,當演奏者手指敲擊力度發生變化時,同樣也能為音高帶來不同的色彩,在和弦當中,突破音列的音聽起來更高,而低于音列的音聽起來更低,演奏家可以通過微妙的力度變化使同樣的音符展現出更多色彩。
其次要掌握好節奏與節拍,節奏是人們從自然環境中獲得的靈感,四季的交替,日升與月落,潮水的漲與退,自然節奏是上帝賜給人們最珍貴的禮物,人們由此得到靈感并發明了音樂,音樂中的節奏是將音符按一定的規律組織起來的長短關系。在鋼琴音樂中節奏是整個樂曲的靈魂,不同的節奏引發不同的情緒,如舒緩、跳躍、激昂等等,與不同的美學表現力,與節奏離不開的是節拍,節拍是指一個小節里音的強弱關系,也可以規律性的進行重復,節拍帶給節奏動力,在西方,早期的鋼琴樂曲中大多數都使用了具有規律性的節拍,例如圓舞曲,使用的就是“強弱弱”的四三拍,而爵士樂中的節拍卻不注重規律性,舉例來說,波蘭的舞曲《瑪祖卡》就運用了重音落在第二、三拍的節拍,營造出一種開朗濃烈的意蘊,節拍是音樂的發動機,可以給聽者的內心帶來不同的動力。節拍可以有多種多樣的變化,能夠滿足人們對音樂審美的要求。
再次,要注重強弱的表現,琴弦在接受敲擊后,它的震動幅度會經歷由強到弱的過程,音量也漸漸減小,這一特征隨著鋼琴制造技術的增強而不斷變化,鋼弦和雙重音版等材料的使用使鋼琴按鍵音出現了更豐富的細微變化,能夠表現出更多的力度層次,如果在鋼琴演奏中配合其他樂器,那么音樂可能發生變化就更多樣了,澎湃激昂的交響樂、輕柔低緩的水流聲都能夠通過演奏得以展現,這種細膩的分別會賦予演奏更多層次的美感,從而提升鋼琴演奏的藝術美學價值。
最后,鋼琴的音色也是需要重視的一環,鋼琴的音色也分為主觀音色和客觀音色兩種,客觀音色是由鋼琴本身的結構質量決定的,而主觀音色則指的是由演奏者通過技巧敲擊所展出來的音色,每個人在演奏時,敲擊琴鍵的力度、方式、速度都不一樣,也因此會可以產生具有特性的音色,通過細膩的處理得到多樣的音色,音樂豐富的表現力也由此而來。
3. 重視意境的營造
藝術美學價值也包括了聲音所營造的意境,聲音高低的變化,同樣會使人感覺到空間位置高低的變化,人的內心情感體驗也會受到外部位置空間感的影響,如遼闊、逼仄等等,同時聲音的色彩也與人的情緒變化有著內在對應關系,當人們聽到高音或看到明亮的色彩時,心緒也會隨之感覺輕快,情緒也會活躍起來;而陰沉的色調則會使人心情壓抑,情緒消沉。這種聯動關系也體現在日常用語中,如高音、高調、高興、情緒高漲;低音、低調、低迷、情緒低落等等,通過節奏與節拍的快與慢運用也可以營造意境,最讓人耳熟能詳的鋼琴曲《野蜂飛舞》,就用急速的節奏,帶來了急速的心理運動效應,仿佛無數的野蜂就在身邊飛舞、盤旋。此外,還可以用音樂的強弱感來營造意境,通過較強的力度來展現如狂風暴雨、驚濤駭浪、悲愴憤怒等,而較弱的力度能夠表現文風和煦、輕語呢喃、柔情似水、寧靜安詳等情緒,可以描繪水光悠悠、鷹擊長空、大漠落日等美麗的奇景,也可以描繪月色籠紗、云煙裊裊等的奇幻抽象美。就像是貝多芬那著名的《命運交響曲》,曲子在最開始就用強力的音符帶給人震撼靈魂的感覺,用厚重的力度展現了命運的壯闊與生命的頑強,帶給人強烈的情緒共鳴。
4. 重視內在思想與情感的傳達
音樂與情感是有重大的關聯性的,可以說音樂是人類情感的外在表達方式之一,而情感也是音樂的靈魂,鋼琴的演奏也是如此,向聽眾傳遞情感是鋼琴演奏的必修課,演奏者通過樂聲的輕重緩急來向聆聽的人表達,好的鋼琴演奏必須是能夠帶給人情感思緒的,王次昭先生就說過:“音樂的形式美是構成音樂美的重要組成因素,但它決不是音樂美的全部,而且只有當形式美顯示出它的豐富內涵時才能實現其自身的審美價值?!眥2}好的演奏者能通過樂曲帶給人啟迪,引人深思。想要通過鋼琴演奏來表達思想與情感,首先要能夠理解樂曲在創作時的理念與情感,其次還要引入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和想要表達的情感,使它們產生聯系并融為一體,產生新的化學反應,舉例來說,門德爾松那首著名的《葬禮進行曲》,之所以能使聽眾感到悲傷、肅穆,就是運用了連續的三連音跳音和弦,用音樂想人們訴說著悲痛的情感,引發人們的思緒聯想,并由之展開思考,正是這話能帶給人思考的音樂,才是演奏真正的意義所在。
結語
鋼琴演奏的美學價值,不僅通過音高、節奏與節拍、強弱、音色、體態語言等具象的、外化的形式表現出來,還通過情感、思想等內在的形式表現出來,通過音符去敲擊人們的靈魂,使人愉悅、沉思和感動。演奏者們要繼續深入尋找更多樣化的展現方式,才能更好發揮鋼琴演奏的藝術美學價值,從而更好地將這一偉大的藝術形式呈現在觀眾面前。
注釋:
{1}周維民.淺析鋼琴演奏中的美學思考[J].中國音樂,2014(4).
{2}郭孝文.美學背景下的鋼琴演奏藝術展現[J].大舞臺,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