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
摘要:小學生由于其學齡段的特點,其無論是思想認知能力,還是明辨是非能力,都處于啟蒙的學習階段,他們普遍有著學習與模仿周圍人行為習慣的欲望和興趣,所以,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周圍的人稍有不良的行為出現,都會容易導致小學生不明是非的跟風與模仿,進而導致其行為出現不文明、不道德等不良現象。因此,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至關重要。
關鍵詞:小學生;行為習慣;培養措施
小學階段是小學生性格養成以及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時期,在這個階段中,相關班主任一定要注重言傳身教所發揮的榜樣作用,通過自身充滿正能量的言行,去影響小學生思想與態度,使其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本文也會對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進行拋磚引玉式探討,并結合實際情況提出一些有效的參考建議。
一、積極通過榜樣作用去感染學生
德國著名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曾經用富有詩意的語言形容過:“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樹去搖動另一棵樹,用一朵云去推動另一朵云,用一個靈魂去喚醒另一個靈魂?!北娝苤?,小學生每天在校時間要遠高于在家的時間,其與班主任的接觸時間也是最長的,班主任在孩子心中的高大形象經常是他們主要學習與模仿的對象。因為小學生的年齡普遍偏小,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對其而言,周圍所有人的言行舉止他們都會不明是非地去學習與模仿。如果班主任自己平時說話都不文明,那么他所帶的班級學生也會跟著“粗口成章”。因此,班主任的所有言行舉止,都會對小學生的性格養成帶來直接的影響。所以,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或日常生活中,凡是面對學生的不管大事小事都要嚴格要求自己,做到以身作則,積極發揮教師榜樣的作用。這樣才能深深感染學生,使小學生能夠從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通過多方面教學管理來滲透良好的行為習慣
“育人無小事,無處不課堂。”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離不開班主任日常的品德教育,為了使其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班主任要盡量在多方面教學管理中,去滲透良好的行為習慣,如學生課堂管理、課間管理等,進而使小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品質和行為習慣。
在進行課堂教學管理中滲透德育,班主任可以以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搭石》這篇文章為主題,來開展相應的思想教育活動,培養小學生樂于助人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再如,進行體育課教學時,班主任可以通過打籃球需要團隊配合等形式,要求學生間做到互相幫助、互相配合等,促使養成團結友愛的品質和習慣。
課間自由活動期間往往是許多老師容易忽略的地方,作為班主任要抓住課間時間,引導學生去做一些積極的、有意義的游戲。好動的孩子可以引導他們去打打球,制作一些手工藝術品等;好靜的孩子可以引導他們去看看課外書;也可以積極鼓勵學習好的學生利用課間時間去幫助學習略差的學生,使之做到同進步、共勉力,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小學生的良好品質。
三、堅持持之以恒和事無巨細的培養原則
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其是一個漫長而又艱巨的任務,必須經過長時間的練習和重復引導,才能得以完成。自古以來,很多優秀學者就對行為習慣的培養,給予了相應的定論,荀子的“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钡闹晾砻?,就是針對行為習慣的培養而發出的感悟。因此,小學班主任在執行日常教學任務時,應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到了如指掌,如:小學生課堂聽課的態度、坐姿、作業完成情況以及書寫姿勢等,若是發現小學生這些行為中出現不規范的現象,則要及時地指出并糾正,并針對性地采取思想教育方法進行引導,一切從細節出發,循序漸進地把良好的行為習慣滲透到學生思想中去,這樣才能真正達到全面培養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教學目的。此外,班主任在這一過程中,還要堅持持之以恒和事無巨細的培養原則,能夠以身作則,積極地去引導和帶動學生,使學生對自身的不足給予正確的認知,從而樹立及時發現、及時改正的思想意識。
四、加強與家長的合作交流
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僅僅依靠班主任自身的努力是不夠的,還必須要聯合家長共同形成教育合力,這樣才能對小學生行為習慣起到良好的約束和引導作用,進而使其早日成為一名優秀、合格的中國好少年。
首先,在學校內,班主任要積極引導與糾正那些行為不規范、不文明的小學生,通過言傳身教來引導這些學生走向正軌,使其行為習慣可以達到最佳標準。
其次,在家里,家長要改掉一味溺愛的思想觀念,對于學生在校期間以及家里的不良表現及時指出來,并加以適當的批評和教育,使學生懂得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進而真正做到及時改正、文明學習。
最后,班主任要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和交流,讓家長對學生的行為表現和在校學習狀態有比較全面的了解,針對學生思想的教育,共同進行探討和研究,制定出一套有利于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培養的科學的教育計劃,這樣才有助于小學生對自身的優缺點有清晰的認識,從而虛心接受老師和父母的批評、教育,并在日后的學習生活中逐步改正,真正養成懂文明、講禮貌、認真學習、團結友愛等良好的行為習慣。
綜上所述,因為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對其日后發展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所以相關班主任必須要通過榜樣作用來感染學生、在多學科教學中去滲透良好的行為習慣,并堅持持之以恒和事無巨細的培養原則,聯合家長共同形成教育合力,這樣才能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提高當代小學生的行為品質和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朱友金.淺談怎樣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J].課外閱讀,2017(4):16-17.
[2]何玉梅.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J].考試周刊,2017(5):19-20.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