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乾星 馬曉靜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新疆出口貿易發展迅速,貿易規模不斷擴大,出口比重持續增長,貿易順差不斷擴大。但同時存在出口產品科技含量不高,出口商品結構不合理等問題。提出推動高新技術企業發展,提升產品科技含量;以東部發達省區援疆為支撐,促進新疆產業結構升級;依托資源優勢,發展新疆特色產業等對策建議。
[關鍵詞]貿易規模;出口增長率;出口商品技術結構
[中圖分類號]F74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8)06-0036-04
Abstract: Xinjiang foreign trade export has developed rapidly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trade scale expands unceasingly, foreign trade exports in number with a leap type development. The proportion of foreign trade export continues to grow, and the trade surplus continues to exp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tent of Xinjiangs foreign trade export products is not high, and the export commodity structure is still not reasonable. Therefore, in view of the scale of Xinjiangs trade, the growth rate of trade export and the technical structure of export commodities, an in-depth study of Xinjiangs export trade is carried out to find out problems and propose solutions.
Keywords: Trade Scale,Export Growth rate,Technical Structure of Export Commodities
[作者簡介]王乾星,男,講師,碩士,研究方向:國際貿易;馬曉靜,女,副教授,工商管理碩士,研究方向:國際貿易。
一、新疆出口貿易規模及増速
(一)對外貿易規模
1.對外貿易總額
由表1可以看出,自改革開放以來的1979—2016年的38年時間里,新疆對外貿易發展迅速,對外貿易總額由1979年的0.24億美元發展到2016年的179.63億美元,總額擴大了748.46倍,貿易總額從規模上來講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其中2014年外貿總額達到了276.69億美元的極大值,創歷年之最。
2.對外貿易出口額
新疆對外貿易出口額由1979年的0.09億美元增加到2016年的159.12億美元,增長了近1768倍,其中外貿出口額從2007年開始突破100億美元大關, 2013年首次突破200億美元達到歷史新高,在2014年達到峰值234.83億美元。
3.出口占對外貿易總額的比重
新疆出口占對外貿易總額的比重由1979年的35.63%增長到2016年的88.58%,對外貿易出口占比擴大了近2.5倍,2015年出口占比達到88.96%的最大值,在2016占比略微下降至88.58%。可以發現,近十年來新疆對外貿易出口占比數值均超過了70%的高位,新疆出口遠遠大于進口,貿易順差較大。
(二)對外貿易增速
1979年新疆對外貿易出口增長率為-7.36%,為負增長,2016年對外貿易出口增長率-8.72%,38年當中新疆對外貿易出口負增長率出現7次之多,負增長最大值出現在2001年的-44.48%。1981年出口增長率為歷年之最176.61%,原因在于改革開放初期新疆對外貿易出口基數很小,同時對外貿易出口環境有所改善,出口額增長較快。2002—2008年新疆出口增長較快,2008年之后出口下滑較為明顯,2009年出現負增長為-43.92%,僅次于2001年最大負增長數值。2011年之后,出口增長率一直呈現下滑的態勢。
(三)與全國對外貿易出口橫向比較
我國對外貿易總額由1979年的293.4億美元發展到2016年的36855.6億美元,增長了125.62倍,對外貿易總額擴大倍數遠遠小于新疆,但是新疆對外貿易總額要遠小于全國的,2016年新疆對外貿易總額僅占全國的0.49%,絕對量非常之小。
改革開放以來,新疆對外貿易出口占比一直較高,貿易順差較大,全國對外貿易出口占比則在50%上下波動,大多數年份處于貿易順差狀態,出口大于進口,但是貿易順差額不大。
新疆對外貿易出口增長率波動較大,負增長最大值出現在2001年的-44.48%,1981年出口增長率為歷年之最176.61%,出口增長率不夠穩定。而全國出口增長率相對平穩,除了有4年出現負增長,其他年份基本保持在40%以內。
二、新疆出口商品的技術結構分析
以Lall(2000)的貿易產品技術分類體系為依據,根據商品技術構成把239種商品歸為5個大類,包括:初級產品、資源性產品、低技術制成品、中等技術制成品和高技術制成品;分別用(PP)(RB)(LT)(MT)(HT)來代表。(見表2)。
以表2出口商品的技術分類為基礎,分別計算出2006—2016年10類商品出口額占新疆出口貿易總額的比重,換算數值見表3。
從表 3可以看出,2006—2016年新疆商品出口呈現如下特點:
1.初級產品(PP)。PP在各年當中的出口貿易總額的占比很低,2012年達到最大占比3.34%,2014年達到最小占比0.85%,其比例變化處于一種波動變化狀態,2006—2008年處于下降階段,2009—2012年處于上升階段,隨后又處于下降趨勢。
2.資源性制成品(RB1和RB2)。(RB1和RB2)兩類商品各自在當年出口貿易總額所占的比例不高,其中RB1農林加工品(包括新疆出口的番茄醬等產品),其出口額占出口總額的比重呈現先上升后趨于下降的趨勢, 2009年達到峰值10.68%,2012年開始逐年回落,目前占比保持在6%左右。RB2石化產品、水泥等商品出口占比非常低,2009年最高達到3.84%,2016年最低點達到0.28%。RB2商品總體出口規模很小。
3.低技術制成品(LT1 和LT2)。值得關注的是,LT1的出口份額占出口總額的比重從2006—2016年一直較高,占比均超過一半。2008年尤為突出,達到歷年最大值69.3%。縱觀歷年數據,LT1總體呈逐年下降趨勢,但下降幅度較為平緩,從2006年的57%降至2016年的46.6%,近十個百分點。LT2 類產品的出口份額呈現先下降再上升再下降的波動狀態,在12%~5%之間波動。
4. 中等技術制成品(MT1、MT2、 MT3)。其中,MT1 和 MT2總體來說出口份額占比較低,MT1又略高于MT2,但基本在3%上下徘徊,MT1 和 MT2占比加總約合6%。需要注意的是,MT3 類產品,即以機電設備為主的產品,占比份額較大且呈逐年上升趨勢,從2006的17.2% 到 2016 年的25.3%,增加了8個百分點,且2015年達到了31.74%的較高占比,接近1/3,與同期LT1紡織服裝38.65%占比十分接近,二者相加占比已達70%,超過出口總額的2/3。
5. 高技術制成品(HT1和HT2)。總體上看,HT1和HT2在出口總額中所占比重很低,其中,HT1電子電力產品出口份額基本在0.5%左右波動,變化不明顯。HT2占比高于HT1產品,且呈逐年上升趨勢,從2006年的0.83%上升到2016年的1.64%,在2014年達到最高值1.83%,在2008年達到最低值0.41%,相差1.4個百分點。
總體而言,2006年以來,新疆出口的低技術制成品中的LT1所占比重一直高居首位,但呈逐年下降趨勢;中技術制成品中的MT3出口份額較大且僅次于LT1,呈逐年上升趨勢;高技術制成品中的HT2雖然所占份額較小,但呈逐年上升趨勢。也就是說,中技術制成品中的MT3 類產品發展較為迅速,高技術制成品中的HT2也呈現出較好的發展勢頭,低技術制成品LT1盡管份額仍然很大但已經有了較大降幅。即資本與技術密集型制成品的出口發展較為迅速,勞動密集型制成品出口有所收縮,出口商品的技術結構逐漸優化。
三、新疆對外貿易商品出口存在的問題
(一)出口商品仍以低技術制成品為主
長期以來,新疆出口商品以勞動密集型的低技術制成品為主,主要包括:紡織品、服裝鞋帽、皮革、箱包等。此類商品出口附加值普遍較低,利潤率也不高,出口商品仍然處于國際分工產業鏈的低端層次。由此非常容易受到國際金融市場影響,使其在匯率波動下增加生產成本,降低其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二)出口商品質量有待提高
新疆出口商品長期依靠數量增長和低價競爭,這種“粗放式”的增長模式還在持續。只注重出口額,對于出口產品的質量不夠重視,使得出口商品處于低端、廉價、質次的地位,既影響了出口利潤率也對我國企業的產品聲譽造成不利影響。因此,長此以往,過于依靠市場競爭力弱的商品和低價競銷的方式來促進出口增長,勢必會造成產品出口環境的日益惡化。
(三)地產特色商品優勢未得到充分發揮
新疆地域寬廣、資源富庶,是我國著名的農業大區和資源大省。棉花、番茄、瓜果等農副產品久負盛名。但出口商品中具有新疆特色、有一定知名度的產品卻不多,有些商品雖然已經打響了品牌,但是對品牌的宣傳推廣以及產品的品牌價值挖掘不夠。
四、對策建議
(一)推動高新技術企業發展,提升產品科技含量
科技實力的提升要以研發資金的大量投入以及高級技術專家的培養和引進為基礎,同時必須加大企業創新能力的培育,要為更多的新疆本地企業創建高新技術產業創新驅動平臺,有了創新平臺作為培育科技力量的土壤,各類高新技術企業才能夠發揮其自身創造力和競爭力,開發出符合國際和國內市場需求的優質產品。只有這樣,新疆商品出口才能形成競爭力,才能在國際市場上獲得一席之地。
(二)以東部發達省區援疆為支撐,促進新疆產業結構升級
牢牢把握發達省份對口援疆機遇,以及國家關于支持新疆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的差別化產業政策和產業由東向西的援疆戰略,從內地發達省區大力引入高新技術產業,同時通過援疆省區在技術、資金、人才、產業等方面的支持,承接好適合本地發展的有出口優勢的產業,促進新疆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利用發達省區高新技術及優秀人才優勢,升級現有傳統產業,如新疆出口力度較大的紡織產品和新疆特色農產品。
(三)依托資源優勢,發展新疆特色產業
在現有資源優勢的基礎上,引導出口企業加快轉變觀念,鼓勵企業積極開展自主品牌的貿易活動,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設備,注重技術的消化吸收和再創新,努力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不斷研究開發適宜新疆本土發展的特色新產品,提高產品加工深度、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培育壯大具有地方特色自主品牌的產品。大力發展新疆機電產品的技術特色和科技優勢,提高出口效益,以此促進新疆中高級技術制成品的出口。
[參考文獻]
[1]王改麗,李豫新.“絲綢之路經濟帶”背景下中國新疆與周邊國家經貿合作發展對策[J].新疆農墾經濟,2015(10).
[2]張亞男.供給側改革背景下中國進出口商品結構調整戰略路徑研究[J].商業經濟,2016(9).
[3]閆海龍.新疆出口商品結構特征分析及優化對策[J].金融發展評論,2017(9).
[4]叢海彬.基于浙江省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分布的出口貿易技術結構分析[J].價格月刊,2012(2).
[5]劉艷,王詔怡,黃蘋.中國出口商品的技術結構與貿易競爭力研究[J].西部論壇,2015(1).
[6]文東偉.中國制造業出口貿易的技術結構分布及其國際比較[J].國際貿易,2012(10).
(責任編輯:顧曉濱 馬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