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反傾銷風險是我國出口企業面臨的重大風險之一,如何規范國內企業會計管理制度,有效應對反傾銷風險,已經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在分析我國反傾銷問題及會計管理現狀的基礎上,闡述我國出口企業存在財務基礎工作不規范,財務數據欠缺真實性,國內和國際成本核算方式沒有接軌,缺少反傾銷會計預警機制,應訴反傾銷的準備工作不全面等問題。提出規范財務基礎管理工作,建立財務反傾銷支持體系,縮小國內和國際成本核算方法差異,建立反傾銷會計預警機制和全面做好反傾銷的應訴準備工作等對策建議。
[關鍵詞]國內企業;反傾銷風險;會計管理
[中圖分類號]F235.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283(2018)06-0157-02
Abstract: The risk of anti - dumping is one of the major risks faced by foreign trade in China.How to standardize the accounting management system of domestic enterprises,it has become an urgent problem to deal with this risk effectively.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nti-dumping and accounting management in China,the following problems exist in domestic enterprises:financial foundation work is not standardized、lack of financial anti-dumping support system、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cost accounting differences,lack of early warning mechanism of anti-dumping accounting and the preparation of anti-dumping action is not comprehensive.
Keywords: Domestic Enterprises;Anti-dumping Risk;Accounting Management
[作者簡介]卜繁廷(1965-),女,漢族,黑龍江哈爾濱人,本科,中級會計師,研究方向:財務管理。
傾銷的概念隨著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不斷變化的,1947年制定的關貿總協定第6條將傾銷行為定義為出口國把產品定價非常低,低于其正常價值,然后銷售到進口國家。而1994年關貿總協定將傾銷定義為:如果在正常的貿易過程中,一項產品從一國出口到另一國,該產品的出口價格低于在其本國內消費的相同產品的可比價格,也即以低于其正常的價值進入另一國的商業渠道,則該產品將被認為是傾銷。目前,被認定為傾銷行為需滿足三個條件:一是輸出的產品價格低于其正常價值,二是這種行為給輸入國的相關產業帶來了實質性的損害或威脅,三是低于正常價值的銷售行為與對輸入國造成的損害存在因果關系。根據規定,如果滿足以上條件,輸入國可提起反傾銷控訴。反傾銷是貨品輸入國針對貨品輸出國的傾銷行為采取的抵制措施,例如收取反傾銷稅。
一、我國面臨國際反傾銷問題及會計管理現狀
近年來,我國貿易穩步發展,尤其我國出口的質優價廉的產品受到全球市場的青睞,這種需求對我國出口企業是有利的,但同時也使我國成為一些國家反傾銷的目標。全球針對我國的反傾銷訴訟案件數量呈明顯上升趨勢,我國頻遭國外的歧視性反傾銷,涉案的產品種類十分廣泛,一些國家濫用反傾銷手段對我國出口貿易進行打擊,使我國出口企業遭遇不公正的待遇,我國已成為不合理反傾銷的最大受害者。
我國企業應對不合理反傾銷行為顯得乏力,財務舉證和抗辯都存在很多缺陷,這也導致了案件敗訴較多。應對反傾銷調查比較繁瑣,它是一項系統性的工作,而我國出口企業缺少這一方面經驗,尤其財務部門沒有發揮出應有的作用。研究出口企業如何應對反傾銷風險的會計管理問題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二、我國出口企業應對反傾銷風險的會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財務基礎工作不規范,財務數據欠缺真實性
在應對反傾銷調查時,企業財務部門能否提供真實可靠的財務憑證和數據是勝訴的關鍵。國際上規定,出口企業財務部門必須有符合國際會計準則要求的賬簿,要通過獨立審計并且具備通用性。我國出口企業缺乏健全的應對反傾銷調查的財務操作體系。反傾銷組織在調查時會讓企業填寫調查問卷,問卷中會包含企業的基本信息、財務信息以及成本信息。但是因為我國一些企業財務工作不規范,不熟悉國際財務制度和反傾銷對財務的要求,尤其是會計憑證不全、發票不嚴格等問題比較突出。有一些企業在財務憑證和信息上造假,導致財務信息不真實,在應對反傾銷調查時無法提供真實、有利的證據,使得企業遭受較大損失。再加上企業財務基礎工作不規范,企業財務不按規則和制度記賬,隨意更改財務信息,在企業遭受反傾銷調查時不能提供準確、全面的資料而導致敗訴的案例不在少數。
(二)國內和國際成本核算方式沒有接軌
現階段,我國出口企業在計算生產成本時大多采取制造成本法,很少考慮期間費用的分攤。但在國際反傾銷法中認可的成本包含“生產成本”以及“銷售、管理和一般費用”兩大內容。這就說明在國際上習慣把成本核算細化,除了生產成本外還會考慮產品的開發、包裝、宣傳等費用,還有諸如信用成本、知識成本、環境成本等,但這些都很容易被國內企業忽視。而且,我國的用工成本以及資源成本相對較低,資源消耗型的發展模式在一些產業中將長期存在,這些都使得我國出口企業的產品成本計算方法不被認可,被認定為成本缺失,很容易被判定為傾銷。
(三)缺少反傾銷會計預警機制
目前,我國出口企業多數缺乏反傾銷的會計預警機制,對產品進口企業和貿易競爭企業的信息掌握較少,不了解貿易伙伴和競爭對手的實際情況,處于劣勢地位。由于不掌握更多的相關信息使得我國出口企業無法做到在反傾銷調查前就預警,錯失了防范風險、占據先機的最佳時間。
(四)應訴反傾銷的準備工作不全面
我國出口企業在應對反傾銷調查時往往無法應對,有的企業甚至連材料都準備不全,例如公司的營業執照、財務制度、近兩年的財務報表以及近期企業的生產情況等。尤其是在《反傾銷協議》等國際反傾銷相關法律法規中規定了反傾銷方面的財務規則,如產品成本的范圍界定。如果企業對這些內容不了解,不能很好地分析和應對,那么企業所提供的材料與要求差距就會很大,甚至被調查組織判定為無效舉證。
三、對策建議
(一)規范財務基礎管理工作
規范財務基礎管理工作主要在于規范會計核算與管理制度。出口企業要重視財務工作的規范性,嚴格按照國際會計準則來記賬,保存好財務憑證等資料,建立科學的財務工作體系,保證財務工作的連貫性和一致性。對在反傾銷調查時要求提供的所有與財務有關的資料,財務部門都應該派專人進行回收、分類、保管,例如賬本、發票、憑證等資料。在日常工作中要保證財務工作的真實性和規范性,依法納稅,避免因提供的資料不真實而導致應訴時失利。
(二)建立財務反傾銷支持體系
第一,我國出口企業應對之前不合理的會計系統進行梳理,尤其是要注重對與生產、經營有關的財務資料加強管理,只有這樣才能在面對反傾銷調查時第一時間準備好所需的資料和有利的證據。第二,行業協會要充分發揮作用,可以利用自身的優勢廣泛收集國外主要市場信息,并對全球各大市場的產品價格進行了解和公布,為我國出口企業提供參考。第三,出口企業可向專業的會計師事務所尋求幫助或購買服務,會計師事務所專業素質較強,經驗豐富,能夠為面臨反傾銷訴訟的企業提供有效幫助。
(三)縮小國內和國際成本核算方法差異
我國的會計制度應逐漸與國外會計制度接軌,尤其是注重與國際反傾銷法相關的財務成本核算方法相協調,這樣便于我國出口企業在面對反傾銷調查時能夠提供更加有利的證據,提高勝訴率。我國出口企業的財務成本核算與反傾銷法中成本核算差異較大,因此應盡快統一成本項目。出口企業應該根據部門職能來設置成本費用項目,即費用發生在哪個部門就由這個部門的成本項目來承擔。企業在體現人工成本時問題也比較多,應理清個人收入中屬于工資性質的部分,然后再將列入工資性質的一些個人收入納入成本核算范圍。
(四)建立反傾銷會計預警機制
建立反傾銷會計預警機制十分必要,對我國出口企業要在開展出口貿易之前就建立一整套有效的規避策略,這樣可以有效地減少反傾銷調查數量。出口企業要規范產品定價、銷售量、成本核算等方面的管理,確保產品的出口價格不低于國內售價。對國際市場變化、貨物進出口、技術進出口和國際服務貿易異常情況進行連續性監測,密切關注上下游企業的情況,企業在保證自身管理的前提下還要盡可能地掌握競爭對手的情況,收集相關企業經營信息、產品信息、成本信息等,通過比較來對自己產品和營銷策略進行調整,確定出口量,保持貿易摩擦的敏感度,在反傾銷調查前規避風險。
(五)全面做好反傾銷的應訴準備工作
我國出口企業在面對反傾銷調查時應積極進行抗辯,增強會計舉證能力。當公司面臨反傾銷調查時,財務部門應該配合其他部門,快速整理材料,填寫各種數據,提供有力的會計支持。財務部門要積極開展會計舉證、會計鑒定、會計規避、會計調查等工作,從而提高企業應訴、申訴的能力。出口企業還可以與專業的會計師事務所合作,由企業內部的財務人員準備好詳盡的資料,最大限度地配合會計師事務所工作人員。財務人員還要做好會計方面的抗辯陳述,主要陳述內容包括企業的生產經營是按市場經濟法則運作的,經過了獨立審計,對產銷狀況、獲利能力等方面進行陳述,對控方產業是否有損害展開抗辯。
[參考文獻]
[1]孫芳城,梅波,楊興龍.內部控制、會計信息質量與反傾銷應對[J].會計研究,2011(9):47-54、97.
[2]劉愛東,潘霞.ERP環境下企業反傾銷會計管理信息平臺建設研究——基于XG公司應對美商復審案的啟示[J].財務與會計,2016(5):39-42.
[3]孫愛東.中國反傾銷會計現存問題及策略選擇[J].財經問題研究,2014(S2):79-82.
[4]劉愛東,周瓊,曾輝祥.資本結構與會計穩健性——以2002—2013年中國反傾銷涉案企業為例[J].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21(02):101-108.
[5]歐陽朔斯,劉愛東,劉智群.內部審計對反傾銷會計信息證據效力的影響研究[J].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20(05):171-178.
[6]萬壽義,遲錚.企業應對反傾銷會計問題研究[J].財經問題研究,2013(11):109-114.
[7]陳巧慧.我國企業應對反傾銷能力綜合評價研究——基于浙江省出口企業應對反傾銷問卷調查分析[J].國際經貿探索,2013,29(7):49-60.
(責任編輯:張彤彤 劉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