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
摘 要:中國共產黨是一個與時俱進的政黨,她立足國情又放眼世界,在不斷發(fā)展自己的同時還善于在與別國的交往中汲取優(yōu)點,是一個具有世界眼光的政黨。經過一代又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和優(yōu)秀共產黨人的共同努力,我黨的對外工作取得了卓有成效的進展,也為我黨積累了非常寶貴的經驗和財富。在黨的十九大順利召開的新時期,我黨的對外交往工作需要通過與其他國家的溝通與交流展現(xiàn)新思維,向全世界展示中國智慧、中國精神和中國方案,引導世界各國政黨、政要及其他社會組織了解并理解我黨所提出的價值理念和大政方針,實現(xiàn)新時期我黨對外交往工作的質的飛躍。
關鍵詞:基本經驗;新思維;政治引領;對話會
中圖分類號:D8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8)03-0084-02
回顧歷史,過去我黨的對外工作取得了十分巨大的成就,我國的國際地位也隨著自身的迅猛發(fā)展而得到了世界的矚目與稱贊,可以說中國共產黨這一部對外關系史,不僅豐富了中國共產黨黨史,同時也是我國外交史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政黨之間的交往呈現(xiàn)出突出的“政治引領”特色,對自身和國際的發(fā)展也發(fā)揮著更大的作用。
一、中國共產黨對外交往的實踐及基本成就
1.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這一時期指的是1921-1949年之間,此時新中國尚未成立,我黨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是作為共產國際的一個支部而存在的,這期間通常直接與共產國際、蘇聯(lián)共產黨和其他鄰國共產黨進行交往,旨在為中國革命取得成功尋求來自國際的力量和支持;與此同時還積極地加入世界反法西斯統(tǒng)一戰(zhàn)線,嘗試與美國政府進行交往,由此來宣傳我黨的一些政策和主張。這一時期總體來看,中國共產黨的對外交往工作重心在于把一切可以利用的國際力量聯(lián)合起來,同時堅持獨立自主的基本底線,為我黨爭取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發(fā)揮了重大作用,另一方面也為新中國成立后的對外交往工作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社會主義建設時期
這一時期指的是1949-1978年之間,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后,我黨開始全面執(zhí)政,成為新中國的執(zhí)政黨,因而此時我黨的對外交往工作不僅在范圍上大大擴展,而且政黨與政黨之間的交往還涉及國家關系層面的性質。因此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實行“一邊倒”方針的大前提下,始終堅持獨立自主原則。直到蘇共二十大給整個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帶來巨大影響,中蘇兩黨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分歧和差異逐漸顯現(xiàn)出來。但中國共產黨仍舊努力與蘇聯(lián)共產黨保持團結的姿態(tài),協(xié)助蘇共解決了波蘭和匈牙利危機,也因此提高了我黨在社會主義陣營中的威望。到了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蘇兩黨在一系列社會主義陣營的會議上分歧愈演愈烈,雙方的矛盾不斷積累和深化,直至最終決裂。
3.改革開放至今
這一時期指的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以后,改革開放不斷貫徹發(fā)展至今。隨著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以鄧小平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立足黨和國家的現(xiàn)實國情和歷史使命,直面現(xiàn)實的新發(fā)展和新變化,同時基于對新的時代主題和國際形勢的準確判斷,對我黨的對外交往工作進行了全面的調整和構建,確立了新時期我黨對外交往工作的主體框架和主要內容。正是在這些新時期政黨外交思想的指導下,我黨的對外交往工作開始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發(fā)展,尤其是面對意識形態(tài)完全不同的政黨及組織,不再是全盤否決,而是兼收并蓄、以積極開放的姿態(tài)進行友好的溝通和交往。由此我國妥善地發(fā)展了與其他國家的友好關系,這不僅有助于我國自身經濟建設的發(fā)展,同時在踐行和宣揚我國外交政策上也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中國共產黨對外交往的基本經驗
1.中國共產黨始終旗幟鮮明地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
我黨在對外交往工作中始終堅持“獨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內部事務”四項原則。其中,獨立自主原則是最基礎的方面。無論哪個國家,都不被允許隨意干涉別國的內政和各項事務,一個國家的大小事務都只能由這個國家的政黨和人民依照本國的國情獨立自主地決斷。完全平等原則是指世界各個國家和政黨之間應該處于完全平等的地位,不能把自己國家或政黨的價值觀念和意識形態(tài)強加到別國或者別的政黨之上。互相尊重原則指的是在國家與國家或政黨與政黨的相互交往過程中,雙方要尊重對方立足自身國情制定的各項方針政策和思想理論。互不干涉內部事務原則指的是對于一個國家和政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等組織內部的事務,別國和其他政黨一律不準干涉,也不允許利用干涉別國內部事務來達到輸出自己意識形態(tài)的不道德行為。這四項原則是辯證統(tǒng)一、相輔相成的關系。這些原則與以往國際交往中“以意識形態(tài)畫線”的陳舊觀念截然不同,是新時期我國處理不同類型國際關系和黨際關系的重要準則。
2.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原則堅定性和策略靈活性的有機結合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任何政黨要想解決本國的問題,就必須結合世界局勢來進行思考,而一個政黨要想有所作為,還必須具備足夠的智慧和外交能力。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作為一個長期在敵強我弱、軍備缺乏的艱苦條件下進行革命的政黨,自身本就處于內憂外患的局勢當中,在這樣的情況下開展對外交往工作必然困難重重,但能否爭取到外部世界的力量又直接關系到中國能否取得革命的勝利。最終延安成為世界矚目的革命中心,正是對我黨能力和智慧的最佳證明。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對外交往工作中,始終不斷突破創(chuàng)新,不僅對宏觀戰(zhàn)略有堅定的信心,又有不斷適應新環(huán)境的靈活策略,最終取得了革命的勝利。在革命的實踐中,我黨始終立足自身處境和國際局勢的變化,迅速沖破封鎖,與美國、蘇聯(lián)等大國建立外交聯(lián)系,同時善于利用美蘇之間的矛盾為我國革命謀福利,充分爭取外援以達到維護自身利益的目的。
3.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國家利益高于意識形態(tài)的差異
中國共產黨始終清楚地認識到,只有我黨自身力量得到發(fā)展和壯大,我國的革命事業(yè)才能取得進步和發(fā)展,由此才能對世界的文明和進步做出貢獻,因而,我黨對外交往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始終是維護黨和國家的根本利益。例如在延安時期,我黨的對外交往工作在對象上和方式上都有非常大的靈活性,但依然將維護黨的利益和國家利益作為基本底線不動搖,因此取得了重大的外交成就。無論面對共產國際、蘇聯(lián)共產黨,還是面對西方大國,都始終堅守自己的立場。這樣一來,既有利于我黨自身的發(fā)展,又憑借清醒的頭腦做出正確的國際決策,為我國爭取了世界其他國家的廣泛認同與贊賞,還贏得了更多的共同利益。在當今新的局勢下,我黨提出要在堅持四項原則以及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積極開展與世界各國的溝通、交流與合作,不僅要廣泛地合作共產黨執(zhí)政的國家和組織,還要增進對不同政黨的了解和理解,努力實現(xiàn)長足的合作與發(fā)展。
4.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與時俱進
對外交往是一個政黨認識世界、發(fā)展自身的重要方式,通過相互交往可以借鑒成功經驗同時汲取失敗教訓,任何政黨要想實現(xiàn)自身的發(fā)展,就必須做到順應世界的潮流,不斷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我黨最早的對外交往工作是從意識形態(tài)相同的國家和政黨開始的,并且在外交史上持續(xù)了相當長的時間。這種思想直到20世紀80年代初鄧小平同志總結歷史經驗得出不同見解才得以結束。他認為我黨在對外交往中應該以國家利益為最高準則,黨際關系要服從于國家關系;黨的對外交往要堅持從民族利益、國家利益出發(fā),同時兼顧國際利益;對于政黨之間意識形態(tài)上的差異,要擱置分歧,求同存異,謀求在共同利益基礎上的合作。由此可見,我黨的對外交往工作不僅要順應時代潮流,還要不斷調整指導方針來適應國家總體的外交要求。之后的共產黨人進一步豐富和發(fā)展了這一理論,提出超越意識形態(tài)差異,與世界各類政黨廣泛地開展友好交往。
三、新時期中國共產黨對外交往工作的新思維
1.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引領”特色十分突出
關于在我黨對外交往工作中的“政治引領”特色,早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就初見端倪。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黨的第一代領導人在當時高舉反帝反封建的大旗,以充滿正義的進步思想來引領進步人士投身偉大的革命事業(yè),由此取得了國際國內很多人的支持和贊賞,也為中國擴大了國際影響力,使得我黨與亞非拉等地區(qū)的國家順利地開啟了友好交往。在新的時期,我黨的“政治引領”也由最初的政治領域擴大到了其他領域,各國政要及社會組織開始就治國理政等重大問題進行學習和交流,可見我國和中國共產黨的地位日漸提高,在國際上和對國際事務的處理上也有了越來越多的話語權。
2.中國共產黨的對外交往注入了更多的經濟因素
20世紀90年代以前,中國共產黨的對外交往工作多局限在政治領域,多是為了獲得別國的支持來取得國內革命和建設的勝利。直到90年代以后,對外交往的形式和內容逐漸豐富起來,經濟因素開始越來越多地注入黨的對外交往之中。當今世界,綜合國力和軟實力的競爭日益激烈,一個國家的經濟發(fā)展對該國政黨所奉行的外交戰(zhàn)略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反過來這一外交戰(zhàn)略的正確與否又會影響到該國的經濟發(fā)展。我國對外交往的根本目的就是進一步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服務,例如黨中央提出的西部大開發(fā)、“走出去”等一系列重大發(fā)展戰(zhàn)略,都起到了鞏固國際國內兩個大局、不斷擴展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新領域的重要作用。而隨著經濟因素的作用不斷攀升,通過國家與國家、政黨與政黨之間的交往來促進雙方的經貿合作已成為當今對外交往工作的常態(tài)。
3.中國共產黨積極通過多邊外交提高自身實力
伴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世界多極化的不斷深化和發(fā)展,中國的發(fā)展與進步日益融入世界發(fā)展的大圈,我國與其他國家的聯(lián)系和交往也日益密切、無法分割。例如經濟危機和金融危機一旦在全球范圍內蔓延,造成的負面影響是涉及多國、多地區(qū)的,因此這會給我黨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也多了一些黨內自我調整的機會。當今國際上的多邊外交已成為對外交往的主流趨勢,我黨可以通過多邊外交不斷擴大與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的聯(lián)系,涉足更多領域的溝通和交往,一方面展示我國開放包容、負責任的大國形象,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另一方面在對外交往工作中努力尋求共同利益,積極參加國際事務,承擔相應的國際義務,為和諧世界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這樣一來,不僅提升了我國的軟實力和綜合競爭力,還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爭取了更加和平、健康的外部環(huán)境。
4.中國共產黨對外交往形式日趨多樣,積極開展與世界對話會
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局勢和國內形勢的深刻變化使我黨面臨著新的考驗,這就要求我黨順應時代潮流,加強與世界其他政黨的經驗交流和借鑒學習,進一步提高我黨的執(zhí)政水平,同時增強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的能力。從2014年開始,我國已連續(xù)三年舉辦了中國共產黨與世界對話會,通過在會上積極展示帶有中國特色的執(zhí)政理念和治國經驗,以開放、創(chuàng)新的形象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政要、學者們了解中國、了解中國共產黨,不僅消除了很多外國政府和學者們對我黨的疑慮和偏見,還通過相互交流吸取了世界各地的優(yōu)秀文明成果,可謂一舉多得。
四、小結
在日新月異的國際局勢下,一個國家或政黨如果不能胸懷整個世界,而是故步自封、閉門造車,那就不可能實現(xiàn)與其他國家的正常交往,更不可能妥善地處理國家之間的各種矛盾。中國共產黨正是由于具備了世界眼光,有著放眼天下的胸懷和視野,才能在變幻的世界局勢中占據有利的國際地位,不受意識形態(tài)的束縛,積極開放地與其他國家進行交流,從而為自身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各種有利的條件。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形勢以及十九大的順利召開,我黨的對外交往工作也迎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我們必須堅定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等重大戰(zhàn)略思想的指導,充分發(fā)揮我黨對外交往的優(yōu)勢,以新型大國的形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參考文獻:
[1]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王創(chuàng)峰.論中國共產黨對外交往的歷史成就及基本經驗[J].科學社會主義,2012(3).
[3]王創(chuàng)峰.論中國共產黨對外交往的機制化建設[J].云南行政學院學報,2015(4).
[4]柴尚金.新形勢下黨的對外工作“政治引領”的特色與優(yōu)勢[J].當代世界,2017(4).
[5]周力.新形勢下中國共產黨對外交往空間廣闊[J].人民論壇,2016(7).
[6]李君如.一個開放的中國共產黨:對外交往的歷史、經驗和原則——讀《中國共產黨對外交往90年》有感[J].當代世界,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