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鋒
摘 要:學生主動提問能力是創新型人才必備的重要條件,主動提問能力的培養既是改變當前課堂教學現狀、提升課堂效率的需要,也是激發學生興趣的現實需求,更是培養學生新時代適應性的目標需求。試從優化課堂教學、充分運用課堂教學的媒體技術、利用線上互動等方面來闡述新時代下學生主動提問能力的培養策略。
關鍵詞:新時代;主動提問;培養
《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明確提出,新時代下要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的主動提問能力是指學生自主發掘問題、提出問題,學會敢問、會問、善問,進而積極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主動提問能力的培養,有益于學生養成主動探究的意識,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對學生的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一、學生主動提問能力培養的必要性
1.改變現狀,提升課堂效率的需要
素質課堂教學改革已經實行了很多年,但當前歷史與社會課堂教學中無法回避的現狀:一是學生主動提問的習慣尚未形成。并沒有普及到大多數學生,即使學生的提問能力有所增強,但也存在著數量少、質量低的現象。并且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生不愛主動提問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二是學生主動提問的意識有待提升。在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與倡導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雖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但學生的思維更多地處于教師預設的問題和情境之中,學生的思維并沒有得到實質性的拓展,學生在課堂上有時也能積極提出問題,但大多不是在自己的學習活動中自然生成的問題,而是在教師的要求下為了問題而提問題,這也是造成學生主動提問能力比較弱的主要原因。總之,學生課堂主動提問的現狀不容樂觀。這種教學現狀要求我們更加注重學生主動提問能力的培養,也是改變當前課堂教學現狀的迫切需求。
2.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的現實需求
愛因斯坦有句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經常有意識地創設帶有情趣、富有吸引力的問題情境,是很容易感染、吸引學生的。實踐也證明,經過教師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學生主動提問能力和學習的積極性相對來說要高很多。所以,主動提問能力的培養,就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學生積極思考,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有助于學生形成主動提問的意識。
3.應用科技,培養學生新時代適應性的目標需求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科學技術走進了校園,也走進了課堂。特別是當前“互聯網+教育”不斷重構了課堂教學的新模式。不僅促進了課堂教學方式的全新變革,也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廣闊而豐富的平臺。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積極引導學生主動提問,恰恰是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和提問學習能力的“金鑰匙”。所以從這一層面上講,培養學生主動提問的能力,也是培養學生新時代適應性的目標需求。
二、歷史與社會學科學生主動提問能力培養的策略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學過程就是一種提出疑問、解決疑問的持續不斷的活動。學生學習的過程是由尋找發掘新問題為起點,到串起問題鏈逐一解決為終點的過程,而在此過程中,學生主動提問能力的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那么,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主動提問的能力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去嘗試。
1.優化課堂教學,是學生主動提問能力培養的關鍵
美國著名教育家布魯巴克說:“教師最精湛的教育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我探究問題的答案。”一個好的教師總是設法誘發學生產生問題,培養學生主動提問的習慣,作為歷史與社會教師,應根據本學科的特點,發揮本學科的教學優勢,通過自己持有的教學技巧,一步步提升學生主動提問的能力。
(1)教師需選好“角度”,培養學生提問的指向性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善于啟發、誘導學生提出問題,凡是學生想問就放手讓學生去問,但提問時必須語言精確,指向性清晰。如在講授《沖破思想的牢籠》一課時,我先拋出這里的“牢籠”指的是什么?“牢籠”一詞引起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他們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在此基礎上,我再讓學生圍繞“牢籠”設計問題,有的學生設計了——這時的“牢籠”為什么能被沖破?有的學生設計了——“牢籠”是怎么被沖破的?又如,在講授《英國議會對王權的勝利》這一課時,在教完《權利法案》這一知識點后,我又拋出了權利和權力這兩者有何不同?在學生討論了權利與權力兩者不同的基礎上,學生設計了——議會對王權的勝利實際上就是權力與權利的此消彼長的過程,你是怎么理解的?通過明確目標的提問,誘導了學生積極的思維,有助于培養學生主動提問的指向性。
(2)教師要設計好“精度”,培養學生主動提問的層次性
在教學中要深入鉆研教材文本,整體把握文本,潛心設計好提問的精度。課堂提問要精確發問,提問要簡潔明了,引領學生有序思考。比如,在講授《百家爭鳴》這一課時,我先讓學生自學教材內容,根據教材內容每個人設計一兩個問題,然后將學生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最后呈現了這樣一連串的問題:①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動蕩與變革時期?這個時期是怎樣形成的?②在亂世中,孔子提倡“仁”“德”“禮”能行得通嗎?孔子儒家思想能為當時的統治者所接受嗎?③動蕩與變革時期需要什么樣的思想?為什么?孔子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給我們什么啟示呢?
再如,在講授《皇權膨脹》這一課時,學生在導學案的基礎上也設計了這樣一組問題:①教材為什么以皇權膨脹作為標題?②皇權膨脹有何表現?③為什么說軍機處的設置是中國古代皇權發展到頂峰的標志?④皇權膨脹說明了什么?⑤舉例說說皇權高度膨脹可能帶來的消極后果。通過這樣一組組問題呈現,啟發了學生循序漸進,讓學生的思維沿著一定的梯度發展。因此,這樣的問題設計有助于有效促進學生準確提問能力的提升。
(3)教師要控制好“速度”,為學生留出主動提問的時間和空間
美國著名教育家波利亞曾強調:“教學必須為發展作準備,或至少給一點發明的嘗試,無論如何,教師不應該壓制學生中間發明的萌芽。”因此,教師在設置問題時應疏密相間,要留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和空間,給學生巧留思維的空白點。比如,在講授《巴黎和會》這一課時,我先讓學生閱讀課本內容,然后自己思考,自行提問。經過思考后學生紛紛舉手提問,節選如下:①巴黎和會最早是哪個國家倡議召開的?②美國主要的外交傳統是什么?為什么這個時候美國要放棄“孤立主義”的傳統稱霸世界?③美國的目的有沒有達到?為什么?④巴黎和會的最大犧牲者是哪個國家?這反映了巴黎和會的哪一本質特點?當學生有足夠多思考和提問的空間與機會,學生就能夠充分交流和體驗,就能在自主參與中感悟問題,在愉悅中探索問題。
(4)教師要引領“深度”,促進學生的深層次思考
追問是針對問題的更深層次發問,是實現對學生思考的持續追蹤的最有效的方式。在教學中,我就經常運用追問來促進學生深層思考。比如,借助于“你的意思是?”來讓學生澄清自己的思考和表達,這能鼓勵更為深入和準確的回答。又比如“你能舉一個例子來說明嗎?”能促進學生進行拓展或深化的思考。還比如“如果……會發生什么呢?”可以鼓勵學生進行推測。如講授《群星璀璨的晚明科學巨匠》一課時,在陳述完晚明科學家的成就后,我再讓學生從世界大背景中去思考和把握晚明的這段歷史。追問了這樣幾個問題:①晚明科學家的生活時代大致發生在世界的哪一個歷史時期?②晚明時期的科學成就具有哪些特點?③晚明時期的這些科學成就有沒有可能在中國掀起一場類似西方國家的工業革命?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適時追問,有助于突破教學的重難點,促進學生的深層思考。
2.充分運用課堂教學的多媒體技術,引領學生主動提問能力的提升
(1)激活教材插圖,催生學生主動思考
初中歷史與社會教材中配有大量形式多樣、色彩鮮艷、活靈活現的插圖,涉及內容非常廣泛。教材插圖這一形象化材料的恰當使用既能使學生更容易理解課文的具體內容,有助于達成教學目標,又能激發學生的興奮點和求知欲。如在講授《新中國的誕生》一課時,我先讓學生粗讀課本封面,然后提問從圖中你獲取了哪些信息;再讓學生細讀這幅插圖,根據你所獲得的信息請設計一個問題。有的學生設計了這一圖片把歷史定格在什么時候,有的學生設計了哪位同學來描述下圖畫中的場景,甚至有學生設計了一組有思維含量的問題:隨著三大戰役的勝利,建立新中國的任務提上議事日程。中國共產黨是怎樣籌建新中國的?新中國的建立有怎樣的歷史意義?
又如,在講授《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一課時,我讓學生細看《法國社會等級制度》這張課本圖片,根據圖中獲取的信息設計問題,學生設計的問題節選如下:①法國全體社會成員可以分成幾個等級?②社會的最低等級是哪個等級?他們都包括哪些人?③三個等級之間是什么關系?④為什么三級會議的召開會成為法國大革命的導火線?在教學中善用教材插圖、激活教材插圖,既培養了學生好學、想學、探究的欲望,又催生了學生主動思考,有助于學生主動提問能力的培養。
(2)借助“互聯網+教育”新生態,吸引學生實時互動
當前教育信息化、智能化正在不斷推進,“互聯網+教育”重構了課程教學的新生態,智慧教室、小白板、微課程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讓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深度融合。比如,我校開展的白板實驗,通過教師課前多設計一些互動式教學內容,讓每一個同學參與課堂。運用電子白板的相應功能給學生劃定邊界,架起框架,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設計問題。尤其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可以利用書寫等功能操作問題的解答過程和設計解題方案,這樣學生就有了更多到白板前展示、表現的機會。通過這樣的實時互動,提升了課堂的交互性,學生的提問能力也在交互中得到了有效提高。
(3)發揮校園網優勢,拓展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
校園網提供了一個更加自然的學習場所,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廣闊的場所。學生登錄平臺中自己的學習空間即可自主學習,如遇有困惑可以發帖提出問題,將問題上傳到學習平臺。又如,在校園網上可以制作調查問卷、學生學習情況摸底調查等讓學生網上答題,學生通過校園網進一步拓展了自主學習的空間。
3.利用線上互動,為學生主動提問能力的提升搭建平臺
在學生主動提問能力的培養上,光靠優化課堂教學、發揮校園網的優勢還是遠遠不夠的。我認為還可以利用線上互動來提升學生主動提問的能力。我曾嘗試過利用校訊通、班級微信群展開線上互動。如我所任教的學生,通過平臺,每天上傳學習中的疑難點、線上觀點碰撞以及對老師的建議等。通過一段時間嘗試,學生在線上主動提問的意識得到提升,遇到問題能積極向老師請教,為學生主動提問能力的提升搭建了平臺。
總而言之,在歷史與社會教學活動中,要想培養學生的主動提問能力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關鍵要靠教師的引導,從多個方面不斷優化教學,引導學生主動提出問題。只要我們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不斷加強學生主動提問能力的培養,學生就能有效提升自身的學習效率,促進自身全方位地發展,更好地適應新時代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牛學文.歷史與社會學業質量標準研究[J].數學月刊(中學版),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