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沙
摘 要:隨著科技的進步,電子白板開始應用于教育教學當中,所以,教師應該順應社會的發展潮流,將電子白板有效地運用到初中英語教學當中。立足于電子白板在初中英語課堂中應用的意義,就如何將二者進行有效結合提出了有關策略,希望對教師優化教學方法能夠有所幫助。
關鍵詞:初中英語;電子白板;學習興趣
一、電子白板在初中英語課堂中應用的意義
1.有利于豐富教師的教學內容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經常出現教學內容過于單一的問題,這樣不僅會影響教師教學的有效性,還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教師出現這種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途徑都十分落后,這時教師積極使用電子白板能夠有效改善這樣的狀況。這樣教師能夠將外國文化滲透到對知識的講解當中,不僅能夠豐富教師的教學內容,還能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在開展初中英語教學的時候應該積極使用電子白板,構建初中英語高效課堂。
2.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經常會對教師的教學內容產生厭倦心理。這樣不僅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還會影響教師的整體教學進度。學生出現這種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沒有將創新因素滲透到日常的教學活動當中,所以教學內容呈現單調、枯燥的特點。這時教師積極使用電子白板就表現出了巨大優勢。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應該將初中英語教學與電子白板進行有效結合。
二、電子白板在初中英語課堂中應用的策略
1.利用電子白板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經常出現注意力不能有效集中的問題,這樣不僅會影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還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學生的學習效率。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在開展初中英語教學的時候應該積極使用電子白板,利用電子白板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1)將電子白板的圖片縮放滲透到教學當中
圖片縮放是電子白板的一個重要功能,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有效掌握這樣的功能特點。例如教師在教學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的時候就可以采用這樣的教學方法。首先,教師利用電子白板為學生呈現麗江的圖片,并通過縮小圖片的方式,讓學生感受不一樣的景色;然后,教師讓學生以旅游為話題進行討論,這些內容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學生說“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另一名學生回答說“I go to Beijing.”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直觀的認識,還能鍛煉學生運用“Where did you...”這個句型的能力。
(2)利用電子白板呈現豐富的教學內容
電子白板不僅能夠播放靜態圖片,還能播放動態的Flash動畫等內容,或者直接用電子白板連接互聯網,所以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應該利用電子白板呈現豐富的教學內容,實現吸引學生注意力的目的。例如教師在教學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的時候就可以采用這樣的教學方法。首先,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呈現搜集的旅游勝地的圖片,這樣能夠給學生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然后,教師為學生播放旅游勝地的由來,這樣不僅能夠豐富教師的教學內容,還能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最后,教師利用互聯網將有關內容翻譯成英文,讓學生對其進行閱讀。
2.將利用電子白板與發揮學生主體性進行有效結合
隨著新課標的提出,學校對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突出學生的主體性給予了充分的重視。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在開展初中英語教學的時候應該積極將電子白板與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進行有效結合。
例如,教師在教學Can you play guitar?的時候就可以采用這樣的教學方法。首先,教師將課文中的內容利用電子白板播放出來。然后,教師對學生說:“這篇文章中有許多地方是錯誤的,并且有的內容是殘缺的,下面請同學們上臺將文章中的內容修改好并且補充完整。”這樣的教學方法有效地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學生將join填入What club do you want to ? 中。另外,學生還將What about you?You good telling stories中的good改成are good at。這樣不僅充分發揮了電子白板的功能,同時還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讓學生上臺書寫或修改文章錯誤的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這樣不僅能夠提高教師教學的有效性,還能在一定程度上豐富教師的教學內容。
總之,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利用電子白板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將利用電子白板與發揮學生主體性進行有效結合的方式,將電子白板與初中英語教學進行有效結合。這樣不僅能夠豐富教師的教學內容,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師教學的有效性,實現構建初中英語高效課堂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張偉文.淺談西方文化教育在小學課堂開展的必要性與途徑[J].新校園(理論版),2012(10):123.
[2]喻竹.小學英語校本課程的開發與思考:以南京市建鄴實驗小學為例[J].現代教育科學(普教研究),2011(1):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