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冬梅 劉俊
摘 要: 克里希那穆提是二十世紀的靈性導師,他的生命教育思想享譽世界。他提出生命教育的目標應在于培養完整的人,成為完整的人必須通過認識自我來探求生命真理。他相信生命真理是無限的,點亮個體的智慧之光可以引領人們找到生命的答案。了解克里希那穆提的思想可以加深我們對生命教育的理解,為今后教育的發展提供新思路。
關鍵詞: 生命教育 智慧 心靈自由
作為國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生命教育對于提高全民素質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生命教育領域,不可不提克里希那穆提,他在西方被譽為20世紀卓越的靈性導師??死锵@绿嶂鲝埳逃刂兄厥菐椭藗兝斫庾约旱乃季S和心靈,使他們從局限中解放出來,從而擺脫恐懼和無明,找到自由的生命之路。克里希那穆提的思想有助于我們認識生命教育的本質,改進生命教育的內容、方法等。
一、我國生命教育的現狀剖析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經濟發展與人的幸福感增長并不同步,自殺現象層出不窮,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生命教育”被首次提出,我國港臺地區及一些城市相繼開展“生命教育”,但相對來說,我國的生命教育仍處于起步階段。
(一)生命教育的內涵
“生命教育是以生命為視角來審視人與自己、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并遵循生命所昭示的規律所進行的教育,是幫助大學生認識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質量,凸現生命價值的一種教育活動”[1]。生命教育,在低級層面上幫助人學會生存,珍愛生命;在高級層面上,促進人活出生命的意義,實現生命的價值。生命教育能促進學校培育內在豐滿的生命個體,幫助學生探索生命意義,提高生命素養,促進生命的自我統整。
(二)我國生命教育存在的問題
目前,在我國開設生命課程的學校逐漸增多,各校的生命教育課程建設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取得諸多成效,課程內容比較貼近社會現實,但通過實證調查,目前我國生命教育仍存在一些急需解決的問題。問題主要如下:
一,培養理念偏表層化。人們對生命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仍然遠遠不夠,教育目標多為使學生尋求好的職業,或獲得外在成功的滿足感。生命教育常偏離“以人為本”的思想,教學內容多涉及生命來源解讀、生存困擾解惑、人際交往開展與生涯規劃設計等,忽視幫助學生體察生命之美好、找尋生命之意義等生命教育之根本。
二,教學體系偏碎片化。目前,生命教育包括學生的禁毒教育、安全教育、性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專題。但是,無論從課程安排還是教學大綱各個方面,生命教育課程還都缺乏完整的體系。另外,生命教育課程在一些學校僅僅是“人文素質”教育的附屬品或者點綴。
三,教育形式偏理論化。與其他教育相似,當下的生命教育也重視傳授知識,教學形式上偏理論性,缺乏體驗內容與環節。知識灌輸和說教的現象較普遍,理論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存在脫節現象,理論形式很多時候對學生的生命成長難以起到實質性的作用,難以喚醒學生的智慧。
二、克里希那穆提生命教育的核心內容
克里希那穆提一生充滿傳奇色彩又飽受痛苦,他依靠自身智慧的靈光,實現對生命真理的領悟??死锵D悄绿岷苌偈芗扔欣碚摰挠绊?,他個人擁有對萬事萬物的極強感受力及敏感性,對生命教育的目的、作用、內容等都有深刻的思考和見解,他一生都強調智慧覺醒是生命教育的重心。
(一)促進人生命的完整自由是生命教育的目標
從遠古時代起,人類從未停止過探索自身。近代,生產力迅速發展,人類卻在外在追逐中迷失了自己。人們困于物欲中,不能自拔,把物質占有視為生命的最主要目標。“世界性疑難問題——人口無節制的增長、人與人之間存在的鴻溝與分裂、社會不公正、破壞大自然……道德價值衰退、喪失信念和不安情緒”[2]等現象層出不窮,這些都迫使人們對自身進行深入的探索。
克里希那穆提是二十世紀最杰出的人類自身探索者,其著書頗豐,涉及哲學、宗教、教育學、心理學等多方面。他從現實人生出發,考察人類生存的現狀,探尋人生意義。他的教育主題一直都圍繞“人是什么以及人如何成為人的問題”,他提出教育應該促使受教育者理解生命和生活的完整性。
克里希那穆提認為人要達成生命和生活的完整,首要之務是摒棄二元對立思想。他精準地指出,人類從古至今并無二致,國家之間的仇殺、環境破壞、宗教沖突、窮富不均及種種身心失衡現象層出不窮,這一切問題皆出自“觀與被觀”之間的簡單二元對立。其次,生命教育要讓受教育者成為完整而自由的人,就必須促進學生擁有自由開放的心靈??死锵D悄绿嵴J為自由意味著人從傳統、知識、宗教、習俗等累積的局限中自我解放。在克里希那穆提看來,自由是內在的,自由取決于心靈開放的程度。心靈的開放意味著告別自以為是和對權威的簡單追隨。再次,生命和生活的完整也是愛的狀態。化解恐懼,意味著個體發現和接近愛??死锵D悄绿嵴J為:“只有在心靈真正地安靜時,只有當心靈不再期盼、請求、要求、追尋、占有、嫉妒、恐懼和焦慮時,只有當心靈真正地沉靜下來時,才會有愛的可能;只有當心靈不再投射自我、不再追尋它獨特的感覺、要求、沖動、隱藏的恐懼,也不再尋求自我實現或被信念束縛時,才會有愛的可能?!盵3]
(二)喚醒智慧是生命教育的根本要求
在克里希那穆提看來,生命教育應該喚醒智慧,幫助人追尋和發現真理,探尋愛之真諦,理解生活的全部內容。每個人都需要點亮自性之光,都需要實現個人的“覺醒”,擺脫慣性和教條的束縛。
智慧不是“智力”或者“智能”,智力是個人化地清晰思考的能力,大腦的思考基于記憶,記憶有限,思考也是受局限的,外部和內心世界的活動受大腦思考支配,我們的行動就必定是局部和不完全的。智力和思想總是在比較、評價、競爭和模仿,它們一方面給人類帶來極大的利益,另一方面帶來破壞。它會不斷加深人類之間的隔閡和分裂,人類的焦慮、傷害、恐懼等也因此綿綿不絕。智慧超越二元對立,它是感知整體的能力,智慧消融人與人、社會、自然的分裂,化解仇恨,帶來和諧,智慧的本質是超越二元對立的愛。
發現自身真理的過程就是智慧不斷開啟的過程。克里希那穆提強調“真理是無路之國度”,陷入模式化、教條化的規范中時,人們難以找到真理,只能通過破除個人的自以為是和所謂的已知,從約定俗成的概念誤區中解脫出來,生命的真相才能得以顯現。只有發現生命的真相才能使人超越恐懼,發現和體驗生活中的美,繼而進入愛和幸福的當下,才能建構出理想社會。
(三)純然覺察是喚醒智慧的最重要方式
智慧意味著恐懼的消除?!敖獬謶?,是智慧的開始,只有正確的教育才能使人解脫恐懼的束縛而享有自由”[4]。很多少拼命追求成功、尋求安全感、放縱享樂,其背后的動因背源于恐懼。戒律難以消除恐懼,唯有認識恐懼的來源,加強自我認識,人們才能擺脫恐懼的糾纏。
自我了解是智慧獲得的最根本方法,這是克里希那穆提教育思想的核心觀點。他認為,生命教育的首要之務是幫助人了解自我的整個心理過程并超越它?!白晕艺J識是自由的開端,唯有當我們認識自己,才能帶來秩序與和平”[5]。教育者必須密切注意自己的思維和情感,覺察自我的限制及種種活動和反應。只有這樣才能產生智慧,使自己和他人及其他事物的關系有根本的轉變。自我了解的人會逐漸消除內在和外在之對立和機械化,逐步化解內心的矛盾和沖突,不再著眼人們的差異,并在此基礎上創造一個和諧的嶄新世界。
自我認識需要純然的覺察,也就是純然的觀照,因為選擇或評判都不能實現自我了解。克里希那穆提說:“不帶任何揀擇地覺察自己,看看當下到底在發生什么事,這意味著你能夠允許整個‘自我的活動充分顯現出來;如果所有的歷史背景——亦即老舊的觀察者——不存在了,自我就會產生真正的突變;如果你能這么去做,就不需要倚賴任何權威了。那時你的觀察和真理之間也不再需要中介了?!盵7]克里希那穆提認為純然的覺察導向解脫,也促使人從依賴、執著、渴求經驗之中解放出來。
純然的覺察以放棄已知為前提,它能使心靈純真而充滿活力。唯有在此心境下,真正觀察和了悟才能發生。在克里希那穆提看來,只有當下無礙自由的觀察,才能讓人打開心扉,讓人體驗到自由、美與愛。純然的覺察是對內外世界一種沒有觀察者的觀察。這種覺察的方式不是膚淺的靜坐或冥想,而是一種內在意識活動和外在事物變化發展的見證。
三、克里希那穆提生命教育思想的啟示
在全球范圍,教育改革持續不斷,但問題仍然層出不窮。各國持續改進教學內容、探尋教學模式、變換教學方法,然而成效不大??死锵D悄绿岬纳逃枷胗兄谖覀冎匦聦徱暚F有的教育現狀。
(一)領悟教育本質以喚醒學生的生命智慧
地球上最美麗的花朵,是人類的智慧?,F有的生命教育大多停留在知識的傳遞上,恰恰忽略對生命智慧的培養,教育的真諦就是引領人們增長智慧,探尋真理,實現自由全面發展。知識固然重要,但我們內心的壓力和心理上的沖突并不會因為獲得知識而減少。相反,如果缺少對生活整體過程的體驗,濫用知識還有可能毀滅人類自身。在學校里,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喚醒學生的智慧,引導他們用智慧運用知識。生命教育是獲得生命智慧的重要途徑,生命教育以獲取智慧為核心。
讓學生獲得生命智慧,就需要他們學會了解自己和了解生活,這是生命教育最根本的內容。生命教育應該始終將教育的關注點放在促進個人和生活完整上,幫助孩子獲得純然的覺察力,認出生命之實相,學會沒有私心地面對生活。正確的生命教育內容應該包括愛與自由、智慧與美、生與死、生活與秩序等主題,教育內容應指向人的內心和自我本質。其中,愛與美能促使人擺脫自我的局限,帶來具有創造力的智慧,在生命教育內容里是不可或缺的。
(二)調整教學方法以促進學生的自我探索
現有的教育包括生命教育在內,較多依循固定的教育教學方法和理論,普遍強調紀律、規范和權威的作用,但事實上這種教育模式有其較大局限性,它并不能使人的完整和自由。“方法、制度、模式無論如何都是有限的,學生思考或行動也會因此受到諸多局限”[8]。依據理想、理念、精神指導而發起的行動都會強化自我意識,會使人難以尋求到自身的真理。克里希那穆提認為人際交往中純然的自我覺察是實現自我了解和改造的根本方式。問題、沖突和矛盾皆起源于人心,只有向內觀照,人們才能了解自我思想的本質,在問題的源頭找到化解之道。在克里希那穆提多年的生命教育過程中,他從來不給提問者答案,而是“在對話關系中,根據提問者的具體情境以反問、舉例的方式引導提問者直面問題本身,直至問題不攻而破”[9]。
從我們現行的教育體制看,生命教育在某種程度上仍需一些傳統教育方法和模式,這是教育體制的需要和教育慣性使然。但是在實際生命教育過程中,我們應創造條件開展“對話式”的、向內觀照的教育,幫助個體心靈從傳統束縛中獲得解放。在教育他人過程中,教師應接受再教育。
(三)改進師生關系以激發學生的自由發展
生命教育關注每一位學生的自由發展,促進他們心靈自然、完全地綻放。為此,學校應讓人感到安全和寬松,學生在其中可以毫無恐懼、快樂完整地生長。要創設出全面自由發展的環境,學校應促進合理健康師生關系的形成。
合理健康的師生關系意味著權威某種程度的摒棄。克里希那穆提強調,權威的存在會助長了人的惰性,消減了人自我成長的主動性??死锵D悄绿嵩f:“多少世紀以來,我們被我們的老師、尊長、書本和圣人用湯匙喂大……,我們總是滿足于他人的描繪,這表示我們其實是活在別人的言論中,活得既膚淺又空虛,因此我們充其量只是‘二手貨人類?!盵10]他認為:“人生的第一課就是不再追隨?!盵11]對“權威”的簡單依附意味著放棄了本自具足的智慧。他人難以覺察到我們內心底端的恐懼和生存焦慮,唯有自我覺察方能看清和轉化這些根深蒂固的情緒模式和認知模式。
在我國當下的生命教育過程中,教師不應過多扮演權威和榜樣的角色。正如克里希那穆提所言,榜樣意味著紀律和服從,意味著某種程度的控制,任何形式的控制都會產生恐懼。師生之間應建立友好、謙遜和不相互限制的合作關系,教師要著眼每位學生的生命本質,丟開對他們智力上的比較和度量,相信每位學生生命成長的潛能。
真正的教育者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成為一位指向智慧和真理的人。學生和教師生來都有局限,教育者應喚醒自身智慧和獲得生命的完整,才能正確引導學生,為他們釋惑解難。另外,教育者要學會真正愛學生。只有出于愛,才會與學生加強溝通,幫助他們了解自身的心理過程及根深蒂固的制約。如果教育者心中無愛,就難以了解學生,難以培養出完整的學生。
參考文獻:
[1]李道友.大學生生命教育課程建設的現狀與對策[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0(2):13.
[2]阿倫·布洛克,著.董樂山,譯.西方人文主義傳統[M].北京:三聯書店,1997:159.
[3]克里希那穆提,著.羅若萍,譯.愛與寂寞[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0:29.
[4][5]克里希那穆提,著.張南星,譯.一生的學習[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4:59,28.
[6]克里希那穆提,著.桑靖宇,程悅,譯.生活的難題[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9:22.
[7]克里希那穆提,著.胡因夢,譯.點亮自性之光[M].深圳:深圳報業集團出版社,2007:12.
[8]蔣雅俊.論克里希那穆提的教育思想[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2(3):6.
[9]楊立新.克里希那穆提教育思想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4:32.
[10][11]克里希那穆提,著.若水,譯.重新認識你自己[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