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曼 于磊 連大鵬 劉萬才 李建芳
摘 要: 創新和教育作為全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重要和關鍵組成部分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強調教育事業的優先地位。管理類實踐課程體系的不斷完善才能加快教育現代化,不斷為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支撐,才能將高等教育推入內涵式發展新階段,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思維和創新創業能力。
關鍵詞: 管理類 實踐課程 創新創業思維
一、管理類實踐課程內涵
1.實踐課程
實踐課程是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為宗旨,以培養目標為核心,學習者在專業教師和實踐老師的指導下,依托實驗室、模擬實訓場地及企業等實踐平臺,以實踐知識為核心,通過各種形式參與特定實驗、實習和實訓活動,旨在提高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應用和實踐能力的課程[1]。
2.管理類實踐課程
管理類專業實踐課程是以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工商管理類、農業經濟管理類、公共管理類、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類、物流管理與工程類、工業工程類、服務業管理類為研究對象,結合不同專業發展方向,制定適合其培養目標的實踐類課程,創新其實踐形式和考核方式,變學生被動接受學習為主動學習,變知識單純記憶為技能訓練和提升,變枯燥接受知識為創造性掌握知識,實現并創新計劃、組織、協調、控制、監督等管理的各個環節[2]。
二、“雙創”思維培養的重要性
1.是教育事業創新發展要求的體現
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著力培養信念執著、品德優良、知識豐富、本領過硬的高素質專門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是對教育事業創新發展提出的要求。將創新和教育作為全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重要和關鍵組成部分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其目的是再次明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戰略支撐,強調教育事業的優先地位。只有加快教育現代化,加快推進我國教育事業的體制創新,不斷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才能將高等教育推入到內涵式發展新階段[3]。這是對教育事業創新發展要求的又一次升華。
2.是高校改革的重點方向
對高等教育提出新要求的同時,也是對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培養提出新的改革思路和方向,創新創業思維培養是適應未來發展階段的新技能,只有創新創業思維不斷強化,意識不斷增強,才能適時轉化理論知識為實物,為學生成長、成才提供動力。
3.是對個人素質完善的重要一環
創新創業能力逐漸成為高校和社會必不可少的技能和素質,只有具備創新創業能力才能在眾多人群中成為佼佼者,才能贏得競爭力,脫穎而出,成為時代人才。因此,創新創業思維在潛移默化中已經深入社會和企業之心,擁有創新創業思維和能力的人也是綜合素質完善的群體,是個人素質提升中的重要一環。
三、管理類實踐課程對創新創業思維培養的重要性
1.利于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管理類實踐課程的優勢即是培養學生轉化理論知識為操作能力,學生在實踐課程中可以根據所學實際動手、實際轉化,在這個過程中沒有被動學習和枯燥接收,學生會開動腦筋進行思考和理論知識的檢驗,情境的探索和對不足知識的探尋成為學生的主要任務。
2.利于學生團隊協作能力的提高
當今社會,團隊協作能力、合作雙贏顯得尤為重要,創新創業思維的培養和能力的提高離不開團隊的力量,進而謀求團隊利益最大化。管理類實踐課程的學習和參與大部分是組隊進行,借助一定的平臺進行課程的訓練和實習內容的演練,在這個過程中,充分調動每一位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提高團隊合作能力。
3.利于課程改革的順利進行
高校學生創新創業思維的培養和能力的提升,離不開具體實踐課程的學習和轉化能力,只有實踐課程落實到位,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轉變學習觀念和思維,主動探索、主動接受、主動創新,才能為其奠定基礎。
4.利于課程評價的多樣化
學生創新創業思維和能力的提升需要借助一定的平臺,即要適時進行評價,對其進行全方位、全過程、全參與主體的評估,才能激發活力和效力,剔除不合適環節,對環節和方式精益求精。
5.利于教師實踐教學方法的創新和改革
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離不開教師和實踐老師的指導,教師水平及對教法的應用關系到學生實踐學習的效果,教師之間相互溝通,形成教學團隊,創新多種方式和方法,并在過程中滲透結合使用,拓寬學生視野的同時發展學生的學習、實踐操作能力,為創新創業思維的培養和實踐能力的提升創造條件。
四、管理類實踐課程存在的問題
1.實踐平臺欠完善
目前,管理類專業實踐課程依托的平臺還不完善,實踐課程的進行還存在深度不夠的問題,培養方案中規定的實踐課程有些達不到開展要求,便降低目標層次,使實踐課程的開展流于形式。
2.管理類專業缺乏雙師型教師
教師對學生的引導作用不容小覷,但是教師普遍存在年輕化、教學經驗不足、學緣結構不合理、實踐能力和科研能力不匹配等問題,科研轉化能力的欠缺也是問題之一,教學內容較理論化、教條化,缺乏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4]。
3.管理類理論和實踐課程比例不達標
結合黨的十八大、十九大提出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目標的提出,高校調整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增加實踐課程和擴大實踐環節比重,但是盡管增加了比重,但是還沒做好相應的應對策略,沒有完善的教學大綱和成功的經驗做支撐,課程的設置和比例的提高僅僅是為了響應培養方案調整的需求和國家方針政策的需要,沒有做到實事求是、客觀和可量化。
五、基于創新創業思維培養的管理類實踐課程改革策略
1.完善實驗、實訓和實習環節平臺
創新創業思維的培養離不開實踐課程的完善,實踐平臺的完善是手段之一,只有實踐課程相關平臺進一步完善才能為學生創造學習的場所,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自主創新學習的動力。在此過程中豐富教學案例,完成教學方式革新。
2.大力力度引進雙師型教師
雙師型教師的引進可以拓寬渠道,可以加大現有教師的培訓力度和實踐,也可去企業挖掘,真正增加雙師型教師的比例,形成教學團隊,完善教師隊伍,在實踐課程的教學中創新教學方法,強化學生的思考能力。
3.適時、科學、合理地增加實踐教學比例
培養方案的調整、實踐環節比重的增加、實習實踐的長短要經過專家的論證,教師要全程參與到培養方案的調整中,使實踐課程在學生可接受和可掌握的范圍內。不僅如此,實踐課程的加入也要科學,時間安排上要合理,是對理論知識的運用和課程學習的進一步凝練和提升,因此實踐課程體系的完善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馬良軍.高等職業教育專業實踐課程評價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14.
[2]王麗瓊.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考核評價模式探索—以ERP沙盤模擬實踐課程為例[J].時代金融,2018(06):223.
[3]王前鋒,高凱.基于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的高校管理類專業學科基礎課程教學搞個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8,17(9):193.
[4]胡淼淼.創新創業教育融入課堂教學的應用研究—以管理學原理課程為例[J].西部素質教育,2016,2(18):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