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亮
摘要:文章首先論述了施工現場高處墜落事故為建設工程的順利開展造成的危害和探究高處墜落事故預防措施以及應急處置的必要性。接著分析了高處墜落事故的易發生場所和作業條件,從安全生產三要素的角度出發,探究了其危險因素。隨后,針對事故成因及危險因素,提出相應的事故預防措施,并簡要論述了高處墜落事故的應急處置方法和程序,為杜絕建筑項目高墜事故提供了一定的參考。
Abstract: The article first discusses the hazards caused by the high-rise fall accident on the construction site and the necessity of exploring the high-rise fall accident prevention measures and emergency disposal. Then it analyzes the prone sites and operating conditions of high-rise fall accidents, and explores the risk facto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ree factors of safety production. Then, according to the cause of the accident and the risk factors, the corresponding accident prevention measures are proposed, and the emergency disposal methods and procedures for the high-rise fall accident are briefly discussed, which provides a certain reference for eliminating the high-rise fall accident 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關鍵詞:高處墜落;事故;致因風險;預防措施;應急處置
Key words: high-rise fall;accident;causal risk;preventive measures;emergency response
中圖分類號:X9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8)31-0018-02
0 引言
在我國大力發展基礎建設的浪潮中,不斷涌現出國際領先的精品工程,然而偉大成就的另一面除了伴隨著廣大建設者的付出,還有各類安全生產事故帶來的傷害。眾所周知,施工現場環境復雜,不加重視的情況下極易發生事故,常見的安全事故類型就有二十余種[1]。其中,高墜事故以其致死致傷率高,因此受到格外的關注。建筑企業施工過程中,涉及有高處作業、邊坡施工、隧洞施工,均存在可能導致高處墜落事故的危害因素[2]。而且,在施工過程中,交叉作業多,投入人員多,極易發生高處墜落事故,給施工安全管理造成了很大挑戰。此外,高墜事故經常伴隨著物體打擊,雖然高墜指的是人員高處墜落,但墜落過程中人員有時也會將附著物一通帶下,造成物體打擊;或者物體打擊時,也會有高處物體將處于中間的人員擊落造成高墜事故的情形,而且高墜和物體打擊的根本原因都是重力勢能[3],因此這兩種事故類型具有一定的共同性,探析施工現場高墜事故致因及預防措施對物體打擊事故同樣有參考意義[4],在施工安全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
1 高墜事故致因風險分析
為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生產原則[5],在有針對性地制定和改進預防措施時,需首先對事故致因進行全面分析,應涵蓋易發生高墜事故的場所和危險因素。
1.1 易發生高處墜落事故的場所分析
在各類施工現場中,所有涉及高處作業或者人員下理論上存在下墜高度的場所,均存在高處墜落的風險,因此,分析高墜事故甚至是物體打擊的易發場所時,重點在于分析高處作業的場所。這類場所主要有以下幾種,高于2m以上的普通工作面、腳手架、鋼筋綁扎和安裝鋼筋骨架時、澆筑2m以上的混凝土時等場所。因此,易發生高處墜落事故的場所主要集中在施工現場,生活區等地則相對安全。
1.2 高墜事故危險因素分析
通過對建設工程施工環境、人員、設備等影響因素的綜合分析,在工程施工過程中,易發生高處墜落事故的活動(狀態)主要集中在物的不安全狀態和人的不安全行為以及管理上的缺陷方面。物的不安全狀態具體有臨邊或洞口無防護、高處作業腳踏板破損、平臺邊緣無防護、腳手板未滿鋪、腳手板鋪設不規范(搭接或對接長度不符合要求、未用鐵絲綁扎)、邊坡頂部臨邊土質松散、高處作業平臺雜物太多、安全帶破損、未按規定懸掛安全網、防護欄桿松動等[6]。人的不安全行為主要有高處作業未佩戴安全帶、作業平臺上某一處集中荷載過大、在未設防護的臨邊活動、未穿防滑鞋等。管理上的缺陷主要有對搭設的腳手架未進行驗收、對施工作業過程安全監督不到位、對安全設施的質量未進行驗收、對銹蝕、破損的腳手板未及時進行更換等。
2 高墜事故預防措施和應急程序
事故風險的確定并不代表安全工作的落實,制定預防措施并嚴格落實才是安全工作重點關注的管理流程。事故預防的主要措施不僅需要針對事故原因,還需更加全面的考慮建設工程中面臨的問題,因此,防患于未然是項目全體人員必須統一的安全思想,而安全教育和演練以及財力人力是落實預防措施的重要保障。
2.1 預防高墜事故的主要措施
在項目開工前對可能導致高處墜落事故的危險因素進行識別、評價,制定控制措施并落實。施工過程中,定期或不定期的開展高處墜落事故隱患排查,對確定的重大危險源應制定應急預案,對作業人員進行安全技術交底,一時不能消除的高處墜落隱患,應采取隔離措施。對施工過程中的“四口五臨邊”設置高度不低于1.2m的防護欄桿,并在0.6m高度處設置攔腰桿,從地面至20cm處設置擋腳板。在腳手架施工時,嚴格按照安全技術規范的要求搭設腳手架,并對腳手架搭設進行安全驗收。安全檢查方面,嚴查施工過程中的違章作業,確保高出作業人員按照要求佩戴安全帶等勞動防護用品。此外,作為施工承建單位,有責任和義務監督各參建單位編制高處墜落事故現場處置方案,并配備齊全各類應急保障。在作業人員選擇時,患有高血壓、心臟病、癲癇病、貧血病等高處作業禁忌癥的人員,不得從事高處作業。在作業時間選擇時,遇有風力在六級以上的(含六級,以下同)、大霧天、雷電暴雨、冰雪天、惡劣氣候的,不得進行露天高空作業。作業防護方面,高處作業必須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帶、穿好防滑鞋、并擦凈鞋底泥沙,以防滑倒墜落,必須把安全帶掛在牢固的結構上,安全帶應高掛低用,帶繩長度不應超過3m;需跨越較大空隙時,應從設有安全網的地方通過,不得在未固定的構件上行走或作業;安全網內不許有雜物,破損的安全網要立即更換。作業規章制度中必須強調,不得在模板、支架貝雷架上攀登或運料的吊斗、吊籃和吊物上下;施工人員上下的走道,應當堅實,不能缺檔,必須設置護欄及防滑措施;作業平臺的腳踏板應用堅實的鋼拉板網或木板滿鋪,不應有空隙或探頭板,腳踏板上的雪、霜、泥沙和油污物應及時清除;不得多人集中在作業平臺的某一部位進行作業,以防突然斷裂墜落傷人;必須與相關設備、設施、結構物負責人聯絡,確定安全狀態;嚴禁高處作業人員向下拋物;嚴禁酒后高處作業。作業環境選擇時,臨邊應該有高度不低于1.2m的牢固防護欄桿,并設間距不小于0.35m的水平橫桿。作業平臺的承重必須滿足施工荷載要求,平臺不應集中堆放過重的物料或機具;應具備工具袋,防止各種工具、零件、物料等墜落傷害他人;防止重疊作業,當高空作業時,下面不得同時作業;設專人對高空架設的構件、設施及設備定期進行緊固、檢修,防止物件墜落、構件跨塌。綜上,預防措施的制定主要從技術措施和管理流程兩方面展開,其中,人員的安全意識和執行度同樣是日常安全工作的重心所在。
2.2 高墜事故應急處置
應急處置的順利開展主要依靠企業的應急組織機構,其主要應由應急領導小組(應急指揮中心)、應急工作辦公室、綜合組、技術組、事故調查組、應急保障組、搶險救災組、醫療救護組、善后處置組和指揮部辦公室組成[7]。在開展應急救援措施時,應遵循先消除隱患,后實施救援的原則,先救重傷者,后救輕傷者;先救命,后救傷。使傷者脫離危險區域的過程中,傷者可能因高處墜落,傷者身上覆有雜物,應首先清除雜物,施救者采用側臥位、或用繩索、毛巾等物品制作簡易擔架,使傷者脫離危險區域,特別應注意的是在將傷者救出危險區域時,嚴禁拖拽。將傷者轉移至安全地帶后,如傷者可能出現嘔吐、意識不清等情況,應及時清除傷者口鼻內的異物,盡量提高傷者下頜,保證傷者呼吸順暢;如傷者有外傷的,應立即進行清創、止血;;在情況不明時,嚴禁對傷者進行胸外心臟按壓。如有傷者出現骨折現象時,應立即采用木板、木板、繩索等物,制作簡易夾板,對骨折部位進行固定,如骨折部位暴露于體外,嚴禁將骨折部位強行復位。消除現場隱患時,傷者掉落可能對事發地點物體結構進行損壞,所以在對傷者進行施救的同時,應在事發地點物體可能發生坍塌的范圍外圍設置圍擋,嚴禁人員進入,待對物體結構進行加固、復查,確認隱患排除后方可進入。
3 結語
預防人員、物件從高空墜,逐步消除高空作業安全隱患,杜絕重大事故發生,減少物件墜落造成的一般事故是探究高墜事故的目標和核心。在對高墜事故的致因進行充分分析,加之行之有效的預防措施,和嚴格執行安全管理制度的決心,杜絕高墜事故,形成安全工作的大好局面將為建設項目的順利進行提供扎實的保障。
參考文獻:
[1]袁金虎,陸彬.超高層建筑鋼結構施工安全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J].江蘇建筑,2018(01):81-83.
[2]宋洋.建筑施工高處墜落事故原因及綜合預防管理措施研究[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7(10):186-189.
[3]馬海澎.個體防護事故技術分析與對策[J].安全,2015,36(01):42-44.
[4]任傳軍.建筑施工高處墜落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防控對策[J].建筑安全,2014,29(03):16-19.
[5]李伯勛.建筑施工高處墜落事故致因敏感性分析[J].建筑安全,2014,29(02):20-22.
[6]單海波.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規律淺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3(20):241.
[7]劉震.建筑施工高空防墜措施的研究[J].建筑施工,2012,34(04):280-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