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娟 岑分欣
摘要:創新能力是國家競爭力的核心,是推動一國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是決定國家綜合實力關鍵因素。創新驅動創業,可以激活全社會每一個細胞,使整個經濟機體充滿生機和活力。文章闡述了新常態下應用型人才創新創業教育的意義、存在的現實問題以及目前國內外的研究現狀。
Abstract: Innovation ability is the core of a country's competitiveness, a powerful driving force to promote a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 key factor to determine the country's comprehensive strength. Innovation-driven entrepreneurship can activate every cell in the whole society and make the whole economic body full of vitality and vitality. This article expounds the significance, existing practical problems and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at home and abroad of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for applied talents under the new normal.
關鍵詞:創新創業;應用型人才;改革;創新
Key word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applied talents;reform;innovation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8)31-0217-02
0 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改革進入深水區,經濟和社會結構中的各種內在矛盾和失衡越來越突出,各種深層次矛盾日漸凸現,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遇到強大的阻力和挑戰。大力提升我國的創新與創業的能力,深入的去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活動,已然成為了解決我國發展中各種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的根本出路。我國的發展動力根源現今就是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也是富民的道路,公平公正的計策,富民強國的策略。針對穩定的大幅提高,就業規模的擴大,有效激勵出廣大群眾們的能量、智慧、興趣以及創造力,促進社會的縱向流動,為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有著重要現實意義,針對經濟結構調整的推動,發展新引擎的打造,發展新動力的增強,讓我國實施創新驅動的發展道路,實現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具有著重大的意義。
2015年3月1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9號);2015年5月13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5〕36號);2015年6月16日,國務院又印發《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國發〔2015〕32號),“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由此上升為國家戰略。為了深入貫徹實施國家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戰略,全國各省、市政府出臺實施方案,其中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于2015年12月31日發布了《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實施方案》(桂政辦發〔2015〕134號)。
1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與實踐研究的意義
1.1 理論意義
社會經濟的轉型促進了創新和創業,受到了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心理學和技術科學等學者的廣泛關注。而目前我國對創新創業教育理論研究尚淺。研究創新創業教育與高校課程內容改革關系,有利于創新創業教育理論的發展,也有助于促進高等教育理論的創新。
1.2 現實意義
1.2.1 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2015年6月16日,國務院發布“關于推進大規模創業與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國發〔2015〕32號)指出,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是培育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的必然選擇是擴大就業,實現富民方式的根本措施。它是激發全社會創新潛力和創業活力的有效途徑。
1.2.2 大學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創新和創業的教育本質是培養開拓型人才,注重教育對象的知識能力結構,概念意識和精神力量。建立和完善高校創新創業機制,是創新創業能力培育機制中重要機制之一,對提高創業者自我管理能力、團隊領導能力、技術創新能力等產生顯著的正面影響。
1.2.3 大學生實現自主創業的需要
近年來,我國就業形勢嚴峻,高校畢業生就業難。而在當今知識經濟時代,在大眾創業和創新的氛圍中,大學生最好的就業選擇是創業。大學生必須成為就業的創造者,社會價值觀的實現者,大學生畢業走創業道路也有利于緩解大學生結構性的失業問題。
2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與實踐研究的現實問題
2.1 我國創新創業教育處于探索、發展階段
高等院校處在創新創業的生態圈中肩負著輸出人才與科技成果的重要作用,承擔著創新創業的源頭活水角色。因此,高等院校必須積極地開展創新的實踐課程,努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以及創新理念。同時,我們將開展創業和創新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和技能。然而,中國的創新和創業教育起步較晚,目前仍然處于摸索發展階段,同時存在一些概念的不清晰、內涵的不明確、課程體系的不完善與保障體系的不健全等等大量問題,制約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高等院校教育體系中的貫徹落實。
2.2 廣西在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力度還不夠
近年來,自治區政府采取多項措施,著力完善創新創業政策體系與配套服務。并為進一步的增強高等院校中創新創業的教育建設及推動高等院校創新創業中教育趨向于多元化、科學化以及規范化的方向發展,目前廣西區主要采取的措施是初步開設了創業教育的課程、加大了創業實踐的基地建設力度、實施了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訓練計劃、加強了創業培訓與實踐等措施。而廣西區高等教育資源有限,創業場地規模小,扶持資金有限,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人數少。政策還有待進一步落實,力度還需不斷加大。
2.3 近年來我國大學生就業形勢異常嚴峻
2013年高校應屆畢業生人數是699萬,2014年為727萬,2015年是749萬,2016年達到765萬人,再度創下歷史的新高點,每年出國留學回來的大量海歸人才加入在內,再加上之前畢業至今沒找到工作的學生,我國大學生就業人數持續呈遞增趨勢上升。而我國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大,每年提供的就業崗位畢竟有限。總之,近年來我國大學生就業形勢非常復雜、異常嚴峻,又到了史上“最難就業季”,找工作成為很大大學生面臨的難題。
3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與實踐的國內外研究現狀
在具有創新和創業傳統的國家,研究人員研究了從微觀個人和組織到宏觀網絡和環境的固定理論模型的框架和概念。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發展滯后,與此相對應的是創新創業教育研究滯后,研究還未達到系統性和全面性。
①從研究內容的角度來看,國內外研究主要涉及教育模式、制度建設、人才培養方法、路徑、服務平臺和項目建設、現狀分析和對策研究。相關研究具有明顯的指導和強有力的指導作用,初步形成系統的研究成果。這些研究優化了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目標、內容和模式,具有重要的探索意義。
②從研究方法的角度來看,主要是定性研究和案例研究,也就是通過總結創新與創業的定義和內涵,梳理國內外研究的歷史,總結出創新觀念薄弱、實施不力、市場協調能力薄弱等問題。案例研究則側重于特定地區的實際情況,總結發達國家的有效經驗,發展當地的創新與創業精神。例如,曹揚(2014)提出了整合和補充各種資源的途徑,作為政府指導、學校改進和社會互動,以發展創新創業的教育。
③從研究角度來看,有許多的研究均是基于教育學、社會學、經濟學和管理學的研究,并沒有太多的跨學科和多維的研究,不過雖然研究角度交叉不多但觀點是前沿的。王年軍(2012)作為“大學生創業團隊理論與實證研究”中優秀的一位代表,他利用產業組織理論中的“結構-行為-績效”(SCP)理論和系統動力學來討論大學生創業團隊的結構,創業行為和創業績效,以及他們之間的互動和作用,這是開創性的。
總之,創新和創業是國家發展的基礎。如今,大眾創業和萬眾創新已成為國家重視的發展方向。創新創業教育已經成為高校教育中深化改革和發展的必然趨勢。從目前高校教育改革中積累已有的經驗來正確指導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教育建設工作,是新時代新時期各個高校面臨的重大課題。
參考文獻:
[1]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9號)[EB].
[2]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5〕36號)[EB].
[3]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國發〔2015〕32號)[EB].
[4]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實施方案》(桂政辦發〔2015〕134號)[EB].
[5]國家教育部高教司.創業教育在中國試點與實踐[D].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徐德濤.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研究[D].山東:山東大學,2013.
[7]朱仁宏.創業研究前沿理論探討[J].科學學研究,2005(10).
[8]李敏義.國外創新教育的發展及啟示[J].發展與革新,2000(3).
[9]雷家驥.國內外創新創業教育發展分析[J].中國青年科技,2007(2):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