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勇
摘要:大體積混凝土產生大量水化熱,結構安全有不利影響,采用鋼管搭設上層鋼筋支撐體系,同時在鋼管內用循環水降低混凝土內部溫度,達到雙重效果。本方法施工簡單,能夠加快工期,且利用鋼管支撐架體水平桿兼作降溫管,降低成本。
Abstract: Mass concrete produces a large amount of hydration heat, which has a negative effect on structural safety. The steel pipe is used to set up the upper steel supporting system, and the circulating water is used in the steel tube to reduce the internal temperature of concrete, thus achieving double effect. The method is simple in construction, can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period, and uses the steel tube support frame horizontal bar as cooling pipe to reduce the cost.
關鍵詞:大體積混凝土;降溫;循環水;測溫
Key words: mass concrete;cooling;circulating water;temperature measurement
中圖分類號:TU9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8)31-0153-02
0 引言
隨著時代的發展,超高層建筑越來越多,為達到足夠的承載能力,其基礎形式多設計為大體積混凝土筏板[1],該種設計有效保障了結構安全,然而由于鋼筋用量大,需要使用大量材料做支撐體系[2],另外大體積混凝土產生大量水化熱,需要布設單獨的循環水降溫管體系進行降溫,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費,且施工進度緩慢影響施工工期[3-4],為了解決傳統方法施工中存在的難題,我公司組織技術人員精確計算、反復論證,并經過多次現場實踐、總結經驗,逐漸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施工方法,經過加工、提煉形成工法。
目前,該工法已經過大量的工程實踐,效果顯著。該工法能夠有效解決大體積混凝土筏板鋼筋支撐問題,并能兼作降溫管使用,其核心技術經臨沂市科技局組織專家進行成果鑒定,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采用此工法組織施工的浪潮科技園S01科研樓工程、鑫苑名家地塊三綜合樓工程、齊魯外包城奧盛大廈項目工程,操作方法簡單,施工工序方便快捷,均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1 工藝原理
在大體積混凝土筏板施工中,由于鋼筋用量大,需要做專門的上層鋼筋支撐,同時由于混凝土產生水化熱,需要采用循環水強制降溫,為了降低工程成本,縮短施工工期,采用鋼管搭設上層鋼筋支撐體系,同時在鋼管內用循環水降低混凝土內部溫度,達到雙重效果。
2 施工工藝流程及操作要點
2.1 工藝流程
編制施工方案→下層鋼筋綁扎→鋼管豎向支撐架搭設→焊接循環水管網→循環水管網通水試驗→支撐架立桿防滲漏處理→上層鋼筋綁扎→大體積混凝土澆筑→循環水降溫→大體積混凝土測溫→管口封堵
2.2 操作要點
2.2.1 編制施工方案
征求設計意見,編制專項施工方案,用鋼管作豎向支撐,利用支撐架水平桿兼作循環水降溫管,方案中應明確水平鋼管規格、間距及高度等要求,報監理單位審核方案可行性。
2.2.2 下層鋼筋綁扎
按照圖紙設計綁扎筏板下層鋼筋,鋼筋的規格、型號、間距、保護層厚度等應嚴格按設計施工,鋼筋的走向及接頭位置應正確。
2.2.3 豎向鋼管支撐架搭設
具體以工程實際為準,按規范計算上層鋼筋網片重量、活荷載、混凝土澆筑側壓力等荷載值。根據荷載、結構受力等因素綜合分析,計算豎向支撐縱橫間距,支撐架縱橫連接,底部設掃地桿,立桿底部用鋼底座支撐。
2.2.4 焊接循環水管網
利用腳手架中、下部縱向水平桿作循環冷卻水管,根據大體積混凝土計算確定水平管布置層數及進水溫度,水平桿搭設時用旋轉扣件,形成高低差,搭設完成后用45°彎頭將支撐架水平桿焊接形成S型降溫管,豎向用短鋼管連接。
2.2.5 循環水管網通水試驗
焊接完成冷卻后,在混凝土澆筑前對循環管網進行通水檢測,確保管道完好。
2.2.6 支撐架立桿防滲漏處理
立桿底部用鋼底座支撐,支撐架體搭設完成后,豎向支撐底部和中部各設一道20×30mm橡膠止水環,防止豎向支撐與混凝土接觸面形成縫隙產生滲漏水。豎向支撐內部用高強灌漿料灌實,端部用3mm厚鋼板焊接封堵嚴密。
2.2.7 上層鋼筋綁扎
豎向鋼管支撐架體搭設及循環水管網形成后,按照圖紙設計綁扎筏板上層鋼筋。
2.2.8 大體積混凝土澆筑
按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施工方案,分層澆筑混凝土。澆筑前進行振搗施工,混凝土的振搗見下面的步驟:
①在下料口,三個振搗手均勻分布在整個斜面,沿圖示中小箭頭方向推進,確保不漏振,使新泵出的混凝土與上一斜面混凝土充分密實地結合。振搗應及時、到位,避免混凝土中石子流入坡底,發生離析現象。澆筑方法如圖1。
②混凝土采用機械振搗棒振搗。振搗棒的操作,要做到“快插慢撥”,上下抽動,均勻振搗,插點要均勻排列,插點采用并列式和交錯式均可:插點間距為300~400mm,插入到下層尚未初凝的混凝土中約50~100mm,振搗時應依次進行,不要跳躍式振搗,以防發生漏振。每一振點的振搗延續時間30s,使混凝土表面水分不再顯著下沉、不出現氣泡,表面泛出灰漿為止。為使混凝土振搗密實,每臺混凝土泵出料口配備4臺振搗棒(3臺工作,1臺備用),分三道布臵。第一道布臵在出料點,使混凝土形成自然淌坡度,第二道布臵在坡腳處,確保混凝土下部密實,第三道布臵在斜面中部,在斜面上各點要嚴格控制振搗時間、移動距離和插入深度。振搗時插入式振動器振搗方向須與推進方向相反,沿斜面自下而上進行,逐漸上移。
③澆筑后的混凝土,必須在界限以前給予二次振搗,以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骨料、水平鋼筋處形成的水分與空隙,提高混凝土與鋼筋的握裹力,防止因混凝土沉落形成的裂縫,減少內部微裂,提高混凝土的抗壓強度,從而提高抗裂性。
2.2.9 循環水降溫
最下層循環水管網被混凝土覆蓋后開始供水,直至內外溫差不大于20℃時為止,設專人負責測量供水口和出水口溫度。
2.2.10 大體積混凝土測溫
按規范要求設置測溫點,利用測溫儀進行溫度監測,混凝土澆筑時測溫開始,待混凝土澆筑完成,根據測量溫度變化情況及時增減保溫材料。
2.2.11 管口封堵
最后用自吸式水泵將水排出,用高壓注漿法將高強灌漿料注入降溫管,然后將進、出口用3mm的圓形鋼板封堵,要求焊接牢固,不出現漏焊現象。
3 結語
本施工技術利用鋼管支撐代替鋼筋支撐,在滿足上層筏板鋼筋支撐承載力要求的同時,達到了降溫目的。利用鋼管支撐代替鋼筋支撐,搭設速度快,加快了施工進度,提前了施工工期。利用鋼管支撐架體水平桿兼作降溫管,降低成本。
參考文獻:
[1]范麗萍.筏板基礎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的應用探討[J]. 江西建材,2016(1):128.
[2]任春.某高層建筑筏板基礎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J].大科技:科技天地,2011(15):199-200.
[3]李方剛,韋捷亮.超高層建筑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及質量控制[J].施工技術,2015,44(21):130-134.
[4]王曉龍.超高層建筑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質量控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4(12):2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