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威揚
摘要:本文通過對信陽茶農農藥使用情況的調查,找出影響茶農進行農藥使用行為的影響因素,為政府如何對信陽茶葉質量水平、構建完善的監督管理系進行有效監管提供建議。
Abstract: This paper finds out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ffecting the use of pesticides by tea farmers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use of pesticides by Xinyang tea farmers, and provides suggestions for how the government can effectively supervise the quality level of Xinyang tea and a sound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 building.
關鍵詞:信陽茶葉;茶農;農藥使用行為
Key words: Xinyang tea;tea farmers;pesticide use behavior
中圖分類號:S4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8)31-0233-02
0 引言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傳統消費觀念開始逐漸轉變。再加上國家相關農藥殘留標準管理條例的出臺,茶葉質量安全問題已經逐漸成為制約茶葉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茶葉中的農藥殘留是茶葉種植過程中長期存在的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是影響茶葉質量安全的首要因素。茶葉中的農藥殘留不僅影響到茶葉的口感和基本保健功能,而且時刻威脅著消費者的身體健康,更影響到茶產業生產規模和貿易范圍的擴大。雖然茶葉在采摘過后按照國家質量檢測要求會進行一系列的加工處理,農藥和其他有毒元素只有很少一部分殘留,通過飲茶進入人體的農藥量極小,但如果長期飲用農藥殘留量高的茶葉依然會對人體健康產生不良影響。
本文通過調查并統計影響信陽茶農農藥使用行為的影響因素,對茶農的農藥使用行為及其影響因素等進行深入分析,并根據研究結果針對政府和企業提出提高茶葉質量的政策建議,為茶葉質量安全體系的建立提供較為科學的理論指導,力圖為政府提供決策參考依據。
1 茶農基本情況調查
本文選取信陽特色農產品茶葉種植農戶為調查對象。調查采用問卷調查及訪談的方式,本次調查茶農的地點為信陽市部分鄉鎮。在正式調查之前,先根據相關理論知識設計了調查問卷,在了解當地茶農的基本情況后對調查問卷的訪談內容及問題選項作出相應修改。調查內容包括生產者性別、年齡、生產者家庭狀況、生產者個體行為狀況等內容。本次共發放調查問卷463份,獲得有效調查問卷393份,有效率84.9%。(表1)
2 使用農藥類型及使用情況調查
2.1 使用農藥品種
使用的高毒農藥有氧化樂果、呋喃丹、甲胺磷等。中等毒農藥有樂果、殺滅菊酯等。低毒農藥有殺蟲雙、氟樂靈、粉銹寧、草甘膦、蘇云金桿菌、農抗120、農達、999、乙酰甲胺磷、除草劑、弓蟲殺、乙草胺等。
2.2 農戶農藥使用情況
根據農藥安全使用標準(GB4285)本文將茶農所使用的農藥分為低毒農藥,中毒農藥和高毒農藥。在393份調查樣本中一共有158位農戶在生產茶葉的過程中使用了農藥,其中有97位農戶在生產過程中使用了低毒農藥,有61位農戶在生產過程中使用了中高毒農藥。從統計結果可以看出,393位農戶主要使用了10種農藥,其中低毒農藥有74例,占到了46.9%,這說明目前農戶已經有了一定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以及環境保護意識,但仍然有大量農戶為了控制病蟲害肆意使用中高度農藥。由表2可見存在84例中高毒農藥的使用,占53.1%,主要是樂果、殺蟲雙、殺滅菊酯、呋喃丹和百草枯等嚴禁在茶葉中使用的會對人體產生嚴重危害的中高毒農藥。在調查茶葉種植農戶使用的50種無公害農藥中,使用頻率排前四位的分別是樂果、濃達、粉銹寧、殺蟲雙。這四種農藥在全部農藥使用比例中占了88%,可見農戶在使用農藥時的選擇比較集中。
3 調查結果分析
統計結果表明,信陽茶農特色農產品農藥使用行為受年齡、受教育程度、家庭人數、家庭收入、家庭勞動力人數、等因素的影響。
3.1 年齡
統計結果表明,調查范圍內的信陽茶農整體年齡偏高,40歲以下的農戶只有13人,所占比例13%,而41-60歲的茶農有380人,所占比例高達87%。年齡在30歲以下的生產者有2人使用農藥,所占比例為50%,年齡在31-40歲的生產者有3人使用農藥,所占比例為33.3%,年齡在41-50歲的生產者有46人使用農藥,所占比例為46.5%,年齡在51-60歲的生產者有60人使用農藥,所占比例為41.7%,年齡大于61歲的生產者有47人使用農藥,所占比例為34.3%。30歲以下的生產者農藥使用比例最高,為50%;年齡在31-40歲階段的生產者進行農藥使用行為比例最低,為33.3%。
3.2 文化程度
統計結果表明,小學及以下學歷的生產者采取農藥使用行為的人數為87人,所占比例為43.5%;初中學歷的生產者采取農藥使用行為的人數為57人,所占比例為49.6%;高中及以上學歷的生產者采取農藥使用行為的人數為14人,所占比例為33.3%。從表中可以看出,高中及以上學歷的農戶特色農產品農藥使用行為比率最低,而且較小學及以下和初中學歷的農戶有較大差距。
3.3 生產者家庭情況
統計結果表明,隨著家庭人數的增加,農藥使用的比例在逐漸增高,從小于等于3人的35.5%增長至大于6人的49%。隨著家庭收入的增加,特色農產品農藥使用行為的比例也在增加,從年收入1萬元以下到年收入為30001-50000萬元的階段中,特色農產品農藥使用行為所占比例從36.4%增加到了46.4%。當年收入上升到50001-80000元時,特色農產品農藥使用行為所占比例下降到所有階段最低的34.2%。但是當年收入上升到8萬元以上時,特色農產品農藥使用行為所占比例又上升到40%,年收入大于10萬元時農藥使用行為所占比例為最高的40.5%。
3.4 家庭勞動力
統計結果表明,家庭勞動力小于等于3人和家庭勞動力在4-6人的農藥使用比例區別不大而且較低,當家庭勞動力人數增加到6人以上時,農藥使用比例大幅增長至83.3%。
3.5 使用農藥的品種及毒性
調查結果顯示,高毒農藥使用比例只占0.6%,使用的農藥品種是呋喃丹。中毒農藥使用比例最高,占50.6%,其中樂果使用人數最多,其次是殺蟲雙;低毒農藥使用比例是46.5%,使用最多農藥品種是濃達。
4 對策建議
有調查可知,當前信陽茶葉種植農戶的文化水平普遍較低,并且茶農的年齡較大,絕大多數茶農對特色農產品缺乏認識。雖然茶農都有了安全使用農藥的意識,但是實際生產活動中使用中毒的現象仍有存在。說明,信陽茶農自身約束能力差,抵御市場影響能力弱,僅依靠自己無法按照茶葉安全生產標準進行生產活動,迫切需要提高茶農文化水平,加強農產品安全意識教育,引導茶農科學、合理使用低毒農藥。政府、企業可以根據農戶在茶葉種植中遇到的問題開設相對應的技術培訓班,同行領頭人傳授心得,專家講座,分組研討等多種形式,彌補茶農理念和技術上的不足,提高企業工作人員對于質量監管的重視程度。同時對一些新技術要及時做好推廣工作,讓技術服務于農民。
當前防治茶樹病蟲害的最主要措施仍然是化學防治。因此,通過培訓使農戶掌握科學的農藥使用方式成為了關鍵。不僅要使農戶在培訓后掌握怎樣科學使用農藥,更要讓農戶學會如何正確的選用高效且低毒的農藥,這樣既能有效防治害蟲,又能提供品質優異質量安全的茶葉。這就要求在組織培訓時既要強調理論培訓,又要加強技術培訓,在強調防治指標的重要性的同時嚴格控制茶農用藥量和用藥次數,要求農戶按照指標適時適量施藥。培訓的目的是通過理論和實踐的結合讓農戶全面理解科學用藥的必要性,提高農戶的用藥水平。在培訓前先針對本地茶樹病蟲害發生情況以及茶葉農藥殘留情況認真做好調查研究,通過連續的觀察以及相關試驗來準確判斷本地茶樹病蟲害發生種類、發生規律及防治方法,正確指導當地茶農科學使用農藥。農戶應該在制作農藥時嚴格執行農藥的安全間隔期,正確配制農藥藥液,切忌盲目搭配,隨意用藥。政府還應該在農戶接受培訓后鼓勵農戶根據茶葉購買方的要求,合理選擇低毒、低殘留的農藥品種。總體來說就是要加強對農戶的理論培訓,整合并優化現有的組織培訓機構,以科學的知識傳授間接促進茶葉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曹滌環,吳德文.農藥的劑型及使用方法[J].北京農業,2003(11):30.
[2]曹琳.地理標志產品的品牌化機制與策略研究[D].山東大學,2012.
[3]陳巧鋒.茶葉質量安全控制行為及其影響因素分析[D].福建農林大學,2014.
[4]陳亞會.新疆特色農產品品牌競爭力提升研究[D].石河子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