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于藝術生的特殊性,在各中學里藝術生獨立成班成為普遍現象。如何做到有針對性地備考?了解藝術生備考階段的特征是前提,根據特征和高考的要求制定備考方略是關鍵,而明方向、定方法是藝術生備考的核心。
關鍵詞:藝術生;高考備考;有效性
近年來,在高考大軍中藝術生群體不斷擴大。由于藝術生群體的獨特性,高考備考有別于文化課考生,對備考的針對性提出要求。因此在各中學里,藝術生獨立成班成為普遍現象。如何做到有針對性的備考?了解藝術生備考階段的特征是前提,根據特征和高考的要求制定備考方略是關鍵,而明方向、定方法是藝術生備考的核心。
一、 藝術生備考特征
(一) 客觀特征:時間緊、任務重
由于藝術生選擇外出學習專心備考專業課,以致其文化課在校備考只有不足三個月的時間。在不足三個月的時間里,需要完成六大科備考,這對備考的效率提出了高要求。
(二) 主觀特征:文化課基礎薄弱、目標明確、干勁十足
藝術生選擇學習藝術專業,除了興趣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藝術類大學高考招生文化課分數相對比較低。將藝考作為通往大學的捷徑成為文化課基礎薄弱學生的選擇。同時藝術生身兼專業課和文化課學習,文化課學習的時間更加有限。所以在藝術生群體內文化課基礎薄弱成為普遍現象。
在文化課備考階段,藝術生的專業高考成績已定。由于藝術生高考錄取是雙上線,因此,文化課成績將是其是否被錄取的關鍵。所以備考階段,藝術生的備考目標明確,干勁十足。
二、 明方向、定方法——藝術生備考核心
(一) 明方向、定內容,編撰藝術生備考資料。
1. 整合教材,強干弱枝,掌握核心知識
高考歷史學科的題量和題型已經穩定,共12題選擇題和三題材料題。有限的題量限制了考查知識點的全面性。歷史學科高考考查的是核心、主干知識點。同時鑒于有限的備考時間,歷史學科高考備考方向為整合教材,強干弱枝,掌握核心知識。核心知識包括中西方政治制度的演變、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當今世界政治格局演變、中國經濟發展史、近現代世界經濟發展、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及近代中國思想解放潮流、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發展。農民起義、文學成就、科技成果、國際社會主義運動、內戰和內亂、政治運動、邊界沖退、國際沖突等大大淡化或刻意回避。核心知識的呈現需要配有結構圖或表格等形式,便于學生直觀了解歷史發展的脈絡、內在的聯系和掌握核心知識點。
主干知識主要指的是階段特征,是高考考查的重中之重,因此在備考中采用通史加專題的復習方法。即按照教材的時間段,將同一時期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科技等內容整合在一起復習。既有利于形成對階段特征的認識,又不至于打破原有的知識結構,造成混亂。同時,基于藝術生對記憶的普遍抵觸心理,階段特征采用的長時段的劃分將中外歷史分成古代、近代、現代三大階段。其中中國古代又分成三大階段一是夏商周、春秋戰國、秦朝——1840。現代中國分成兩大階段:一是1949~1978、二是1978至今。世界近現代以1945年二戰結束作為分界點。要列出每個階段的主要內容,以便學生積累和掌握。
2. 講練結合,深化、拓展對知識點的理解和運用。
每節課采用講練結合的方式。習題以選擇題為主,題目來源首選全國卷、其次為市模擬題、再次為區模擬題。題量為10題左右。按照知識點的先后順序編排選擇題的位置,易于學生明確每道題考查的知識點。
根據以上思路,編撰了藝術生專用備考資料。資料主要包括兩大內容一是核心知識、二是練習題。這樣做主要有四大目的,一是避免教師唱獨角戲,導致學生走神;二是鞏固、深化、拓展對知識點的理解和運用;三是了解知識點考查的角度和方法;四是限時訓練,提高解題的效率。
(二) 定方法——提高藝術生解題自信。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方法是掌握知識及運用知識解題的橋梁。如何獲得方法?在做題的過程中師生共同提煉、總結得出,再在以后的做題中實踐、完善方法才可能成為學生自己的方法。因此每個學生均準備一個積累本。記錄常考點、易錯點、易混點,選擇題和主觀題的題型以及每一類題型的審題和解題的方法。例如高考題主觀題特別是選做題基本是要求依據材料概括或歸納特點、異同點、內容,分析背景、影響等。這就要求具有理解和概括材料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點在于鎖定材料中答案的范圍。準確快速鎖定范圍方法是在材料中找到題目中時空、限定詞和設問(尤其是時間)從而鎖定答案范圍。采用逐句概括、合并同類項的概括法。概括特點或異同點結合題目和材料從以下角度中選取相關角度分析,同時關注高頻概括詞,具體如下:
角度:時間(起源早或晚);背景;影響(深遠、廣泛);內容;主體與參與者(政府或民間);種類、方式、形式(多樣或單一等);數量變化(增多或減少);范圍(廣或窄);規模(大或小);過程;地域分布(廣泛或狹窄、均衡或不均衡);經濟結構;比例(失調或協調)
高頻概括詞:制度(保障)、法律(保障)、規范;政府(主導、參與、支持)、民間、機構(設立專門的機構)、(形成)體系、近代、(繼承或打破)傳統、社會轉型。
針對背景、影響類題目的解題關鍵也是鎖定范圍,除了鎖定材料的答題范圍還包括鎖定所學知識的范圍。方法類似,重點也是通過時空來確定。時空意識是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的核心,是高考考查的重點,是解題的關鍵。其次是分析的角度。
分析背景(或原因)的角度有政治、經濟、思想等;國內、國際;限定詞和設問涉及的對象的角度(如移民問題涉及移出地、移入地、政府等對象)。分析影響的角度有積極、消極;對當時、對后世;政治、經濟、思想;以及對限定詞和設問涉及對象等。同樣選用怎樣的角度視題目和材料的要求而定。
藝術生備考是建立在藝術生的特殊性之上的,把握藝術生的特殊性是有效備考的關鍵。根據高考的要求結合藝術生的特殊性,明確備考的方向,引導學生掌握解題的方法成就高考。
參考文獻:
[1]趙亞夫.歷史學習方略[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谷傳利.有效激活歷史課堂的策略[J].中學教學參考,2016(22).
作者簡介:
劉玲玉,廣東省廣州市,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荔城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