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時常記起父親說過的一句話“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關鍵是你如何在相同的時間中進行高效率的學習”。中學時期是每個人一生求知過程中十分重要的一個階段,在此階段學生能夠較好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去全面而深刻地感知事物,這種能力的發展為他們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然而在此黃金階段,如何讓學生更高效率地學習,是目前各個國家,各個地區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六年一貫制”的教育模式便是對此的一個深刻思考。在此模式下,沒有明確的初高中之分,將中學知識體系變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目的是讓學生在六年時間中按照新的課程設置進行更高效率的學習和成長。在此教育模式下,每個科目都有新的一些思考,本文從物理學科的特點做出幾點思考。
關鍵詞:六年一貫制;高效學習;物理;課程體系;設置
一、 老師、學生眼中的物理學
物理學是一扇打開世界萬物奧秘的大門,它有枯燥乏味的公式和定理,它也有讓人興趣盎然的實驗,它能夠讓人對事物的迷惑變得清晰明朗,卻又讓人苦惱于高強度的邏輯思維過程。很多人對它是又愛又恨。因為有了它之后很多謎題都變得清晰明朗,同樣有了它之后很多理所應當的東西又變得深奧無比。中學階段學生剛開始接觸物理的時候總能迷戀于物理課堂中精彩紛呈的實驗,而且物理知識可以有效地解釋生活中很多讓人費解的現象,這個時候的學生甚至會想用所學的物理知識來解釋一切科學奧秘。然而隨著學習的深入發現物理是所有學科中需要邏輯思維能力最強的一個科目之一,因此很多學生到了高中后對物理學科是望而卻步。學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后,普遍反映物理難學;有些高中物理教師也常常責怪初中教師未教好,使學生一進高中物理成績就掉隊。不少學生初中物理成績一直在80分以上,初中升高中的入學成績明顯下降。這種現象在一部分女同學身上表現更加突出,這是物理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 矛盾的根源
首先,長期以來各地區初中教材難度較小,感性的內容較多,一般都是由實驗、生產、生活引入課堂,通過對現象的觀察、分析、總結、歸納出簡單的物理規律。其中定性分析的內容多,形象具體,易于接受;而高中教材更加于重視理論的分析推導,很多問題需要進行定量分析,在此過程中又需要熟練應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物理問題,通常要運用函數、圖象和極值等數學方法來研究物理現象和過程,使學生感到抽象難學。
其次,因為物理問題的解決過程脫離不了數學知識的應用。而中學數學教學進度跟不上物理教學的需要,學科間課程設置不協調給學生數學工具的運用帶來了困難,加大了物理學習的難度。不僅如此,矢量被引入物理規律中,由于它的使用方法有別于長期以來運算模式,使很多學生感到陌生,特別是正、負號和方向的關系,如牛頓第二定律,動量定理的應用,解題時都要處理好各個物理量的矢量性。
再者,近幾年來初中物理教材的難度大幅度下降,高中教材雖然也有調整,但由于受到高考等客觀因素的要求,在實際教學中,難度降不下來,因而導致初、高中物理知識的嚴重脫節。
三、 目前初、高中物理課程設置的現狀
初中階段物理教材的特點:淺顯地說明一些基本概念,基本規律
1. 聲音的世界:介紹聲音的幾個基本特點,以及生活中的聲現象。
2. 機械運動:重點學習了勻速直線運動。
3. 力:包括重力、彈力、摩擦力,二力平衡條件,同一直線二力合成,牛頓第一定律也稱為慣性定律。
4. 質量與密度;利用實驗的方式進行知識的學習和應用。
5. 壓強:包括液體壓強,大氣壓強。
6. 浮力:有關浮力的特點和基本應用。
7. 簡單機械:包括杠桿、滑輪、功、功率、能量。
8. 光:包括光的直線傳播、光的反射折射、凸透鏡成像規律。
9. 熱學:包括溫度、內能、熱機原理和應用。
10. 電路的串聯并聯、電能、電功、磁場、磁場中的力、感應電流。
乍眼一看,初高中的物理知識框架基本一樣,其實不然。有很多知識點在初中課堂是作為重點來講解的,有部分知識在初中課堂中可以占據大半個學期的課時。比如說:聲音的世界、透鏡的成像規律、質量與密度、壓強、液體壓強、大氣壓強、浮力、杠桿、溫度和物態變化、熱機原理等。以上知識到了高中之后基本沒有用到。從高考的考試標準來看,這些知識點根本連提都沒提。不僅如此有些知識經過長時間的閑置到了高中階段,又得從頭來過。比如:初中階段學習過的力學,到了高中階段又得從重力、彈力、摩擦力的基本特點從頭開始學習,而最重要的受力分析在初中階段涉及甚少,這樣也使得知識無法形成連貫,嚴重降低了學習的效率。再如:透鏡的成像規律,這個知識點在高中階段從沒出現過,然而在初中階段花費了大量的課時在講解。
四、 對“六年一貫制”教育模式中物理課程體系設置的幾點思考
(一) 以高考考試標準為依據,將初高中知識進行重新整合
目標直指高考的考試要求,區分中學階段的所有知識點中哪些是高考中沒有涉及的,哪些是高考中必備的知識。以知識體系的連貫性為基準重新設置課程學習順序。并且將高考中沒有作為考試要求的知識點以校本興趣課堂的方式設置課程。這樣學生既能夠明確高考中的知識目標,進行高效率的學習。又能夠利用校本興趣課堂提升自身對物理知識的認知和對學習的興趣。
(二) 專業課程的設置
整合中學期間所有的物理知識,將高考考試標準中沒有涉及的知識剔除出來,剩下的知識點進行縱向整合,不再分初、高中的階段學習,而是以知識的完整性為基準設置課程。比如:力學中重力、彈力、摩擦力的基本知識掌握好后,可直接進行物理的受力分析(包括二力平衡、三力平衡、多力平衡、靜態力、動態力)。力的平衡掌握扎實以后可進行非平衡力的學習進而過渡到動力學的學習過程。
以系統性方式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對知識點的認識會更加全面,不會因為時間間隔太長導致前后知識的脫節,能夠高效率而全面地掌握好整個知識體系。
(三) 校本課程的設置
中學物理的知識體系是龐大的,除了高考中需要應用的知識以外還有很多知識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夠很好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因此剩余的知識可以以校本課程的方式呈現給學生。校本課程的學習中學生沒有了學業成績的壓力,能夠更好地融入物理知識奇妙的意境中。以興趣為動力的學習,相信學生會更加著迷于物理知識的魅力。
五、 總結
做好中學物理的教學,如何讓學生在黃金的學習階段進行高效率地學習,是我們中學物理教師必須要認真研究的課題。要從物理教學方面想辦法;要從教材、學生想辦法;也要從教法方面想辦法。此篇文章中課程體系的建設在本人的課題《基于“六年一貫制”教育模式中物理學科課程體系建設的研究》中有進行詳細的設計。
作者簡介:
陳朝南,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