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理琴 等
摘要:針對高鐵時代淮安的產業的發展,提出“X+N”的產業體系研究。詳細分析了高鐵開通后的三大影響,包括同城化效應、資源再配置效應和經濟社會變革效應。介紹了高鐵四大新城的特征,詳細分析了模式中的1、X、N,提出淮安市的模式內容。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ai'an industry in the high-speed railway era, the research on the industrial system of "X+N" is proposed. The three major effects after the opening of the high-speed railway were analyzed in detail, including the effects of urbanization, resource redistribution and economic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ur new cities of high-speed railway, and analyzes the 1, X, and N in the model in detail, and proposes the model content of Huai'an City.
關鍵詞:高鐵;體系研究;淮安
Key words: high-speed railway;system research;Huai'an
中圖分類號:F53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8)32-0011-02
0 引言
高速鐵路的快速發展,加強了城市之間聯系,大力推動城市經濟發展。淮安的高鐵也迎來了發展。淮安首條高鐵預計2019年9月通車;未來5條高鐵-寧淮鐵路/連淮揚鎮/徐宿淮鹽/淮臨/淮蚌鐵路橫穿淮安。淮安正在步入高鐵時代,在高鐵帶來便利的大好時代下,如何通過要素驅動城市發展,如何才能更好的抓住風口,利用風口,提升地區經濟的產業升級、布局未來的新興產業,而不至于因高鐵的便利,造成虹吸效應,產生負面作用,這是正面臨的一大考驗。
淮安位于蘇北、蘇中、蘇南南北縱向主通道的重要樞紐位置,是“淮海經濟區”、“蘇中‘三湖經濟區”等江蘇省城市群發展體系的重要一員,高鐵建設使得周邊區域的聯系更為密切和迅速,給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帶來有利契機,我市的高鐵樞紐新城應該如何發展,適合的產業發展方向和路徑又是什么?只有抓住并依托高鐵樞紐建設,為城市經濟發展提供重要機遇的機會,借鑒并吸收國內外類似城市發展經驗,做好新高鐵時代下的產業布局,搶抓時代的風口,才能帶動淮安新一輪的經濟發展。
高鐵開通后形成的區域串聯將給沿線城市帶來巨大的經濟社會影響。主要影響如下:①同城化效應。在相鄰地區或更大范圍內的地區間發生重要聯動效應,高鐵的建設加快了沿線的同城化。高鐵同城效應改變了人們的工作、生活、消費和休閑活動空間,推動了城市功能在城市內及城市間的重新布局。②資源再配置效應。打破區域經濟發展中原有的基礎交通、物流等格局,帶動生產要素和資源在沿線的重新配置,而引導產業重新布局、整合。首先作用于人力密集型的產業領域,如消費經濟、旅游經濟和勞動密集型的服務經濟。③經濟社會變革效應。高鐵縮短了沿線城市間的實際距離,促進思想觀念的交流和學習,使得人的活動空間加大。隨著高鐵網絡的建設,人們在經濟和社會活動的空間、時間等基本概念都將發生深刻變化,這將極大地刺激人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但是國內外很多已建高鐵新城的經驗,已經證明高鐵單一要素無法驅動城市發展,城市的發展需要產業為核心的經濟引擎,需要與人口需求相匹配的城市配套。高鐵+“X”模式更有利于高鐵新城可持續發展。在這些模式中,有很多城市的“X”模式可以去借簽與研究:如深圳北站CBD,“X”要素為總部經濟+商貿+金融+文化創意;杭州城東新城,“X”要素為商貿物流+游客集散;南京南站新城,“X”要素高端商貿+信息服務;上海虹橋商務區,“X”要素為商貿會展+現代服務;鄭東新城,“X”要素為商貿物流+電子商務+會展+金融。淮安市的高鐵時代下的新產業體系可以為1+X+N模式。1+X+N模式:以高鐵為樞紐(1),提升區域內優勢產業能級(X),導入適宜的新興產業(N)。
1 “1”分析
“1”指的是樞紐帶動,基于高鐵的同城化效應。選取類似空間結構的高鐵新城作為研究對象,研究高鐵樞紐周邊產業分布規律,結合淮安市產業發展白皮書,探討和推演高鐵樞紐城的產業發展方向和發展空間。選取案例如下:
嘉善南站:原項目產業基礎薄弱,產業能級滯后,在高鐵帶動下以“承接上海全球科創中心創新成果輸出外溢,打造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中心”為目標打造四大產業園區。該高鐵站的“1”帶動了嘉善產能升級。
昆山南站:在高鐵帶動的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下,依托距離優勢,打造了科技服務體系與產業服務體系,吸引從技術轉移到產業轉移的全產業外溢的生命周期。形成了以定位“技術轉移、項目培育、企業孵化、企業加速、產業推進、產業轉移”的六階段生命周期雙創服務。該高鐵站“1”帶動了科技服務全生命周期發展。
蘇州北站:依托自身產業優勢、政府培育以及外部頂級資源,實現產業跨越式發展,形成具備全國性影響力的文創、”互聯網+”和科技金融產業集聚。該高鐵站“1”帶動了片區產業的跨越式。
鹽城高鐵站(待建項目):依托鹽城國家級經濟開發區產業基礎以及高鐵開通所帶來的交通優勢,打造高鐵樞紐服務型經濟聚集區。該高鐵站“1”帶動了服務型經濟聚集發展。
淮安市《關于加快發展“4+3”服務業特色產業的實施意見》中,提出做強物流、金融、旅游、商貿四大基礎服務業,做大電子商務、健康養生、文化創意三大新興服務業。淮安市積極發展特色主題旅游、休閑度假旅游、鄉村旅游、紅色旅游和淮揚美食旅游,將旅游業加速打造成為淮安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從對標案例可以看出高鐵新城均在本地主導產業的基礎上,通過樞紐的集聚帶動產業發展和產業導入。根據案例從而分析出“高鐵、高鐵+X,高鐵+X+N”的產業發展模式,并通過淮安市的相關政策研究出淮安的“1”可以圍繞淮安的特色產業,發展企業經濟、旅游服務。
2 “X”分析
“X”指的是補鏈升級,基于城市比較優勢產業發展研究。淮安市“十三五”期間提出的打響“六在淮安”,建設長三角北部的現代服務業高地,為未來一段時間內淮安服務業發展明確了目標。依托淮安綜合交通優勢和產業優勢,發展商貿物流、產業物流、快遞物流、港口物流、保稅物流和倉儲物流,打造服務長三角的區域性重要物流樞紐城市。加快發展銀行業、保險服務業,擴大直接融資,發展新型金融業,豐富地方金融產業形態體系。以創建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為目標,突出區域特色與比較優勢,加快傳統產業與電子商務深度融合,完善電子商務配套支撐體系,打造區域性電子商務物流中心、電子商務綜合服務中心和電子商務人才培訓中心。
從市場發展現狀和空間分析,從增長率來看,服務外包、電子商務、信息技術和軟件服務業三大行業的增長率高,市場空間較好。基于淮安市的服務業現狀,建議大力發展服務外包產業。
目前淮安服務外包產業為各服務外包產業園區目前主要產業方向為軟件研發、電子商務、研發與設計外包等,各產業園區載體供應充足且已形成集群效應,在高鐵時代的背景下,更應該找準定位,錯位發展。
產業方向一,業務流程外包(BPO)業務:主營業務為平臺招聘、人事外包、職業教育、管理培訓等,其他BPO服務為電子商務、網絡技術、商業服務、電信增值服務等呼叫中心的BPO服務。屬于門檻較低的人力外包業務,在服務外包產業中處于價值低端。產業方向二,信息技術外包(ITO)業務:主營業務為電信、電力等,并涉足ITO服務。建議在本地產業的基礎上,整合業務流程上下游資源,提升全流程服務、一攬子服務、綜合解決方案能力。產業方向三,知識流程外包(KPO)業務:主營業務為專業性要求較高的服務外包業務,包括數據統計、數據分析與處理、知識外包等。建議提升本地原有類似產業,優先發展包括數據管理、供應鏈管理、銷售、法務外包、醫藥研發外包、知識產權外包等服務外包業務。
建議淮安市的高鐵“X”模式是電子商務、服務外包。
3 “N”分析
“N”指的是空降導入,基于新經濟領域與高鐵項目產業基礎研究。N建議定義為“符合產業發展導向、有利于發揮淮安自身優勢的產業”,淮安有機會切入科技產品貿易、科技咨詢服務、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等服務業領域。N從何而來,新經濟領域為 “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的行業。有以下特征:高人力資本投入、高科技投入和輕資產的特點;具備可持續快速增長的特征。目前七大新經濟產業領域為節能與環保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產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新能源產業、新材料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對可發展項目在產業前景、利稅能力、集群能力、產業帶動力等八個角度要進行篩選,選取劃分各發展階段的重點發展產業。
空降產業不等于無中生有,要因地制宜,對淮安的產業的轉型和提升有疊加效應,還要適應淮安的地域條件和空間環境。初步研究認為新一代信息技術中的工業大數據發展契合淮安“N”模式。
高鐵的建設對淮安成為蘇北重要中心城市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通過類似案例及淮安產業定位研究,對淮安高鐵樞紐城提出“1+X+N”的產業體系研究。初步研判為三個方向、五個維度:“1”樞紐產業(企業經濟、旅游服務)、“X”補鏈升級產業(電子商務、服務外包)、“N”空降產業(工業大數據研究),為淮安高鐵樞紐城的發展提供可行性建議。
參考文獻:
[1]汪德根,牛玉,陳田,等.高鐵驅動下大尺度區域都市圈旅游空間結構優化:以京滬高鐵為例[J].資源科學,2015,37(3):581-592.
[2]毛廣雄,蔣武,曹蕾.高速鐵路建設對淮安可達性及承接產業集群化轉移的影響[J].現代城市研究,2015:127-132.
[3]徐洪云.淮安跨越發展建設長三角北部現代服務業高地[N].新華日報/2016 年/10 月/26 日/第021 版.
[4]鐘業喜,黃潔,文玉釗.高鐵對中國城市可達性格局的影響分析[J].地理科學,2015,35(4):387-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