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楠
中圖分類號:F710 文獻標識碼:A
內容摘要:當前我國經濟發展處于新常態之中,提高商貿流通業的競爭力以及生產服務性作用,能夠實現我國制造業結構的改進。制造業價值鏈升級可促進商貿流通業的發展,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本文通過商貿流通業出口增加值分解模型,基于價值鏈參與度系數及位置系數,對我國商貿流通業在制造業價值鏈中的參與度及分工地位的波動情況進行分析,對商貿流通業發展在制造業價值鏈升級中的作用進行全面剖析,最終提出商貿流通業在我國制造業價值鏈升級中的提升路徑。
關鍵詞:商貿流通業 制造業價值鏈 轉型升級
商貿流通業在國民經濟中具有中流砥柱的地位,但全球經濟上升緩慢,各行業結構弊端顯露,國內產業轉型升級速度加快、經濟轉型進程提高,商貿流通業轉型升級同樣刻不容緩。在國際分工中,商貿流通占有重要地位,和其他產業的發展緊密相連,尤其是與制造業的發展密切相關(彭紅麗、張無畏,2017)。商貿流通業從事商品流通活動,是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現行統計結構,其發展影響全社會商品流通與國民經濟運行。隨著商貿流通業發展結構的逐步完善,商貿流通業已經成為影響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部門,與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關聯度越來越緊密,同時也是我國產業結構升級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尹偉華,2016;王濤、趙晶、姜偉,2017)。由此可知,為實現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目標,必須解析商貿流通業在我國制造業價值鏈升級中的作用,同時獲取商貿流通業在我國制造業價值鏈升級過程中提升路徑的政策建議,實現我國制造業的高質量轉型,促進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
研究模型設計
(一)商貿流通業出口增加值分解模型
垂直專業化是附加值貿易統計構造的根本,為了分析我國商貿流通業出口的增值價值,本文借鑒Koopman(2010)分開統計國內與國外的價值增值。由此得知我國的商貿流通業各行業出口包含的兩個價值增值局面。解析方式如下:
假設有x個區域和y個部門,每個產品即用于本區域和出口消耗也作為中間商品,所以相關產出符合公式為:
(1)
式(1)中的Mq和Mp各代表q區域和p區域的總體產出情況;Cpp代表p區域在生產產品過程中消耗的本區域產品,Cpq代表q區域在產品生產過程中消耗的p區域產品;Npp代表p區域關于自身區域中的產品使用需求; Npq代表著q區域對p區域產品的最終使用需求。式(1)的右邊代表著p區域生產的作為中間品或者最終產品的滿足區域內外產品需求的總量。對所有區域進行矩陣運算為:
(2)
在式(2)中,X代表著各區域的產品產出量,Apq代表著直接消耗系數矩陣,Ypq是p區域相對于q區域的最終產品需求情況。讓B=(I-Ap),系數Bpq是安全消耗系數,代表著q區域產品需求增加一單位后所對應的p區域產出投入,所以可以將直接價值增值系數定義為Vp=1-∑ip=1Cpq。
現在定義一個對角矩陣為Vp,其中的各元素是直接價值增值系數,可得到以下矩陣表示對于i個區域和j個部門的價值增值系數:
(3)
設計一個對角矩陣Ep,矩陣中的各個元素代表p區域的各部門產品產出:
(4)
綜上把直接價值增值矩陣、安全消耗矩陣和出口矩陣相乘,得出q區域商貿流通業出口的價格增值分解情況如下:
(5)
將矩陣(5)中每行非對角線元素求和得出p區域應用q區域的中間品加工成最終品出口至r區域所產生的間接出口附加值(IV)如下:
(6)
將矩陣(5)中每列非對角線元素求和得出q區域的區域外價值增值(FV)如下:
(7)
根據矩陣(5)的對角元素能夠求出對應區域的區域內價值增值(DV)如下:
DVq=VqBqqEq (8)
(二)指標選取
在以上分析的基礎上,本文引用Koopman et al.(2010)構架的用于衡量我國制造業價值鏈中一個區域某個特定部門的分工地位指標和參與度指標用以進一步分析。
制造業價值參與度指標:
(9)
式(9)中,s代表部門,q代表區域,PTGVCsq表示在我國制造業價值鏈中q區域s部門的參與度,IVsq代表第三個區域利用q區域s部門的中間品并加工出口的價值增值;FVsq代表這個區域出口中涵蓋的區域外價值增值;Esq為總的出口情況。本項指標的計算值越大表示對于價值鏈的參與度越高。
我國制造業價值鏈位置系數為:
(10)
這項指標是比較商貿流通業在我國制造業產業當作中介進口和中間出口角色的重要程度,從而體現出商貿流通業在制造業中所扮演的角色。此項指標值越大,說明商貿流通業在制造業價值鏈升級中的承擔的角色越重要。
(三)數據選取
從我國投入產出數據庫中投入產出表內的15個生產部門以及22個服務部門中獲取相關數據。住宿和餐飲業、批發和零售業、租賃和商業服務業、居民服務等服務業是本文所研究的商貿流通行業的主要指標。
結果分析
數據庫里含有的數據通過了商貿流通業出口增加值分解模型的檢測,結果用表1描述。分析表1中的檢測結果可知2003-2016年間,在制造業價值鏈分工過程中我國商貿流通業并沒有占有優勢,發展水平較低。2010年,我國經濟水平迅速提高使得商貿流通業持續性增長;2013年全球面臨的經濟問題使得各個生產層面都遭遇打擊,我國商貿流通業也受到重創,開始逐步下滑。
參與度系數和位置系數在商貿流通業各行業間的變化用表2描述,從中能夠看出,餐飲酒店服務業和運輸業的整體發展情況欠佳,國際化參與度與分工地位都在逐年遞減,出現此現象的原因是因為我國勞動力成本逐年升高。
從宏觀角度分析,我國商貿流通業在全國價值鏈中的參與度大大提升,尤其在居民服務行業和批發零售業占據極大優勢,出現這種現象是由于國內消費水平不斷提高以及居民身體健康重視度增加。就國際分工位置系數而言,我國商貿流通業地位持續上升,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最為顯著,這種情況與批發零售業的發展進程相似。互聯網技術在發展中依靠電子商務與O2O的優勢提高了服務質量,縮短了服務用時,居民服務面多元化發展,消費水平也不斷提高。在我國制造業價值鏈中,傳統運輸業變動幅度小,證明我國運輸業還需開拓海外市場,擴大附加值增值機會。就運輸業、酒店餐飲服務業與物流通信業而言,在國際分工層面和發達國家對比,我國酒店服務、餐飲、物流通信服務發展較弱。較弱的發展力和不完善的國內市場使其在出口上后力不足。綜上所述,我國迫切需要利用政府的有關政策扶持和提升產品轉型步伐,從而實現弱勢行業的出口水平提升。
升級作用分析
本文通過引用我國投入產出數據庫中的2003-2016年的數據進行測算,得到了我國的商貿流通行業在我國制造業價值鏈中的參與度和位置系數的變動情況,可以看出,很大比例的行業通過歷年來的發展逐漸提升了國際分工地位和參與度,增加值逐年攀升,表明我國的商貿流通行業整體體現出逐年提升的大好趨勢;而以餐飲、運輸和酒店服務業為代表的勞動密集新型行業的國際競爭力則欠佳,因為其發展比較遲緩且國際分工地位逐年下滑。目前我國制造業價值鏈分工在逐漸加強,關于商貿流通業,我國亟需轉變其發展模式,著重幫扶擁有高附加值和高潛力值的行業盡快發展,通過優勢行業帶動其他行業同步提升、發展,逐步提高整體分工參與度,努力向成為出口強國的目標邁進。
我國應持續大力推進商貿流通業在制造業價值鏈分工中的參與度,堅持政策扶持弱勢產業快速轉型和創新發展的策略,以積極的態度面對全球競爭格局日新月異的變化。根據我國當前的分工情況,提升中間投入水平是提高競爭力的重要環節,特別是對于擁有高附加值的服務行業,此現象尤為明顯。加大提升國內增加值的力度,努力在價值鏈高端環節占據一席之地,提升我國商貿流通業的地位。
政策建議
(一)創新流通組織并強化機制改革
目前我國制造業產業發展遠落后于其他國家,嚴重阻礙了流通產業的進程。然而只有創新制造業技術、優化生產、引進先進公用設施,以及協調流通業進程才能升級優化制造業,建立合理完善的制造體系。促使發展中國家經濟水平飛速提高,低價勞動力與其他生產要素必不可少,而價格水平相對來說較低,為經濟增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目前而言,在現代工業進程中,規模化的生產已轉為定制,現代企業之間競爭愈發激烈。最大化企業價值與久遠的企業優勢是競爭的基礎,所以品牌是影響企業價值的核心因素。基于馬克思分析的“用時間消滅空間”理論,在降低商貿流通業的交易成本過程中,應最大程度的降低流程中所有的“耽擱”,提升經濟質量以及效率。為達到此目的,需要提高流通的創新性,提升流通效率。強化機制革新,創造協調的制度體系促進商貿流通業和制造業的發展。應加強商貿流通業的法律性與市場機制的建立。為達到減小交易風險和成本的目的加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則性和優化市場經濟環境。
(二)提升流通力和經濟規?;?/p>
為進一步提升我國制造業的發展力度,我國既要提高庫存管控質量,也要提高管理環境,并著重使用具有現代化的先進連鎖模式,盡早創造具備大規模的流通鏈以便適應大量的生產,使我國制造業走上良性發展的道路,提升我國制造業的競爭力。優化商貿流通業的內部分工體系,提高商貿流通業的經濟規?;F代化機制適應批發業和物流業的發現進程。同時批發業、制造業的生產性服務都依靠于商貿流通業的專業化趨勢。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經濟新常態不斷變化,不斷加強制造業的競爭力,通過高質量的社會服務行業,完成運輸、物流、倉儲以及銷售等業務的綜合處理,提高制造業創新改革的力度,增強商貿流通業的積極影響。整改制造業產業結構,以專業化的外包形式不斷發展,勢必會為我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提供更強的動力。
(三)實現商貿流通產業信息化建設
我國通常采用計算機技術以及信息技術實現商貿流通產業信息化建設。我國各個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導致商貿流通業區域發展不平衡,所以必須根據各地區的實際情況實施科學性劃分;加強信息技術創新,政府應大力支持企業和制造業的信息、業務標準化,強化信息創建,增加資金投入,為流通產業發展打下基礎;創建標準化的先進流通模式,可以有效的幫助發展較為良好以及發展情況欠佳的地區提升發展水平,對于提升我國商貿流通業的集中和發展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大力引進企業投資,尤其是要大力引進涉及融資、稅收的流通業制造商,同時政府要積極鼓勵和吸引流通產業進行信息化系統建設,同時對我國當前國情進行全方位分析,塑造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以及現代信息化技術的商貿流通業產品。為提高創新技術水平加強商貿流通業的服務性能,應增強商貿流通業的信息化,完善產業機制,并完善服務質量。
參考文獻:
1.翁春穎,韓明華.全球價值鏈驅動、知識轉移與我國制造業升級[J].管理學報,2015,12(4)
2.李羅.商貿流通發展與我國產業結構升級耦合效應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5(13)
3.陳志祥,遲家昱.制造業升級轉型模式、路徑與管理變革[J]. 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56(4)
4.彭紅麗,張無畏.論商貿流通業對我國產業結構的優化作用[J].商業經濟研究,2017(2)
5.尹偉華.中日制造業參與全球價值鏈分工模式及地位分析—基于世界投入產出表[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6(5)
6.王濤,趙晶,姜偉.中國制造業在全球價值鏈分工中的地位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7,3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