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衛娜
基金項目:珠海市2017-2018年度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全域旅游視角下珠海鄉村旅游融合發展
路徑研究”(2017YB060);廣東省高等職業教育品牌專業建設計劃資助項目(2016gzpp059)
中圖分類號:F592.7 文獻標識碼:A
內容摘要: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城鄉二元的結構特點,導致地區間經濟發展不均衡,同時也阻礙了城鄉間經濟流通速度及城鄉一體化進程。本文深入研究了當前我國城鄉經濟流通中的瓶頸環節,從旅游產業導向視角出發,分析了鄉村旅游對城鄉經濟流通的促進作用,基于模糊因素集和模糊矩陣評價旅游產業發展潛力,并分析對城鄉經濟流通效率的貢獻率水平。
關鍵詞:旅游產業 城鄉經濟流通 模糊矩陣 一體化
引言
伴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程,居民實際可支配收入逐年增多,提高生活質量的訴求不斷增強,在這樣的背景下,作為第三產業支柱的旅游業發展態勢良好。各景區、景點也推出了豐富的旅游產品,逐步完善旅游服務。鄉村休閑游是旅游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其他旅游方式相比,綜合成本低、客戶體驗好,受到了廣泛好評。未來國民經濟發展要依靠于第三產業,其中旅游產業就是一種無污染的、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產業,旅游產業的蓬勃發展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農村經濟發展乏力的窘境,有助于推動城鄉經濟一體化進程。本文從測定當前我國城鄉經濟流通的薄弱環節入手,分析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強度和對策;基于旅游產業的視角探求旅游產業對于城鄉一體化進程的推動作用;實證研究結果表明,大力發展旅游產業,對于促進城鄉經濟的協調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我國城鄉經濟流通發展瓶頸環節解析
從經濟學中產業結構的視角進行分析,我國城鄉經濟流通發展的瓶頸環節還是源于城鄉二元產業結構布局,縮小城鄉原有產業布局而帶來的經濟發展不均衡現狀,關鍵是要尋找適用于鄉村經濟發展的優勢產業。旅游產業不過度依賴于固定資產投資,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產業。本文先對制約當前我國城鄉經濟流通不合理經濟結構的強度進行解析,基于不同的強度采取差異化應對措施。熵權法能夠依據城鄉經濟流通中地區間的樣本數據集測定不合理經濟結構的強度,適用于不同鄉村旅游策略導向。
設城鄉經濟流通區域的旅游數據樣本集為ηi={η1,η2,…,ηn},不合理經濟結構強度綜合評價指標集合為Di={D1,D2,…,Dn},樣本集合ηi的特征值記為xij,對xij做無量綱化處理得到值vij,由此能夠計算出各指標特征值的權重wij和熵值eij,可以分別表示為:
(1)
計算出最終的不合理經濟結構強度綜合評價指標權重ωi和相近度貼近值ζi,分別為:
(2)
(3)
其中,ω+i和ω-i為正負理想權重指標,ζi的取值越大,證明選取的旅游產業數據的匹配度越高,也證明對我國城鄉經濟流通不合理經濟結構的強度解析的結果越真實。
用于城鄉經濟流通趨勢研究的旅游導向模型構建
鄉村旅游產業投入少、見效快,適用于鄉村經濟發展,也有助于城鄉經濟流通一體化模式構建。評判鄉村旅游發展潛力可以衡量出城鄉經濟流通效率和一體化趨勢,在社會經濟、資源分配、環境保護等多個因素的作用下,旅游產業在經濟發展中的主導作用逐漸突顯出來,發揮旅游產業的主導作用對于加速城鄉經濟流通,擺脫農村經濟發展困境起到重要推動作用。影響旅游產業發展潛力的因素種類較多,本文基于模糊因素集和模糊矩陣構建一種適用于鄉村旅游產業發展潛力評價模型,從旅游產業的基礎保障、綜合競爭力和外部影響三個方面,重點評估了鄉村旅游產業發展潛力,進而探究旅游產業導向下城鄉經濟流通發展的總體趨勢。
基礎設施保障工作是鄉村旅游產業得以快速發展的保證和前提。鄉村旅游吸引游客的原因是原生態、無污染的自然環境,因此生態環境保護是推進鄉村旅游產業發展的重要工作。鄉村旅游基礎設施投入較少,僅包括住宿、餐飲等投入,鄉村旅游發展還可以緩解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問題,進一步促進城鄉經濟流通的快速發展。提高鄉村旅游產業內部競爭力,要從加強人力資源建設、提高景區綜合管理及服務水平等方面入手,制定相對長遠規劃,促進城鄉流通經濟快速發展。分別確定旅游產業導向模型的目標層因素評價集u1和系統層目標評價集u2,u1中包括基礎保證力因素u11、競爭力因素u12和外部支撐力因素u13,記為u1={u11,u12,u13};系統層目標評價集u2中包括的因素有旅游基礎設施u21、景區生態環境u22、旅游收益u23、游客體驗u24、輔助設施u25、綜合管理u26、宏觀支持u27,記為u2={u21,u22,u23,u24,u25,u26,u27}。構造模糊子集后,分別對每個因素進行量化處理,得到模糊矩陣:
(4)
矩陣中元素rij表示為R中第i行、第j列的任一元素,評判鄉村旅游產業因素矩陣中各元素的貢獻率水平可以通過下列模糊向量判定:
(R|ui)={ri1,ri2,…,rim} (5)
在構建用于城鄉經濟流通趨勢研究的旅游導向模型中,需要確定各因素權向量A={a1,a2,…,an},采用層次分析方法確定各個旅游產業相關因素的權向量系數,需要在合成前對各因素進行歸一化處理:
(6)
合成最終的權向量和模糊矩陣:
(7)
算子bi可以描述旅游產業影響因素對于城鄉經濟流通的模糊隸屬度程度。基于模糊因素集和模糊矩陣可以評價鄉村旅游產業發展潛力,及鄉村旅游產業對于城鄉經濟流通效率提高的貢獻率水平,推進城鄉經濟流通一體化。
基于旅游產業的城鄉一體化經濟流通趨勢研究
我國的城鄉二元體制阻礙了城鄉經濟一體化的發展,逐漸拉大了城鄉經濟發展差距。作為第三產業支柱的旅游業,從另一個不同視角緩解了這種二元結構帶來的不利影響。基于模糊因素集和模糊矩陣構建的旅游產業導向模型,將城鄉經濟一體化趨勢分解為城鄉商流一體化、物流一體化和信息流一體化三個不同維度,觀測不同維度的指標變化及流通經濟總體發展趨勢。在城鄉二元經濟結構改革過程中,將城鄉作為一個有機整體,基于統籌視角解決城鄉經濟流通中存在的問題。研究我國城鄉流通經濟的一體化進程,需要將我國當前城鄉經濟流通體系初始狀態清晰化,并建立相應的綜合指標評價體系。本文基于旅游產業導向視角,確立商流、物流和信息流三個城鄉流通經濟一體化指標度量維度,在指標維度判定的基礎上,分析流通經濟一體化總體趨勢。
(一)旅游產業導向下城鄉商流一體化趨勢
城鄉經濟流通發展趨勢可以從商流、物流和信息流三個角度分別進行闡述,旅游產業促進了鄉村經濟發展,也加速了城鄉經濟流通一體化變化趨勢。商流是最基本的經濟流通方式,經濟交換主體在不同利益原則的基礎之上,完成商品所有權轉移。我國經濟中固有的二元結構割裂了城鄉經濟紐帶,在城鄉之間形成了兩個相對獨立的市場。城鄉之間的獨立市場不利于經濟的統籌兼顧和協調發展,促進城鄉間統一的商貿流通,首要就要實現城鄉之間商流的一體化。鄉村旅游極大促進了城市居民到鄉村消費,從另一個視角推動城鄉之間商流的一體化。旅游產業加速了現代經濟流通中的供應鏈建設和優化,同時也促進了物流渠道建設和信息流網絡完善。
(二)旅游產業視角下城鄉物流一體化趨勢研究
物流是城鄉經濟流通一體化的重要環節,也是完整經濟活動供應鏈的一部分,物流環節是鄉村旅游活動正常進行的保證,城鄉之間的物流活動對接不上,直接會影響鄉村旅游活動的服務質量。旅游產業導向下,城鄉物流一體化的主要內容包括:物流環節一體化、旅游基礎設施一體化及旅游資源共享、物流運輸一體化。
(三)城鄉信息流一體化趨勢研究
無論是鄉村旅游資源及旅游產品營銷,還是城鄉經濟流通一體化進程,都需要基于以互聯網為基礎的信息流。鄉村旅游產業導向下的城鄉經濟流通一體化趨勢,也要依托于信息流一體化,具體包括推進我國鄉村地區網絡覆蓋率及相關市場信息服務體系優化,完善物流網絡建設和相關基礎信息數據庫建設,逐漸完善各級信息網絡平臺建設,促進旅游產業的信息化和城鄉經濟流通的信息化。城鄉經濟流通發展一體化進程中的指標選取,全面涵蓋了商流一體化、物流一體化和信息流一體化,鄉村旅游產業導向下城鄉經濟流通發展一體化趨勢度量指標體系構成如表1所示。文章通過研究目前我國城鄉經濟流通中的薄弱環節,依據模糊因素集和模糊矩陣評價鄉村旅游產業發展態勢,在旅游產業的導向下分析我國城鄉經濟一體化發展趨勢及各項維度指標變化。
實證研究
以遼寧省、江蘇省、河南省、廣西省、青海省、山東商、黑龍江省及天津市城鄉經濟發展數據為例,文章系統研究了鄉村旅游產業對于城鄉經濟一體化進程的推動作用。
圖1為2006年8省市二元結構貼度值水平,從曲線分布能夠看出,遼寧、天津、江蘇等省市原本的工業實力雄厚,因此城鄉二元結構貼度值較小;而黑龍江、山東盡管工業基礎良好,但同時也為農業大省,因此呈現城鄉兩極化趨勢。近十年以來,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工業產業持續低迷,以旅游業為代表的第三產業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源動力之一。文章統計對比了2007年和2016年8省市經濟綜合發展指數、城鄉差異指數和旅游發展指數,如表2所示。表2中τ為經濟發展綜合指數、d為城鄉經濟流通差異指數、t為鄉村旅游發展指數。表中數據顯示,經過十年的發展,各地區旅游發展指數都有了較大程度改善,在旅游產業的帶動下,各省市城鄉經濟流通差異指數都有了不同程度降低,統計分析了2016年8省市城鄉二元經濟結構貼度值,如圖2所示。從圖2能夠看出,由于10年間旅游產業的帶動,各省市城鄉一體化趨勢明顯,其中山東省變化較為明顯,統計了10年間山東省商流、物流及信息流一體化指數,數據統計如表3所示。從表3能夠看出,10年間山東省城鄉經濟一體化趨勢十分明顯,在旅游產業帶動下,城鄉二元產業結構有所緩解,二元結構貼度值指標持續降低。綜上所述,旅游產業發展對于促進城鄉經濟流通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
結論
旅游產業已經成為推動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穩定發展的主導產業,本文基于旅游產業視角,分析其在城鄉經濟流通一體化發展過程中的導向作用。實證分析結果表明,旅游產業快速發展降低了城鄉二元經濟結構貼度值,推動了城鄉之間商流、物流及信息流一體化進程。
參考文獻:
1.郝楊.基于城鄉雙向流通的商貿流通系統構建思路[J].商業經濟研究,2017(21)
2.羅春燕.旅游產業導向下區域經濟流通與城鎮化綜合開發模式研究[J].改革與戰略,2017(7)
3.劉文彬.我國城鄉居民的經濟收入與旅游消費關系的定量分析[J].統計與決策,2009(10)
4.李非.城鄉二元經濟結構下商貿流通體系的雙向流動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6(11)
5.洪濤.我國城鄉流通業協調發展初探[J].中國流通經濟,2010,24(7)
6.魏婕,何愛平.城鄉分工、交易效率與城鄉商貿流通一體化[J].商業經濟與管理,2011,1(10)
7.王昆強,閆廣芬,賈朋社.流通理論視角下我國區域旅游合作問題的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17(17)
8.任保平.建立城鄉雙向流通商貿流通體系的必要性及戰略分析[J].商業經濟與管理,2011,1(10)
9.孟雷.我國城鄉雙向商貿流通體系的構建與運行機制探討[J].中國流通經濟,2013,27(6)
10.張如意.城鄉雙向商貿流通體系建設對策思考[J].經濟縱橫,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