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進 陸雪萍
(廣西醫科大學附屬武鳴醫院,廣西南寧530199)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是以肝細胞脂肪變性和脂質貯積為主要特征的臨床病理綜合征,包括非酒精性單純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及其引起的肝纖維化、肝硬化,晚期甚至可發展為肝癌[1]。臨床研究表明,NAFLD 已成為世界最常見的肝臟疾病,發病率高達30%,超過了病毒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病,代表著持續的肝損害,且本病的發病機制尚不明確,肥胖、2 型糖尿病、高脂血癥等單獨或共同成為NAFLD 的易感因素[2-3]。因此,對 NAFLD 的有效防治刻不容緩,且意義重大。當前西醫對NAFLD 的治療主要是通過減輕脂質過氧化、改善胰島素抵抗、降脂護肝等方式,尚無特效藥物和方法[3],且服藥的時間、用藥的安全性及停藥的反應暫不明確。
中醫學尚無 NAFLD 的病名,依據臨床表現大致可歸類為“肝癖” “脅痛” “積證”等病證范疇。長期的臨床實踐證實中醫藥對 NAFLD 辨治效果明顯,毒副作用少,具有廣闊的前景。大量研究表明脾虛是 NAFLD 發病的關鍵因素,痰、濕、瘀是主要病機,而健脾及飲食調節可治療 NAFLD,也反證了脾虛的普遍存在[4]。筆者前期研究表明:參苓白術散在改善 NAFLD大鼠的肝功能、脂肪代謝紊亂,減輕肝臟脂質蓄積,發揮抗 NAFLD的藥理作用等療效明顯優于其他治法方藥,且存在一定的量效依賴關系,在一定安全劑量范圍內,灌服劑量越大,療效越好[1,5-7]。此外,大量臨床研究表明,參苓白術散對 NAFLD 患者具有調節肝臟脂質代謝、降低肝脂和減輕肝臟損傷的作用[8-9]。因此,本研究擬通過臨床觀察參苓白術散聯合辛伐他汀對 NAFLD 患者中醫學癥狀體征、肝功能、血脂等指標的影響,旨在為臨床治療 NAFLD 做進一步的探究,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所有病例均為 2015 年 6 月至 2017年 6 月期間我院中醫科診治的患者,共200 例,隨機分成 2 組。對照組 100 例:男 70 例,女 30 例;平均年齡(46.32±14.53)歲; 平均病程(17.32±7.72)年。治療組 100 例:男 67 例,女 33 例;平均年齡(44.96±17.12)歲;平均病程(19.42±10.72)年。2 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NAFLD診斷標準參考《內科學(第8版)》[3]中的相關診斷標準。中醫證候診斷標準:腹脹胸悶,乏力困倦,氣短,便溏或黏滯不爽,舌胖、苔薄白或苔膩,脈滑或沉細。
1.3 納入標準 ①符合中西醫診斷標準;②年齡25~65歲;③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 ①嚴重心腦血管或軀體疾病;②長期大量飲酒或肝炎等明確因素所致的肝病;③對研究藥物過敏;④哺乳、妊娠及準備妊娠的婦女;⑤依從性差者。
2.1 對照組 采用辛伐他?。ㄋ拇êH厮帢I有限公司生產,批號15072301)口服治療,20mg/次,1次/d。
2.2 治療組 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參苓白術散口服治療。方藥組成:蓮子肉9g,薏苡仁9g,砂仁6g,桔梗6g,白扁豆12g,白茯苓15g,黨參15g,甘草9g,白術15g,山藥15g。上述方藥均為顆粒劑,由廣東一方制藥有限公司統一提供,每日1劑,200mL溫開水沖服,分早晚2次服。
2組治療期間均遵低脂、低熱量、高纖維素飲食,禁煙酒,飲食規律,起居正常,并適當進行有氧運動。2組療程均為90d。
3.1 觀察指標 (1)癥狀、體征:于治療前后記錄患者癥狀、體征,并比較2組的變化。(2)肝功能、血脂指標:于治療前后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靜脈血3mL,檢測肝功能和血脂指標包括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天冬氨酸轉移酶(AST)、γ-谷氨酰轉肽酶(γ-GT)、甘油三酯(TG)、總膽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血常規及腎功能。(3)肝臟彩超檢測:采用飛利浦EPIQ5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進行肝臟彩超檢測,根據脂肪肝嚴重程度分為輕度、中度、重度三型,各型彩超表現如下:輕度脂肪肝具體表現為肝臟各管道結構尚清,遠場回聲稍有衰減;中度脂肪肝表現為肝臟內各管道結構不清,遠場回聲明顯衰減;重度脂肪肝表現為肝臟各管道難以辨認,遠場回聲衰減嚴重,甚至出現無回聲區域。(4)安全性指標:治療前后行血常規、腎功能及心電圖檢查。
3.2 療效評定標準 治愈:不適癥狀消失,肝功能恢復正常,TC下降≥20%,TG下降≥40%,HDL-C上升≥0.26mmol/L,彩超檢查示無脂肪肝。有效:不適癥狀明顯緩解,彩超檢查示肝臟形態結構均明顯好轉,轉氨酶至少下降至治療前1/2,血脂下降達以下任一項者:TC下降≥10%、TG下降≥30%,HDL-C上升≥0.104mmol/L,但未達或部分未達正常范圍。無效:治療后癥狀無緩解,彩超檢查示肝臟形態結構無明顯改變,肝功能、血脂較治療前無明顯改善。[10-11]
3.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包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 t 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
3.4 治療結果
3.4.1 2組治療前后癥狀體征比較 見表1。
3.4.2 2組肝功能、血脂指標比較 見表2。

表1 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癥狀體征比較 例

表2 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肝功能、血脂測定結果比較
3.4.3 2組肝臟超聲比較 治療后,治療組肝臟超聲檢測的正常比例數明顯多于對照組(P<0.05),中重度病變比例數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4.4 2組綜合療效比較 治療
組100例,治愈40例,有效43例,無效17例,總有效率83.0%;對照組100例,治愈9例,有效39例,無效52例,總有效率48.0%。2組總有效率比較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組臨床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
3.4.5 安全性檢測 治療前后2組患者的血常規、腎功能、心電圖檢查均未見異常。

表3 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肝臟超聲檢查結果比較 例
NAFLD現已成為世界公共衛生問題[12],且發病率逐年升高,目前尚無防治的特效藥物。從中醫整體觀防治NAFLD具有獨特的優勢和顯著的療效。筆者結合既往文獻研究及臨床實踐認為NAFLD的發病機制為脾虛濕盛、氣血瘀阻?;颊叨嘁蝻嬍巢还潅?,脾失健運則無以升清降濁,水谷不化,水反為濕,谷反為滯,濕濁內生,水濕內停日久則凝聚成痰,痰阻經絡,氣機不通,血行不利必痹阻肝絡;另外,脾虛濕困,致肝失條達不能升降氣機,失于疏泄而瘀結。故本病病位在肝,以脾虛為本,脾虛濕盛,痰瘀互阻。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指出:“故實脾,則肝自愈,此治肝補脾之要妙也”,提倡治肝補脾的重要性。因此,本研究選用以健脾滲濕為主的參苓白術散配合常規西藥進行論治。參苓白術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為益氣健脾滲濕的經典方劑。方中以黨參、茯苓、白術、甘草為主藥,平補脾胃之氣;以白扁豆、薏苡仁、山藥之甘淡、蓮子之甘澀,助白術健脾滲濕,是為輔藥;以砂仁芳香醒脾,促中州運化,通上下氣機,是為佐藥;桔梗上行益氣調血,暢達全身氣機,甘草調和并引諸藥歸經。諸藥合用,共奏健脾益氣、利水滲濕之功,并起到降脂、護肝、減輕肝臟脂肪變性等作用。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90d后,參苓白術散聯合常規西藥治療NAFLD效果顯著,有助于改善癥狀、體征,并起到護肝、改善血脂異常及減輕肝臟脂肪變性等效果,且安全無副作用,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