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玥琪 楊光輝 何奕坤 潘 新 胥曉芳 吳輝輝 張 凱 沈佳瑩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上海200021)
干燥綜合征(SS)是一種慢性炎癥性自身免疫病,累及外分泌腺為主,臨床主要表現為口眼干燥,而唾液腺組織中大量淋巴細胞聚集,腺體上皮細胞破壞、萎縮,局灶生發中心的形成,是本病病理診斷的金標準,也是外分泌腺功能受損、疾病進展的關鍵[1]。前期研究發現,驗方補腎潤燥方能夠有效調節SS女性患者外分泌腺功能,并對患者性激素水平有調節作用[2-3]。近期研究發現,唾液中高表達的鈣衛蛋白S100 A8/A9、β2微球蛋白(β2-MG)與干燥綜合征巨噬細胞、B細胞活化相關[4]。基于此,從2016年5月至2017年7月期間,筆者應用驗方補腎潤燥方治療干燥綜合征患者17例,通過觀察其對唾液性激素水平、鈣衛蛋白S100 A8/A9以及β2-MG水平等唾液腺微環境的影響,為探討補腎潤燥方的作用機制奠定基礎,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所有病例均來自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風濕科門診及住院收治的患者,共40例,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治療組20例:年齡52~77歲,平均年齡(60.1±7.6)歲;病程1~10年,平均病程(4.7±2.6)年。對照組20例:年齡53~80歲,平均年齡(64.2±8.3)年;病程0.5~13年,平均病程(4.6±3.8)年。2組患者年齡、病程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治療過程中,治療組20例中脫落3例,對照組20例中脫落5例,2組脫落病例均因未能按時留取唾液標本。
1.2 診斷標準
1.2.1 西醫診斷標準 干燥綜合征參照2002年修訂的干燥綜合征國際診斷(分類)標準制定[5]。
1.2.2 中醫診斷標準 參照《上海市中醫病證診療常規》[6]中干燥病肝腎陰虛證相關條目制定。主癥:①目干澀、少淚或無淚;②眼內異物感,或灼或癢或痛;③時有目紅赤。次癥:①眼珠頻繁眨動;②頭暈耳鳴;③腰背酸痛;④關節隱痛。舌脈:舌質紅、少苔,脈沉細澀或數。符合以上主癥2條并具備次癥2條以上即可辨為肝腎陰虛證。
1.3 納入標準 (1)符合西醫診斷標準及中醫辨證標準;(2)年齡在50~80歲;(3)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 (1)合并有嚴重心肺疾病、肝腎疾病以及嚴重高血壓、代謝性疾病(如糖尿病);(2)合并精神疾患、藥物、酒精以及其他藥品濫用者;(3)入選前3個月內使用過免疫抑制劑、糖皮質激素、生物制劑、腺體分泌激動劑者。
2.1 治療組 采用中藥補腎潤燥方口服治療。方藥組成:炙龜版30g,北沙參15g,玉竹9g,石斛30g,麥冬12g,仙茅15g,仙靈脾15g,紫菀9g,白芍12g,凌霄花9g,山萸肉9g,蛇莓30g,生甘草5g。上述中藥全部由我院中藥房統一條件下高溫煎取,每劑濃縮至400mL,每日2次,每次200mL。
2.2 對照組 采用羥氯喹片(上海中西藥業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19990263,0.1g/片)口服,每次0.1g,每日2次。
2組均連續治療12周后進行療效觀察。
3.1 療效指標
3.1.1 唾液流率 靜態唾液流速的測定于上午8∶30~11∶30進行。在停止進食、飲水和吸煙后1h,收集前囑受試者用清水漱口。于治療前及治療12周后分別收集15min非刺激性全唾液(whole unstimulated saliva,WUS)。[7]
3.1.2 唾液性激素測定 于治療前后取wUs上清液200μL,采用ELISA試劑盒檢驗雌二醇(E2)、二氫睪酮(DHT)及脫氫表雄酮硫酸酯(DHEA-S)水平。
3.1.3 唾液鈣衛蛋白、β2-MG測定 治療前后采用ELISA試劑盒檢測唾液鈣衛蛋白S100A8及β2-MG水平。
3.2 療效判定標準 本研究以評價SS患者唾液腺功能為核心內容,以唾液流率為主要指標。改善超過基線50%定義為顯效,改善超過基線30%但低于50%定義為有效,低于20%定義為無效。
3.3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非正態分布的資料用中位數M(P25~P75)表示,采用Mann-Whitney U檢驗,配對資料選擇Wilcoxon符號秩和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
3.4 治療結果
3.4.1 2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17例,顯效6例,有效5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65.0%;對照組15例,顯效2例,有效2例,無效11例,總有效率27.0%。2組總有效率比較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組臨床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
3.4.2 2組唾液性激素比較 治療后,2組均能顯著提高唾液性激素DHT、DHEA-S及E2水平(P<0.01),且治療組唾液性激素DHT及DHEA-S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4.3 2組唾液鈣衛蛋白S100A8及β2-MG比較 治療后,治療組與對照組均能顯著降低唾液鈣衛蛋白S100A8及β2-MG水平(P<0.05,P<0.01),但2組間無統計學差異。見表2。
中醫學中并無干燥綜合征病名,多依據其臨床癥狀參照“燥證”診治。因其癥狀纏綿難愈,不同于“秋燥”,因而中醫風濕病大家路志正教授曾將本病命名為“燥痹”[8]。前期針對SS圍絕經期女性患者的臨床研究中,創設補腎潤燥方,旨在陽中求陰,強調辛潤腎燥,觀察表明,不僅能夠有效改善患者外分泌腺功能,同時可以改善患者睪酮、DHEA-S水平[3-4]。本研究目的在于以唾液為研究對象,進一步探索補腎潤燥方在腺體局部的作用機制。

表1 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唾液性激素E2、DHEA-S及DHT比較

表2 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唾液S100A8及β2-MG比較
近年來,唾液蛋白組學研究在干燥綜合征診治中逐漸受到重視,SS患者唾液成份的改變與SS病情密切相關,一項意大利學者進行的蛋白組學分析中,研究人員共檢測出200個唾液蛋白斑點,在干燥綜合征組與健康受試者的比較中發現,有14個蛋白斑點具有顯著性差異,其中,鈣衛蛋白為6個可能的SS標志性唾液蛋白之一[9]。鈣衛蛋白是一種來源于中性粒細胞和巨噬細胞的鈣結合蛋白,也是一種Toll樣的內源性配體受體,參與巨噬細胞和樹突狀細胞的活化[10-11]。在多種自身免疫病(包括類風濕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等)中都表現出顯著異常表達。在SS患者中,唾液S100A8和S100A9水平均顯著增加,并與患者唾液腺淋巴細胞浸潤灶數目相關[12]。在體外試驗中,血清鈣衛蛋白還可促進外周血單個核細胞白介素1β、白介素6、腫瘤壞死因子α、干擾素γ、白介素17等炎癥因子的產生[13]。β2-MG來源于淋巴細胞,亦被發現在SS患者血清和唾液中含量明顯升高,且與唇腺活檢中淋巴細胞浸潤程度呈正相關[14]。唾液β2-MG濃度升高對SS不僅具有診斷意義,也提示唾液腺B細胞活化。因而β2-MG、鈣衛蛋白不僅有望成為SS診斷、療效評估的生物標記,亦對于我們探尋SS唾液腺受損的機制可提供新的思路。本研究發現補腎潤燥方能夠抑制唾液中β2-MG及鈣衛蛋白生成,提示補腎潤燥方對SS唾液腺中B細胞及巨噬細胞活化可能有干預作用。
由于SS多發于圍絕經期女性這一特點,性激素失衡被認為是重要的病因之一。既往研究以及DHEA替代治療的失敗提示,SS患者性激素在唾液腺腺泡細胞中不能有效轉化可能是造成SS外分泌腺功能受損的原因之一[15-16]。本研究發現,補腎潤燥方治療后,SS患者唾液流率增加,且唾液中E2、DHT、DHEA-S水平均明顯升高,可見補腎潤燥方對于性激素在唾液腺局部轉化存在促進作用。但這種轉化作用與SS的腺體損傷、淋巴細胞、巨噬細胞活化的相關性還需進一步研究證實。
綜上所述,補腎潤燥方能夠有效提高SS患者唾液性激素水平,同時減少鈣衛蛋白及β2-MG生成。鑒于本研究周期短,病例數少,尚存在一定局限性,將進一步深入的研究,通過細胞以及動物實驗探索補腎潤燥方作用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