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和平縣優勝鎮衛生院(517227)劉銳敏
艾滋病屬于臨床常見傳染性疾病,其是影響人類健康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衛生問題,有研究統計,近年來艾滋病發生率逐漸上升,且大部分發生于育齡女性,從而增加了嬰兒艾滋感染風險。為了控制臨床發病率,應加強臨床宣教,且重點宣教人群為孕齡女性,從而降低艾滋病母嬰傳播幾率[1]。本文旨在探索農村HIV母嬰健康教育對孕婦艾滋病防治知識知曉的臨床意義,具體可見下文描述。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例妊娠孕婦為此次研究對象,隨后實施抽簽分組,分別為觀察組(健康教育;100例)和對照組(常規護理;100例),所有孕婦均在2015年9月20日~2016年9月20日期間收治。入選標準:孕婦均了解此次實驗目的,且自愿簽署書面同意書;孕婦均為農村地區。排除標準:排除存在不潔生活史孕婦;排除合并嚴重心功能不全孕婦;排除先天性溝通障礙、語言障礙孕婦。
觀察組孕婦均為初次妊娠者,平均年齡為(22.45±1.58)歲,平均孕周(12.65±2.45)周,平均體質量(58.63±2.45)kg;學歷:53例孕婦為小學學歷,47例孕婦為中學學歷。對照組孕婦均為初次妊娠者,平均年齡為(22.81±1.62)歲,平均孕周(12.87±2.69)周,平均體質量(58.52±2.94)kg;學歷:54例孕婦為小學學歷,46例孕婦為中學學歷。兩組妊娠孕婦各項資料差異不明顯(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除了對孕婦進行基礎健康教育外,還需加強孕婦孕期相關知識宣教,告知孕婦定期孕檢的重要性。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采用健康教育,主要措施包括:①綜合教育:護理人員可通過電話預約方式,鼓勵孕婦定期到院內體檢,且通過發放宣傳畫冊、提供錄像、發放宣傳小冊、設置宣傳欄等方式,促使孕婦充分了解艾滋病相關知識,同時護理人員可利用通俗易懂語言,告知孕婦艾滋病傳播知識,講解艾滋病的相關預防措施,從而增加孕婦依從性[2]。②開展知識講座:促使產婦正確了解、認識艾滋病相關知識,并開展關于艾滋病母嬰傳播知識的健康講座,鼓勵孕婦積極參與,增加孕婦自我保健意識,且在課后開展提問環節,耐心回答孕婦每個疑問,對于理解能力較差孕婦,可進行一對一單獨培訓,從而及時解決產婦心中疑問,提高孕婦依從性,消除孕婦疑慮,提高其對母嬰傳播知識的知曉率[3]。③定期隨訪:在講座結束后,留取孕婦聯系方式,并定期對其進行上門隨訪或電話隨訪,從而了解孕婦對疾病知識的掌握情況,且根據孕婦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教育措施,解答孕婦心中疑問,這不僅能夠提高孕婦對疾病知識知曉率,還可確保健康教育的順利實施[4]。④心理咨詢:定期提供HIV咨詢檢測和艾滋病資源咨詢檢測,且制定相應的健康教育指導,鼓勵艾滋病孕婦和其家屬保持健康、樂觀心態面對治療,消除其負面情緒,糾正艾滋病孕婦人群的錯誤思想,且實施相應的心理疏導[5]。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孕婦的依從性、滿意率、護患糾紛發生率、一般預防知識知曉率、母嬰傳播知識知曉率、主動接受HIV抗體檢測率。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以P<0.05代表對比值存在差異。
觀察組孕婦護患糾紛發生率低于對照組,依從性和滿意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附表1。

附表1 對比兩組孕婦護理效果

附表2 對比兩組孕婦對疾病知識的了解度
教育前,兩組孕婦各項知識了解度均不存在差異性(P>0.05),但觀察組實施健康教育后,孕婦對母嬰傳播知識、預防知識的了解度較對照組顯著提高,增加主動孕檢率(P<0.05)。見附表2。
艾滋病屬于臨床常見疾病,且經研究統計,近年來好發生于農村孕齡女性,其主要是由于農村女性缺乏對艾滋病相關知識了解度,再加上農村經濟水平不發達,無廣播、報紙等主媒傳播途徑,導致宣傳力度薄弱,最終造成艾滋病的發生[6]。對此應加強農村艾滋病相關知識宣教,從而避免母嬰之間感染,提高人口出生質量,降低臨床病死率。
健康教育是指通過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性的社交活動,能夠改變人們傳統的生活方式,增強人們的保健意識,且促使人們掌握預防疾病的方法,提高人群生活質量[7]。本次研究發現,在實施健康教育前,大部分孕婦均表現為知識缺乏,而通過對孕婦實施健康教育后,能夠明顯發現,孕婦從對疾病知曉率早期的35.00%,上升至97%,由此說明健康教育在農村女性宣教中尤其重要,能夠為孕婦建立安全健康行為,降低母嬰傳播幾率,促使孕婦正確了解艾滋病的相關知識。除此之外,健康教育還能夠根據孕婦不同性格特點、文化程度、民族,實施相應的文化宣教,確保孕婦了解艾滋病的危險性,且可改變孕婦早期的性生活紊亂現象,控制傳播幾率,在真正意義上關懷孕婦和兒童生活質量[8]。同時還可提高孕婦滿意率和依從性,促使日后護理工作的實施,且可加強孕婦自我保健意識,有助于健康教育工作的順利實施,改善母嬰預后,提高整體護理質量[9]。
總而言之,對孕齡女性實施健康教育,能夠控制艾滋病發生率,降低臨床護患糾紛發生率,提高孕婦生活質量,確保分娩的順利實施,同時還可糾正孕婦以往紊亂的生活規律,因此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