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骨科醫院(450052)鄧歡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7月~2017年5月前來我院接受骨科無菌手術治療的128例病患,依據手術類型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64例,男34例,女30例,年齡為7~78歲,平均(51±5.52)歲,手術類型主要有尺橈骨骨折內固定手術16例,股骨骨折內固定手術13例,腰椎骨折內固定手術10例,脛骨骨折內固定手術18例,半髖置換手術3例,全髖置換手術4例,其中選擇全麻的病患有36例,臂叢麻醉10例,椎管內麻醉18例;手術時間≥5h16例,3h~5h40例,≤3h8例;切口長度≤5cm13例,5cm~10cm37例,≥10cm14例。對照組64例,男33例,女31例,年齡8~80歲,平均(52±4.52)歲,手術類型主要有尺橈骨骨折內固定手術15例,股骨骨折內固定手術12例,腰椎骨折內固定手術12例,脛骨骨折內固定手術16例,半髖置換手術4例,全髖置換手術5例,其中選擇全麻的病患有38例,臂叢麻醉9例,椎管內麻醉17例;手術時間≥5h18例,3h~5h38例,≤3h8例;切口長度≤5cm15例,5cm~10cm35例,≥10cm14例。兩組病患資料保持同質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一般的手術和護理方法,術前對患者身體狀況進行全面檢查,以免在術中出現問題,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手術室護理干預。嚴格按照骨科手術要求科學把控手術過程,術前根據患者情況給予心理疏導,幫助其重拾信心,消除恐懼心理,推動手術順利進行。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病患不同手術時間其切口感染情況及不同切口長度對切口感染問題的影響。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0.0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x2進行檢驗,(P<0.05)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病患的切口感染率比較 觀察組病患手術切口感染1例,感染率為1.56%;對照組感染8例,感染力12.5%,觀察組手術切口感染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具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1,x2=5.854)。
2.2 不同手術時間兩組病患切口感染情況對比 兩組患者在手術時間<5h其感染情況無明顯差異P>0.05,手術時間≥5h,觀察組感染情況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明顯。見附表1。

附表1 兩組病患手術時間不同其手術切口感染情況比較

附表2 兩組病患不同切口長度對切口感染情況的影響
2.3 兩組病患不同切口長度其切口感染情況對比 切口長度≥10cm,觀察組切口感染少于對照組,差異明顯(P<0.05),切口長度<10cm對比無較大差異(P>0.05)。見附表2。
為了減輕病人的傷痛,降低術后切口感染的發生率,實現最佳的治療效果,當前多數醫者在實施骨科無菌手術時配合手術室護理干預,有效地降低了手術切口感染的發生率。手術室護理干預科學管控手術進行的全過程,對病患、手術室環境、術中醫學器械及醫護人員進行全方位管控,便于患者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手術[1]。對手術室衛生情況醫療設備進行嚴格檢查,確保衛生條件及設備性能符合要求,如術前用清水對手術室進行清潔,凈化室內空氣確保室內無污染。術中嚴格觀察患者的身體特征,如及時采取保暖措施[2]。本文隨機抽取2016年7月~2017年5月前來我院接受骨科無菌手術治療的128例病患,對比分析實施手術護理干預與常規治療的效果,結果顯示觀察組手術后期患者的切口感染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較為明顯(P<0.05);由于手術時間和切口長度不一,術后患者的切口感染率也不盡相同,從本文研究中可以看出在手術時間≥5h,切口長度≥10cm,患者術后切口感染例數觀察組明顯小于對照組,差異較為顯著(P<0.05),有效地提高了手術質量,實現了最佳的治療效果,值得在日后骨科無菌手術中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