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駐馬店市中心醫院(463000)胡敏敏
脊髓損傷后,人體的神經系統極易引發神經源性膀胱功能障礙,容易造成腎出現實質性損害,使患者的膀胱自主功能受到影響[1],生活質量大打折扣。因此,尋找一種有效的護理方式迫在眉睫。本研究旨在探究脊髓損傷患者神經源性膀胱功能障礙的康復護理效果,現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接診的脊髓損傷致神經源性膀胱功能障礙患者90例,隨機分為兩組,所有患者均經臨床診斷確診為脊髓損傷致神經源性膀胱功能障礙。其中,觀察組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9例,年齡在19~65歲,平均年齡(33.25±7.34)歲;對照組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8例,年齡在21~66歲,平均年齡(33.65±8.01)歲。經統計學方法計算分析,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對照比較價值。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行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患者行康復護理,具體如下:①心理干預。護理人員應進行耐心地疏導和溝通,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水平,給患者講解康復護理的必要性,了解如何正確進行膀胱訓練,使患者內心緊張、焦慮的情緒得到緩解。②物理治療。患者多長時間臥病在床,血液循環流動慢,會出現麻木的情況,護理人員可對病患四肢各部位進行按摩,促使肌肉放松,防止血液流通受阻。還可使用溫水療法,有助于改善患者血液循環流動,軟化組織。③間歇導尿術治療。一般來說,開始導尿每四小時一次,每日兩次對患者施行導尿間歇,誘導患者排尿的方式有擠壓、叩擊等,根據患者的情況給予導尿次數。導尿期間,盡量不要在20:00以后飲水。④排尿訓練。每天在特定的時間內要求患者排尿,鼓勵患者坐立,并對其腹部、肛門處進行適當力度的按壓,定時給以適當刺激,以訓練其排便排尿反射,逐漸養成排便排尿的習慣。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殘余尿量、膀胱容量以及Barthel指數變化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5.0對本次研究數據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以平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檢驗;P<0.05表示對比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附表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各項指標對比(±s)

附表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各項指標對比(±s)
組別 時間 殘余尿量(m l) 膀胱容量(m l) B a r t h e l指數(分)觀察組(n=4 5) 護理前 1 6 0.3 1±5 8.4 3 2 9 6.0 5±2 7.1 8 3 3.1 7±1 0.9 6護理后 9 5.1 4±3 2.3 6 3 6 2.1 6±2 4.3 2 7 3.6 5±1 5.8 9 T組內 - 6.5 4 5 1 2.1 5 9 1 4.0 6 8 P組內 - <0.0 5 <0.0 5 <0.0 5對照組(n=4 5) 護理前 1 6 1.0 6±5 6.5 7 2 9 8.7 8±2 8.0 1 3 2.9 1±1 3.5 2護理后 1 3 9.6 8±3 4.5 2 3 1 8.5 4±2 3.8 7 5 3.7 8±1 4.6 4 T組內 - 2.1 6 4 3.6 0 2 7.0 2 5 P組內 - <0.0 5 <0.0 5 <0.0 5 T組間 - 6.3 1 5 8.5 8 7 6.1 6 9 P組間 - <0.0 5 <0.0 5 <0.0 5
護理前,兩組患者各指標對比均無明顯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各項指標均有明顯改善,但觀察組改善情況明顯要優于對照組,P<0.05。詳見附表。
脊髓損傷后,排尿中樞神經或周圍神經也會受到相應的損害,造成排尿功能發生障礙,無法自主排尿[2]。患者會出現間歇性不自主排尿,或者總感覺尿液未排盡,膀胱無抑制的收縮,甚至會造成肢體癱瘓等其他神經性病變。通過及時對患者進行行之有效的膀胱功能訓練,能夠促使脊髓低位中樞和大腦神經間的聯系加強,進而使反射性膀胱的建立加快。
康復護理是目前醫學界里的一門新興護理方式,以消除病患的功能障礙、重建功能損失、提高功能為目的,幫助患者減輕病痛,使患者能早日治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通過對脊髓損傷致神經源性膀胱功能障礙患者進行心理干預,消除后患者內心害怕、焦慮等不良情緒;對患者進行按摩、電療、水療等物理治療,使血液循環流動,防止局部麻木、肌肉壞死;鍛煉患者的排尿功能,讓患者養成排尿的習慣,避免出現尿潴留的現象。
研究數據顯示,觀察組患者的膀胱容量、Barthel指數要顯著高于對照組,殘余尿量明顯要比對照組少,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對脊髓損傷致神經源性膀胱功能障礙患者行康復護理能有效提高護理效果,使神經源性膀胱功能有明顯改善,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復,該護理方法值得被采納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