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區人民醫院(462300)劉獻紅
高血壓是老年人群常發的一種慢性疾病,易導致多種心血管疾病,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1]。動脈粥樣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常見的高血壓合并病癥,其主要原因在于內膜受損等因素間接加重血管阻塞,促使該動脈供給器官出現灌注不足等現象,由此加大并發癥發生。在高血壓治療過程中,穩定的血壓水平對于降低靶器官受損風險、延緩AS進程及改善預后十分重要[2]。臨床實踐證明,合理有效的護理指導可以控制AS的“風險因子”和高血壓,改善預后[3]。本文旨在探討綜合護理干預對老年高血壓伴動脈粥樣硬化患者AS指標及血壓水平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12月~2016年11月期間在我院治療的86例老年高血壓伴動脈粥樣硬化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采用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43例。觀察組男22例,女21例;年齡61~81歲,平均(67.56±3.17)歲。對照組男23例,女20例;年齡60~83歲,平均(67.93±3.54)歲。兩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 ①納入標準:a.符合《中國高血壓基層管理指南(2014年修訂版)》[4]中的診斷標準,為原發性高血壓;b.合并AS;c.患者及其家屬對本研究均知情,并簽署同意書。②排除標準:a.心、肝、腎功能嚴重障礙;b.伴有嚴重合并癥或難以配合治療工作;c.精神異常,有溝通障礙。
1.3 方法 兩組患者治療方法相同。在此基礎上,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包括血壓、血脂水平監測,健康宣教,用藥指導等。觀察組實施綜合護理干預,主要內容包括:①健康宣教、飲食護理及用藥指導。采用發放健康教育資料、講座、一對一講解等多種方式向患者傳播高血壓疾病健康知識,說明高血壓與AS的關系,激發其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積極性;鼓勵患者少食多餐,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富含纖維素、鉀、鈣等食物;說明相關降壓調脂藥物的作用,囑咐患者嚴格遵醫囑長期規律用藥,幫助患者形成正確用藥習慣。②心理護理。密切關注患者的心理變化,有針對性的進行疏導工作,幫助患者找到情緒調節方法,邀請心理素質好的患者進行座談交流,提高患者治療信心和護理配合度。③運動休息和出院指導。為患者制定科學合理的個性化運動作息表,在確保充分睡眠休息時間的同時,根據患者病情指導患者適當進行按摩、散步、慢跑、太極拳等運動;告知患者出院注意事項、用藥方法、家庭護理方法等,定期通過電話或登門的方式進行隨訪,促進患者恢復。
附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血壓水平對比(±s,kPa)

附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血壓水平對比(±s,kPa)
組別 SBP DBP護理前 護理后 t P 護理前 護理后 t P對照組(n=43) 21.78±2.06 17.78±1.61 10.032<0.05 13.53±1.30 11.97±1.14 5.916 <0.05觀察組(n=43) 21.68±1.85 14.98±1.31 19.382<0.05 13.74±1.20 11.13±0.65 12.541 <0.05 t 0.237 6.950 0.778 4.197 P>0.05 <0.05 >0.05 <0.05
附表2 兩組患者AS參數對比(±s)

附表2 兩組患者AS參數對比(±s)
時間 組別 IMT(cm) AS斑塊面積(cm2) R-baPWV(cm/s) L-baWV(cm/s)護理前 對照組(n=43) 1.79±0.45 1.31±0.42 2924.51±411.47 2895.10±369.01觀察組(n=43) 1.78±0.47 1.30±0.38 2987.83±422.45 2759.46±345.71 t 0.101 0.116 0.704 1.759 P>0.05 >0.05 >0.05 >0.05護理后 對照組(n=43) 1.53±0.40 0.70±0.15 2101.34±336.01 2020.47±318.97觀察組(n=43) 1.36±0.31 0.54±0.14 1892.11±276.64 1813.23±245.11 t 2.203 5.113 3.152 3.378 P<0.05 <0.05 <0.05 <0.05
1.4 評價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AS指標、血壓水平。采用標準水銀血壓計測量護理前后坐位右上肢收縮壓(SBP)和舒張壓(DBP)水平,測定3次,每次間隔5min;采用GE Vivi7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監測IMT和頸AS斑塊面積,探頭顱率2.0~5.0MHz;采用全自動AS測量儀檢查右側脈搏波速度(R-baPWV)和左側脈搏波速度(L-baWV)。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處理數據,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血壓水平 觀察組患者血壓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1。
2.2 AS參數 觀察組患者AS各項參數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附表2。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心、腦、腎靶器官和心血管病多重危險因素認識的不斷深入,高血壓的臨床診斷標準也在不斷調整。高血壓是一種心身疾病,其并發癥發生和治療效果不僅取決于藥物治療,還受到患者生活習慣、社會心理等多種因素影響[5][6]。鑒于此,在高血壓伴動脈粥樣硬化患者的治療中,不僅要注重藥物干預,也要最大限度避免其他因素的危害性,從而提高高血壓控制效果。
綜合護理模式作為一種具有協調性、有效性、全面性和合作性的新型護理模式,注重協同患者及其家屬共同參與護理過程中,充分實現護理干預和藥物干預的有機結合,同時兼顧患者個人認知、生活行為、社會心理等細節對疾病康復造成的影響[7]。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血壓水平、AS指標均低于對照組。由此表明,相較于重視血壓、血脂水平監測,健康宣教,用藥指導等基本操作的傳統護理模式,綜合護理模式善于從患者的角度出發,不僅注重實現護理服務的全面性,更重視根據患者自身的病情特點、性格特征等進行用藥指導、健康宣教,從而潛移默化地改變患者的錯誤認知,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控制血壓水平,減輕AS程度。同時格外注意對患者的飲食護理,患者長期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是引發疾病的一大重要因素,況且高血壓伴動脈粥樣硬化患者在用藥的時候如果不能保證正確飲食,仍食用高鹽、高糖、高脂、高膽固醇或者辛辣食品,不僅不利于病情恢復,甚至還可能導致病情惡化。此外,針對老年患者視力不佳、記憶力衰退的特點,老年高血壓伴動脈粥樣硬化患者在用藥時往往會出現錯服、漏服的情況,可以幫助患者在時間上制定最佳服藥時間表或者提醒家屬督促其服藥,也可以通過多種顏色的藥瓶或標簽紙幫助患者記憶和辨別藥物,從而幫助正確用藥,促進患者早日康復[8]。
針對老年高血壓伴動脈粥樣硬化患者,采用綜合護理干預能夠有效降低患者血壓水平,改善AS指標情況,提高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