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鄉市中心醫院(453000)張含雪
心肌梗死具有病情兇險、變化快等特點,即使處于病情恢復期,也仍然存在猝死、心力衰竭等風險。本文旨在通過選取我院2013年3月~2016年11月接收的82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對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復期的護理方法及進行探討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基本資料 選取我院2013年3月~2016年11月接收的82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均符合心肌梗死的診斷標準。按照簡單隨機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41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其男女比例為26∶15,年齡最大者為75歲,最小者為59歲,平均年齡為(65.59±5.26)歲;41例治療組患者采用綜合護理,其男女比例為27∶14,年齡最大者為76歲,最小者為60歲,平均年齡為(65.75±5.33)歲。要確保兩組患者均知情,且在性別、年齡等方面無顯著差異性(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本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干預,主要包括及時有效地同患者進行交流,與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鼓勵患者同其他患者進行交流;密切關注患者的需求,全方位檢測患者的心率、血壓、脈搏等,一旦出現異常,應立即報告醫師及時進行處理,并詳細詢問家屬患者發病時的特征。若患者出現疼痛等癥狀時,應及時檢查心電圖和心肌酶,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1.2.2 治療組 本組患者采用綜合護理,主要包括:患者在恢復期由于擔心是否復發及生活質量等問題,容易出現不良情緒。醫護人員應密切注意患者的情緒和心理變化,有針對性地給予患者治療,緩解患者心理上的壓力,必要時可放一些舒緩解壓的音樂或者聊天來轉移患者的注意力,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并鼓勵其與其他患者多進行交流,避免心理疾病的產生,增加患者的自信心。同時,醫護人員要積極宣傳健康教育,讓患者對心肌梗死的相關知識進行了解,囑咐患者定時進行復查,避免病情惡化。另外還要對患者的飲食加以干預,增加營養,達到提高患者免疫力、減少恢復期并發癥發生的目的。
1.3 療效判定標準[1]為患者制定有效率調查表,內容主要包括:抑郁、焦慮、人際關系、精神病、偏執等其他項目,滿分100分,根據調查表評分分為無效、有效和顯效。無效為0~59分;有效為60~89分;顯效為90~100分。
1.4 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數據經過多次檢測得出,采用SPSS20.6軟件進行實驗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檢驗水準為0.05,若P<0.05說明此次結果具有差異性。

附表 兩組患者有效率比較[n(%)]
比較兩組患者的有效率,治療組有效率為95.12%,對照組有效率為70.73%,治療組采用的常規護理與對照組相比較高(P<0.05),組間比較具有顯著差異性,詳情見附表。
有關研究指出[2],加強護理干預能改善心肌梗死恢復期老年患者的康復效果,達到提高生存質量的目的。隨著醫療技術及醫療模式的不斷發展,傳統的護理技術已經不能滿足患者的需要,近年來,綜合護理逐漸被廣泛應用于臨床。本文通過對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復期的護理方法進行探討分析,41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41例治療組患者采用綜合護理。在本次研究中,比較兩組患者的有效率,治療組采用的綜合護理有效率為95.12%,與對照組采用的常規護理相比有效率較高(P<0.05),組間比較具有顯著差異性。結果表明,患者經過綜合護理干預后,患者滿意度明顯上升,而且癥狀、情緒及心理狀態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據上述可知,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復期應用綜合護理具有很好的效果,能提高患者的護理有效率,防止患者出現偏執、強迫等心理疾病,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