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中醫院(450007)王海玲 黃文通 王培東 楊潔 楊彥偉 荊新建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所選擇的8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均滿足《COPD診治指南》和《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相關診斷標準[1],均為本院于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間收治。排除支氣管擴張癥、閉塞性細支氣管炎、嚴重心腦血管、肝、腎等疾病患者。隨機將患者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44例,男患者24例,女患者20例,年齡45~75歲,平均年齡為(65.02±4.81)歲,病程2~20年,平均病程為(12.05±2.25)年;觀察組44例,男患者25例,女患者19例,年齡46~75歲,平均年齡為(65.42±4.71)歲,病程在2~18年,平均病程為(11.96±2.34)年。對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進行比較分析,顯著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 治療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支氣管舒張治療,規律定量吸入噻托溴銨粉吸入劑(廠家:勃林格殷格翰(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批號:605665E,規格18ug*10s)1次/d,每次18μg。對觀察組患者在上述對照組患者治療的基礎上增加補肺活血化瘀中藥湯劑治療,藥方組成為丹參15g,紅花9g,杏仁10g,款冬花9g,貝母9g,紫菀9g,補骨脂9g,菟絲子15g,西洋參9g,阿膠9g等。水煎口服,分早晚2次。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年平均急性加重次數和治療有效率進行比較分析。臨床療效判斷標準:依據國家中藥管理局《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進行評分,從無到中為0~3分,其中控制為患者癥狀治療后,恢復正常生活和工作,且證后療效率超過90%;顯效為患者癥狀治療后,癥狀明顯改善,且證后療效率60%~90%;有效為患者癥狀治療后,癥狀改善,且證后療效率30%~60%;無效為未達到上述判斷標準。治療有效率=(控制+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處理 對記錄的數據進行處理,將本研究的數據均輸入到SPSS20.0軟件中處理,其中正態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正態計數資料采用(%)表示;正態計量資料以t檢驗;正態計數資料以卡方檢驗。P<0.05為統計值有統計學差異。
2.1 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比較分析 分析附表1可知,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90.91%與對照組72.73%相比,明顯更高,P<0.05。
2.2 兩組患者年平均加重次數比較分析 分析附表2可知,觀察組患者年平均急性加重次數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中醫學認為,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患者應當以補肺益氣、扶正固本治療為主。傳統西藥異丙托溴銨治療,有效阻斷乙酰膽堿和支氣管平滑肌上的毒蕈堿受體的結合,有效起到緩解氣流受限的作用[2]。在西醫治療的基礎上,增加補肺活血化痰法能夠進一步提高療效,緩解患者癥狀,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環、擴張小血管等,繼而改善肺間質的血液循環。本次研究對補肺活血化痰法預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的臨床療效進行了探討,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90.91%與對照組72.73%相比,明顯更高,P<0.05;表明對患者增加補肺活血化痰法治療能夠有效控制病情發展,促使患者維持正常工作和生活,提高患者生活質量。觀察組患者年平均急性加重次數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對患者增加補肺活血化痰法治療能夠有效控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發生,避免促進病情發展,威脅患者生命安全。

附表1 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比較分析(%)

附表2 兩組患者年平均加重次數比較分析(次,X±S)
綜上所述,補肺活血化痰法在預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中具有明顯的效果,可控制急性加重期的發生,穩定病情,使患者維持正常工作和生活,利于提高生活質量,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