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湘贊
(湖南城建職業技術學院 411100)
互聯網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帶動了高職建筑工程專業課程的整合需要。而在當前高職專業群人才培養機制創新的基礎上,以網絡信息技術為基礎,同時結合中層和高層的立體課程體系已經在專業人才的培養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這種立體式的體制已經在培養高職專業人才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不僅能夠使得教學管理的效果變得更好,而且更多優質的教學資源也能夠更好地實現開放。在全面將社會理論與信息技術整合在一起之后,廣大高職院校的示范性建設又會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在“互聯網+”的環境下全面進行建筑類專業課程的有效整合,這一方面能夠使得教師的教學水平得以最大限度的提升,另外一方面也能夠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互聯網+”背景下的強大的功能能夠使得教學的形式變得更加多樣化,從而也能夠更快地達到教育和教學的目的。
培養21世紀學生的“信息素養”是當前大學生所應該具備的非常重要的能力。而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全面實現環境優化和建筑類工程專業課程資源的整合,這正好可以全面符合教學改革的要求[1]。
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全面實現環境的優化,并有效地結合建筑工程的專業課程資源,那么在之后也就能夠更加有效地實現企業的共建共享,最終形成最前沿和實用的高職建筑工程的專業課程內容。這樣能夠通過開放更加豐富有趣的學習資源來更好地促進孩子進行自主學習。另一方面還能夠幫助企業在崗人員繼續擴大培訓課程的范圍,并在之后有效地擴大學校的知名度。學校、學生和企業三方面都能夠有效地實現共贏。
工程類建筑專業的崗位本身都具有著一定的特色,而且通常都會發揮著不一樣的作用。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工程監理專業和工程管理專業本身都有著很大的共性,且在工作的過程中都有著共同的工作對象。此外,在進行工作的過程中,都是依照相同的相關法律法規來進行全方位的工作的。一方面要全面監督整個工程項目安全實施的過程,另一方面要使得整個過程都指向相同的工作任務。
雖然整體高職類建筑工程專業內部看似內容繁多而復雜,而且專業之間的差異性也很大,但如果能夠根據不同崗位上的職責來整合職責,那么相信都會取得很好的效果。不同專業的崗位人員一方面可以作為同一個建設項目的不同參與方,并在整個過程中都代表不同利益主體。而因為崗位工作過程中的性質、內容和范圍的不同,都可以更好地來進行整合。在控制同一個工程項目進行確定造價的過程中,尤其應該根據其不同主體的能力和造價計價的不同管理依據、程序、內容和方法來全面進行調節。其實整個高職類建筑工程類建筑專業的基礎課程,其內部的內容多相互滲透、相互關聯和相互依賴,在執行的過程中尤其要全面將管理和技術更好地結合在一起。
在完成高職工程類建筑專業課程體系的初步構建之后,尤其需要運用相關的技術和規范將專業課程的內在邏輯更好地進行整理。并在此過程中逐步將優秀的數字化媒體、知識點和各類教學案例都更好地整合在一起,之后再全面進行對外開放教學。主要采用的方法有如下幾種:
首先圍繞高職建筑工程類專業的核心要求進行教學任務、教學活動、教學環境和教學評價等資源的建設;第二,學校應該和企業共同進行信息化平臺的搭建,并將企業中的生產技術和信息更好地融入生產的過程中。第三,有效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全面整合和建成優質的教育資源,并在實踐的過程中充分融入企業典型的案例,并在對接建設的過程中全面就專業教學的要求和崗位技能的要求相互結合起來,尤其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融入企業生產的新技術和新工藝。第四,學校在建筑施工的過程中,尤其需要在企業生產和經營的過程中將材料檢測、技術應用、性能研發和其他各項功能都更好地發揮出來,之后再全面融入高質量建筑工程專業的課程建設,并最終對專業教學資源進行進一步的更新、豐富和完善。圖1為建筑工程專業群課程體系。

圖1 建筑工程專業群課程體系
在“互聯網+”的環境下進行高職類建筑工程建筑專業基礎課程構建的過程中,學習與調研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一方面,尤其需要以“互聯網+”新一代教育信息化理論技術為基礎,之后再針對廣大建筑企業的建設近況進行專業的調研,為的是全方位地分析建筑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就業崗位分布的目標和畢業生專業技能的標準等等[2]。為的是能夠充分挖掘“互聯網+”背景下課程資源整合的切入點,之后再更好地將建筑工程專業內部的課程資源更好地整合和優化。
在學習和調研工作完成之后,就可以以新一代信息網絡技術過程中“互聯網+”的優勢和特點為基礎,再結合教學大綱、企業案例和職業崗位培訓等內容來全面進行課程的優化。
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尤其需要將主要課程中的教學大綱、電子課件、試題庫、復習導航、教學視頻和其他相關的知識進行合理地設計和整合,并在之后設置課后的提問和答疑環節,這樣更加在實現教學互動的基礎上更好地實現建筑工程專業教育教學的網絡現代化[3]。
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全面地實現課程資源的優化和整合,這本身也是優化教學改革的必經之路。而“互聯網+”背景下的課程使得課堂教學的內容和方式都得以創新,并在整體過程中增強了學習的趣味性和共享性。不僅能夠在最后提升教學效果,而且也能夠緩解教師資金短缺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