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捷
[提要] 信息化時代下,我國經濟風險潛在威脅日益增多,國家雖然已經意識到金融行業結構存在欠缺,但要實現金融經濟的健康發展,不僅要應對經濟全球化發展下的挑戰,還需要克服新常態下的各種金融風暴,所以目前我國金融經濟的發展還需要進一步提高金融體系的整體穩定性。本文根據現代化發展下我國金融經濟存在的風險以及成因,進行深層次的分析研究,以實現國民經濟的良好、健康發展。
關鍵詞:金融經濟;風險與防范;研究
中圖分類號:F83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8年7月31日
金融作為現代化社會發展的核心,把握著整個市場經濟體系的動脈,無論是從行業發展角度還是國家金融政治穩定需求而言,提高金融經濟的風險防范以及結構優化,都是確保國際金融行業穩定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國金融經濟處于國際國內負載環境下,由于受到各方面發展因素的影響,風險潛在源較多,加之我國金融法律法規并不健全,很多新型的金融產品以及科技目前處于法律空白區域,要實現金融經濟的防范工作,不僅要制定合理的防范措施,還需要實現制度完善,才能夠提高我國金融體系的穩定性。
(一)金融經濟風險意識淡薄。我國金融經濟體制落后,內控機制的建設還是在近幾年才發展起來的,社會信用觀念預計風險意識淡薄,難以滿足金融發展的需求,尤其是近年來我國金融機構數量以及業務開展迅速發展,經濟利益以及提高投資行為自主化程度愈加明顯,缺少道德建設以及法律法規的支持,出現資金借貸不還、貸款審批困難以及爭取利差等現象,使得我國金融市場混亂程度加劇,尤其是近年來我國金融詐騙事件層出不窮,金融機制監督管理難以落實到位。為了實現金融收益的最大化,很多企業以及銀行的金融業務正在不斷拓展,專業銀行向商業銀行靠攏,企業金融業務也逐漸從副業走向正業,不少非金融企業兼顧金融機構的金融工具發展,但由于風險意識不強,沒有實現內部監督制約機制的完善以及內部管理制度的落實,所以導致很多企業都出現金融危機,資金流轉出現問題,從而頻繁出現經營風險轉嫁以及債務逃避等。很多銀行經營人員的風險意識不足,為了滿足經濟利益收入,加大業務拓展力度,導致金融經濟秩序混亂。金融改革的落后,全球化經濟的發展,使得我國金融體系為了對接國際金融行業,不斷地改變金融體系的發展,為了在國際經濟發展中占領一席之地,很多企業都肆意篡改金融貸款額度以及賺取中間差價以及利息等,沒有嚴格執行制度違規操作在金融行業可以說是屢見不鮮。最重要的是多數相關工作人員的態度比較散漫,在制約監督機制不健全的背景下,很多金融機構的業務活動都處于灰色地帶,沒有重視金融風險,素質和管理難以跟上時代發展,導致經濟風險逐步增大,沖擊到金融體系的穩定性。
(二)外部環境條件較差。外部環境指的是金融經濟行業所處的環境,國際化以及全球化發展,還有國內經濟環境中,行政的干預導致金融行業受到限制,一些行政工作為了提高業績不僅提高了銀行發展壓力,也導致銀行貸款的風險性提升,尤其是給金融相關部門的貸款是強制性的,所以出現不良貸款后,銀行業難以追討以及信用處置,導致金融風險居高不下。再者,由于金融企業沒有按照相關的規定嚴格執行貸款流程以及貸款時間,出現很多不利貸款現象,企業與金融經濟難以實現協調發展,特別是很多企業以體制改革為借口實施財產轉移的風險嫁接,導致金融資產難以落實到位,更別提要與互聯網信息安全導致的金融經濟風險性提高。由于互聯網平臺與金融經濟發展緊密相連,很多企業的金融機構以及業務都是通過互聯網完成,一旦出現信息泄密以及安全漏洞,就會出現金融風險。
(一)健全法律法規,增強法律約束。金融風險防范中最亟待解決的問題,就是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政策與法律法規的缺失,導致金融難以做到有法可依和違法必究,使得金融體系混亂。健全我國金融經濟發展的法律法規,政府部門應該起到主導作用,根據金融經濟中存在的法律風險,聯合金融立法部門逐一完善我國金融體系中存在的法律漏洞,根據金融經濟發展趨勢以及國際化經濟需求,針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制定相關的監管條例,確保金融監督管理能夠落實到位。但需要注意,金融管理以及約束的條例并不是“大標準”,而是要從實際金融機構發展以及市場全面分析入手,針對實際存在金融機構不法行為進行嚴格的法律規定,梳理金融體系發展中相關政策法律法規的缺失導致的問題,從金融行業整體發展角度入手,制定詳細的可執行的明文條例。特別是在貸款這一領域,需要針對貸款利率市場化的風險,嚴格精細化法律法規,改革和完善相應的利率政策,根據金融市場的發展規律以及規模通過拓展新貸款業務以及貸款管理條例,規避金融利率產生的風險,控制貸款利率的變化。實現責任到人以及嚴格的監督管理制度,結合執法部門做到對違法亂紀的嚴重打擊,規范金融市場以及金融機構的秩序和行為,在健全法律法規的基礎上,規避諸多金融不法行為導致的經濟風險,積極構建金融風險預控體系,強化法律約束,降低風險發生率,確保金融經濟始終處于法律的保護之下,確保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
(二)建立完善的金融經濟體制。經濟體制的完善,首先需要改革傳統經濟體制,轉變經濟體制制定思想,基于現代化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金融經濟所處的環境,通過預警體系、貸款體系以及法律體系等多個金融體系內容的完善,構建符合市場經濟健康科學發展的金融經濟體制。一是風險預警體系,是針對現有的經濟風險逐一完善風險防控,通過對風險的監控以及與相關部門的合作,實現風險發生第一時間完成應對,解決出現的問題,避免風險的擴散以及深化,將風險控制在最小范圍內,故而要加強監管力度,提前針對各種風險制定相應的應對機制,通過防控措施以及部門的合作,減少金融經濟中風險的損害;控制貸款規模,貸款作為金融經濟體系中的關鍵環節,需要從貸款對象、貸款數額以及貸款利率等多方面、全方位的角度,嚴格針對貸款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預期分析,根據不同的貸款需求以及貸款對象制定貸款制度,做到人性化的同時嚴格遵循管理制度,減少不良貸款現象的發生,根據我國現有法律法規以及政策,聯合多個金融機構以及金融企業、銀行等對貸款進行全面制度落實,減少不良貸款風險對我國金融經濟體系的影響,最大化維護我國經濟規模的可持續運行。二是提高與執法部門的合作,針對金融行業的不法行為進行嚴肅處理,與執法部門共同完成金融監管,通過制定相應的監管條例以及相關法律條款,針對金融行業中的違法犯罪行為實施嚴重打擊,進一步實現我國金融經濟市場秩序,堅持違法必究、有法必依等原則,強化道德建設,嚴格把控好金融行業發展的各個關卡,鞏固資本,減少經濟風險產生。
(三)強化金融管理手段,完善審計部門權責制度。審計部門的完善以及權責制度的落實,是加強金融經濟風險防范的基礎,實現內部監督和做到強化風險意識工作展開的根本。內部監督是要提高業務人員的素質,加強金融法律法規的宣傳,提高對金融經濟內部的風險防控,強化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實現剛柔并濟,改善我國金融體系發展中存在的不良風氣,促進我國金融管理力度以及監管責任的落實,從法律層面以及技術修養等方面多方位提高從業人員的能力及素質。審計部門更需要依據金融經濟風險中存在的問題,根據權責制度逐步完善監管內容,確保在金融市場的發展下審計部門能夠全面落實自身職責。根據審計過程中的各項細節以及工作內容,提高企業以及機構的風險防范能力,依據市場形勢逐步完善審計工作的細節,一旦發現審計過程中存在的不法行為絕不手軟。
總的來說,新時代發展中我國金融經濟體系的改革還是取得了相應的成就,但是由于我國金融體系發展過快,市場秩序混亂,還需要進一步進行經濟體制改革,才能夠全方位提高金融體系對風險抵御及防范能力。針對金融經濟中存在的風險,不僅要完善防控體系建設,還需要從內部外雙重環境入手,完善金融市場的法律法規及道德建設,提高企業以及機構的風險防范意識,制定相應的風險防范措施,針對性地解決存在的風險以及風險監控,確保我國金融經濟的健康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張鴿,張忠德.金融經濟的風險與防范探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7(11).
[2]劉楠.金融經濟的風險與防范探究[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5(26).
[3]郝靜晨.金融經濟的風險與防范探究[J].現代商業,201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