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鈺
[提要]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數據的共享平臺為企業提供了全面、精確的數據分析,但企業篩選數據、處理數據方面的能力也面臨更大的挑戰。由于企業傳統的財務管理承受著大數據帶來的沖擊,大數據對企業來說越來越重要,企業的財務管理改革也刻不容緩。本文發現大數據背景下企業財務管理面臨的一系列問題,并就相應問題提出解決建議。
關鍵詞:大數據;財務管理;信息共享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8年8月10日
(一)大數據理論。大數據是互聯網發展所必然會出現的一種情況,在云計算等科學技術的支持之下,眾多本來分散各處的數據得以被整合和再利用,并被分配到其能被最大利用的地方,再通過各個行業進一步整理與匯總,為更多的企業創造更多的價值。
想要系統地了解大數據,需要從三個層面來了解:首先是理論,理論是認知的必經途徑,也是被廣泛認同和傳播的基線;其次是技術,技術是大數據價值體現的手段也是奠定其前進的基石;最后是實踐,也是最重要的,因為實踐是大數據的最終價值體現。
麥肯錫公司最早提出大數據時代到來的理念:“數據,已經滲透到當今每一個行業和業務職能領域,成為非常重要的生產因素。人們對于海量數據的挖掘和運用,預示著新一波生產率增長和消費者盈余浪潮的到來。”但是大數據在投資者眼里只會是兩個金光閃閃的大字:資產。如果把數據比喻為蘊藏能量的煤礦,按照性質煤炭有褐煤、無煙煤等分類,而其挖掘成本的高低取決于所處的位置。同理,大數據的重點并不在其數據量的多少,而在其中真正有價值的有多少。價值含量、挖掘成本比數量更為重要。如果將大數據比作一種產業,那么想要使這種產業實現盈利,就需要對數據進行進一步的再加工,增加數據的有效價值。
(二)大數據背景下企業財務管理現狀。信息化的時代,要想掌握行業的主動權必須要早一步掌握信息,而大數據時代到來以前,傳統的工作方式下,企業的財務管理人員不需要處理巨量的信息。而大數據背景下,大量的數據信息需要財務人員進行處理,并且要確保數據的傳輸具有良好的時效性,這樣的工作非常繁重。因此,為確保企業各個部門做出最優的決策,以便企業的高層領導可以在各部門的協作下引導企業正確發展,財務部門要對其數據分析的結果和企業各部門共享。而目前我國數據信息處理的方法仍處于探索的階段,企業的財務人員要為企業創建完善的數據信息可能,就需要熟練掌握財務相關知識、熟練運用會計相關軟件并具備相應的數據分析能力。
一些具有前瞻性眼光的企業已經開始了財務管理的創新,例如,為了對現金進行統一管理和集中結算,建立“大司庫”體系,并為降低企業金融風險,通過多種方式融資,進一步提升企業價值,從被動的接受到主動的改變,對企業的金融資源、業務進行統一管理,促進企業很好的適應大數據時代的發展。
(一)信息傳遞水平低,共享性差。在大數據的時代,只有先別人一步掌握了信息,才會擁有主動權。在沒有互聯網之前,信息的傳遞水平是極為低下的,甚至相鄰城市發生的重大事件,都要等上很久才會被人得知,而對于企業的發展來說,信息傳遞的速度過慢,就會影響企業的未來計劃,甚至剛剛做好的計劃也要做出很大的更改,只有更快捷、更準確地掌握更多的信息,才能使企業發展更加迅速,更加地適應如今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與多家公司進行信息共享,以此來得到更多的信息,從中獲取對自己有利的信息,并加以利用,創造更多的價值,這便是信息共享的優勢。但是,信息的傳遞水平嚴重影響著企業的未來規劃,信息的共享性嚴重影響企業未來的發展,如果信息的獲取沒有更好的渠道就會被競爭對手逐步打壓,甚至被吞并。
(二)財務管理理論與實際管理脫節。20世紀80年代,我國進行經濟體制改革,宗旨是讓企業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因此,之前計劃經濟體制下的財務管理體制解體,企業有了籌資、投資、營運和分配的權利。在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的今天,每天各種各樣的信息不停的涌現,財務管理的理論必須要快速準確與企業大環境相結合才能發揮出最好的作用。但是,很大一部分的企業都是理論與實際脫離,這對企業的發展來說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過去,一些集團的總部要獲取設立在不同城市分部的信息,就必須派遣專門的文案管理人員去獲取信息資料,獲得的資料也需要較長時間進行整理,這一過程的時間長短不定,最終送到管理人員手中的資料往往經過了很長時間,信息已不再具有時效性。另外,管理者針對一個信息中出現的問題所提出的意見,需要由相關人員進行整理匯總,最后分部進行反饋,這之中也要花費不少的時間,在信息的傳遞過程中很可能一部分信息已經失去其有效性,而管理者提出的解決問題的建議也因時間過長而無人問津。
良好的管理理論不能與實際緊密結合,這嚴重制約企業的快速發展,甚至可能拖累企業的發展進程,使本該良好發展的企業停滯不前。在大數據的背景下,如果得到的數據不能及時進行整理與反饋,使其得到良好運用,那么前期的巨大投入便得不到回報,付出巨大精力進行整理與歸納的信息就如同垃圾數據一樣,時效性一過,便不再具有利用價值,或是被競爭對手發現搶先利用,從而造成己方的巨大損失,這都是企業最不愿意見到的情況。
(三)人才匱乏。大數據時代,財務報告的及時性要求提高,并且實時的財務報表和對現金流能力的預測、財務大數據的分析與挖掘等都對財務管理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低層次的財務工作大部分工作人員都能勝任,可是一旦涉及到財務管理創新或者改革一類的問題,很多人都會猶豫不決,或是缺乏大局觀,不能進行長遠的考慮;或是缺乏足夠的勇氣去領導別人進行創新與拼搏,對于財務管理高層來說,具有長遠目光的創新與領袖型人才,才是企業迫切需要的人才,也是大數據時代所急需的人才。
(一)信息實時共享。在過去,信息的傳遞是十分緩慢的,而且準確率也不能得到有效保障,因此理論與實踐不能緊密結合,信息滯后將嚴重影響企業的發展,但在信息化的今天,信息傳輸是非常快速的,在大數據的背景下,如果總公司能夠重視并設立信息處理的工作小組,那么總公司的各種革新政策都會被快速的傳遞到每一個分公司,如果子公司有任何疑問,也可以開啟視頻會議,邀請總公司的相關人員進行詳細的講解,這種信息的實時共享,會讓企業的每一項決策都得到快速的執行,也會快速地接到來自實踐的反饋,并由管理者進行進一步的修正,加速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國際一流企業先后對大數據投入巨資,在產生巨大商業利益的同時,也使其發展成為了競爭的利器。集中企業集團內的共用職能建立服務共享平臺,實現用最低的成本、最高的質量向各專業公司提供最標準的服務;利用共享服務平臺共享能力和服務能力,對集團整個經營環節進行統一整合,實現跨專業的規模化效應有效的節約成本。
(二)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創新財務管理結構。大數據背景下新的財務管理理論要能夠在企業實踐下去,首先需要創新企業的財務管理結構。一般企業的管理結構按照職能劃分,相應的財務部門通常細分為會計部、財務部、資金部等。為應對大數據對企業財務管理的改變,首當其沖的就是創新財務部的組織結構。首先,為了更好地獲取數據、進行數據挖掘和分析數據結果,在財務管理的組織結構中,和傳統組織結構不同,設置獨立的部門來專項管理財務管理的相關與非財務相關數據。如果企業不具備相應的條件建立大數據財務相關體系,可以通過請專人管理、分析數據,數據的來源可以通過購買第三方數據平臺使用權來實現;其次,管理者應該適應新的歷史潮流,用新的眼光來看待財務管理對企業的作用,利用大數據的平臺讓財務管理與其他部門更加緊密的結合。利用標桿學習法,學習其他企業的先進方法。例如,通過學習長虹,可以提升財務管理部門在企業中的溝通能力;通過學習海爾的先進經驗,可以形成扁平化的財務管理相關流程,調動企業全員參與到財務管理中去,也將財務管理滲透到企業經營中的所有環節中。
(三)建設大數據財務人才隊伍,進行人才儲備與人才培訓。為了更好地利用大數據帶來的便利進行技術集中、存儲與財務資源的分配,提升企業的財務信息化水平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建設大數據財務人才隊伍,進行人才儲備與人才培訓。但人才也是經歷多年工作的磨煉才有了現在的能力,想要在短期內得到大量的高端人才是不切實際的,優秀的企業理應重視人才的培養與提升,對年輕的人才實施儲備干部制度,提前為企業未來需要的人才進行定向培訓,為企業量身打造需要的專業人才,并為企業未來的發展儲備不同層次的人才。而對于已經工作多年的員工,應注重其能力的提升,定期讓其參加培訓,進一步提升其工作能力,并提高待遇,使員工對企業產生歸屬感,更好地為企業工作。
主要參考文獻:
[1]鄭琳琳.探究“大數據”對商業模式創新的影響[J].經濟論壇,2016(3).
[2]湯谷良,張守文.大數據背景下企業財務管理的挑戰與變革[J].財務研究,2015(1).
[3]馮曉.企業財務管理創新[J].環球市場信息導報,2015(45).
[4]遲彥迪.企業財務管理創新探析[J].現代商業,2012(21).
[5]段夢琪.淺談企業財務管理的創新[D].大連:東北財經大學津橋商學院,2014.
[6]石麗華.基于財務管理在企業中作用的探討[J].財會學習,20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