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苗苗 楊景海
[提要] 本文簡單論述關于知識產權的基本內容、基本特點與其相關影響,重點介紹知識產權的評估方法收益法。主要闡述在收益法下關于知識產權評估的具體應用,以及如何利用折現收益法解決實際問題,在使用收益法時的不足,將如何進行改正和調整。
關鍵詞:知識產權;知識產權評估;收益法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8年8月7日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科技的進步、經濟的快速增長,使得知識經濟時代迅速發展,以知識產權為代表的無形資產占主導地位。知識產權在社會發展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尤其對于高新技術企業更是成為其發展壯大立足于市場的核心競爭力。在實際交易過程中經常會涉及知識產權證券化、質押貸款、貿易許可、法律賠償、破產清算等問題,對于知識產權的合理評估是解決這一類問題的有效途徑。市場對于知識產權評估需求日益增大,知識產權評估的業務量也隨之增加。目前,中國的知識產權評估正處于增長的初級階段,業務交易量較小,市場環境不穩定,形式相似、功能相近、交易相類似的參照物不易找尋,有關交易公開的信息和資料不完善缺少可比性。因此,選擇收益法以未來收益作為基本原則進行價值評估是比較科學的評估方法。
(一)知識產權概述。知識產權是靠人們的智慧創造出的精神財富對其智力成果依法享有的權利。它是無形資產,沒有特定的實物形態,其中包括版權、商標權、專利權、著作權等等。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單靠傳統的“中國制造”遠遠跟不上時代發展的大潮流,我們必須堅持走自主創新新的發展道路,知識產權利用知識的力量改變世界,逐漸成為促進國家發展和提高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標志。黨的十九大與習近平新時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提出指導方向,我們必須高度重視知識產權工作要倡導創新文化,加強知識產權的創造、保護與應用,更好地發揮知識產權在市場中的作用,強化創新精神,促進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增強中國知識經濟的實力。讓知識產權逐漸成為推動社會進步、國家富強、人民富裕的主力軍,加快落實知識產權強國建設。
(二)知識產權評估價值的影響。由于知識產權的獨特性,形成了影響知識產權的經濟、技術、法律等諸多影響因素。(1)經濟因素,也就是市場因素,通過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動對知識產權價格產生巨大的影響,市場投資風險的不可控和通貨膨脹等使知識產權價值上下波動;(2)隨著同類相關企業的發展、科技創新發展水平的提高、企業之間的競爭關系使得知識產權的價值有所下降;(3)知識產權的獨特性對其技術因素要求較高,必須有獨特性與創新性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環境中發揮更大的價值,對于技術操作熟練度也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其價值;(4)目前我國對于知識產權的法律制度還不夠完善,有關的參考依據還有所欠缺,對于權屬問題的確定和法律的管轄范圍也影響著知識產權的價值。
(三)知識產權的特點
1、無形性。知識產權屬于無形資產,是一種沒有具體實物形態必須附加于有形資產或其他無形資產才能發揮其真正價值的資產。
2、時間性。知識產權往往有一定的時間上的限制,例如專利權等具有一定的使用年限超過這個年限往往失去價值。
3、專有性或壟斷性。知識產權是個人享有的權利不能同時多人共同擁有,例如商標權的使用只能是一個人或一個企業不能所有人一起共享,正是因為知識產權專有性這一特點才使它具有更大的使用價值。
4、地域性。知識產權僅在受其使用范圍驗證和保護的司法管轄區內發揮作用,超過這個范圍使用權限會受到一定程度阻礙。
5、受國家保護。隨著十九大的召開國家越來越重視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因其自身原因比較繁瑣也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法律限制。
(四)知識產權價值評估現狀。知識產權作為重要的無形資產受到大家廣泛的重視。在新世紀的科學發展中,知識產權地位將逐步提升,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一些公司而言,知識產權創造的價值遠高于實物資產所創造出的價值。
1、對于企業:知識產權作為核心競爭力在企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企業不斷完善知識產權保護與應用。發展創新知識產權增強了知識產權的壟斷性,使得知識產權價值逐漸提高、市場競爭力變大,能為企業創造出超額的利潤。
2、對于評估機構:知識產權的市場地位不斷提升使得評估業務中知識產權價值評估的業務價值增加,對于評估人員的專業技能要求隨之提升,評估機構對于知識產權價值的評估變得越來越專業化,各項相關資料和數據統計進一步得到完善。
(一)收益法的含義。收益法是指在知識產權有效使用期間,知識產權的預期收益按折現率轉換為現值的評估方法。與傳統的兩種評估方法市場法和成本法相比較而言,收益法是最適合進行知識產權價值評估的方法。是對未來的獲利能力進行評估,體現了預期收益的原則其結果更加準確,更能體現出價值最大化。收益法的優勢在于考慮到了貨幣時間價值的影響,考慮的是知識產權的未來收益,再通過折現率折合成現值進行計算,評估價值更科學、更合理、更符合客觀現實的實際需求。
收益法公式:p=Rt/(1+r)t
其中,P為被評估的知識產權價值;Rt為知識產權帶來的t年超額收益;r為被評估知識產權的折現率或資本化率;t為許可期限(利用知識產權在可持續的一段時間內帶來直接利益);n為被評估知識產權的經濟壽命周期。
計算知識產權價值評估時的三個重要變量:(1)知識產權帶來的t年超額收益;(2)知識產權的經濟壽命周期n;(3)折現率或資本化率r。
(二)收益法的適用條件。(1)被評估知識產權必須是有獲利能力,預期的收益可以合理地預測和量化,能夠做出合理的預測是評估知識產權價值的前提,并對各種風險進行合理的估價與判定,例如市場風險、法律風險以及有關政策的變動風險等;(2)被評估知識產權的收益年限可以合理預測。
以下是對特定案例中折現收益法評估的分析。
A公司將現有的專利權轉讓給B公司,并通過利潤分配的方法進行計算。該專利的成本為100萬元,價格在6年內增長了11%。已經過了6年,尚可使用9年。已知:B公司成本利潤率是12%,重置成本是3,600萬元,專利的成本利潤率是300%。通過引入高端先進技術提高專利權價值,相關專項鑒定認為專利權剩余使用年限為5年。此外,通過對市場供求情況及有關會計資料信息的分析得,B公司的實際生產能力為年產大型商品30萬件,每件商品成本約450元,在未來5年中生產成本變化幅度沒有明顯變化。由于使用了高新技術,使得專利權性能有較大幅度提高,未來第一年每件可達到520元,第二年為500元,第三年售價將降為每件490元,由于市場競爭,公司為了保持市場占有率,第四、第五年為每件470元,折現率為10%,所得稅稅率為25%。
要求:根據上述材料確定該專利權的評估價值。
1、重置成本=100×(1+11%)×5/5+6=50.45萬元。
2、專利權約當投資量:50.45×(1+300%)=201.82萬元;購買方乙公司約當投資量:3600×(1+12%)=4032萬元。
3、利潤分成率=無形資產約當投資量/(購買方約當投資量+無形資產約當投資量)×100%;利潤分成率=201.82/(201.82+4032)×100%=4.77%。
4、超額收益的計算。剩余使用壽命為5年:第一年(520-450)×30×(1-25%)×4.77%=75.13萬元;第二年(500-450)×30×(1-25%)×4.77%=53.66萬元;第三年(490-450)×30×(1-25%)×4.77%=42.93萬元;第四、第五年(470-450)×30×(1-25%)×4.77%=21.47萬元。
5、專利評估價值:75.13×(P/F,10%,1)+53.66×(P/F,10%,2)+42.93×(P/F,10%,3)+21.4×(P/F,10%,4)+21.47×(P/F,10%,5)=172.89萬元。
對于收益法的重要參數折現率和收益年限案例中明確給出大大降低了評估難度,根據已知條件對超額收益的計算,選擇利潤分享率的方法充分體現了知識產權收入法評價的特點和主要形式。在實際評估過程中評估師要有對市場的判斷力,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運用收益法對知識產權進行評估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評估方法,相比于其他方法具有一定的優勢,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也發現些許不足之處。
(一)超額收益不容易計算。收益法超額收益計算的困難性,其一知識產權不能單獨拿出來進行評估,必須依附于具體的實物資產或其他無形資產,因此在計算知識產權價值時就要從整體中與實物資產相分離,徹底分離出知識產權本身的價值還是困難;其二知識產權的當前收益與預期收益相混淆不能明確區分出預期收益很容易出現對知識產權的高估或是低估;超額收益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如市場環境、經濟發展趨勢、法律政策等),以上原因影響了評估的準確性使其結果缺乏合理性和可靠性。
(二)收益期限不容易判定。對于收益法來說收益年限是在有效期限能給企業預期帶來收益的年限,是重要評估因素,對評估結果的影響有重要意義。不同的知識產權有不同的收入年份。對于知識產權的收益年限判定是由相關人士進行判定,對于不同的人和用不同的方法其判定值可能不同;知識產權價值的損耗不同于有形資產隨著時間的變化有實體性的貶值,不僅因時間的改變而發生變化,主要取決于市場的管控;確定有效期沒有統一的標準,預期收入期通常與合同的剩余年份相混淆;隨著創新科技不斷更新換代知識產權使用年限也在逐漸縮短,收益年限可能短于合同的剩余年限。
(三)收益法的參數多。從使用收益法的公式可以看出,在收益法的評估中有更多的參數可供使用。而這些參數大多都是有企業提供由于某些利益的驅使可能使企業人員在提供數據的過程中造成數據的不真實性,以提供虛假的數據來謀求可觀的收益,使得評估的結果偏離真實價值。
(四)折現率選取困難。折現率也稱資本化率是收益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參數,折現率的微小波動對于整個評估結果來說就會發生巨大的改變,通常折現率的選取方法有很多種,選擇不同的方法折現率的最終結果也不同;折現率主要包括通脹率、無風險回報率、風險回報率等。折現率受到評估風險等多種因素制約沒辦法制定統一的標準。
(一)對于超額收益的確定。知識產權必須與實物資產分開,并單獨計算。把當前收益和預期收益進行單獨計算;全面考慮企業各生產因素、市場因素、經濟因素、法律因素等對知識產權的影響;請參閱類似的IP評估值進行比較,并提前收集公司提供的數據。與超額收益計算相關的真實性選擇方法主要分為三種:
1、直接測量算法。就是直接量化知識產權在市場競爭中因技術進步使得成本的節約、勞動時間的減少即工資的節省、銷售量的增加或價格的提升、知識產權的壟斷性使經濟壽命延長和市場地位的增加等取得的相關收益的增加。
2、差額法。即假設企業如果沒有該知識產權需要從外界取得時所要支付的相關費用,這些相關的費用就等同于該知識產權的價值?;蛘呤且灾R產權為主的無形資產企業的年度凈利潤扣除企業有形資產的年收入價值,留下知識產權的價值。
3、利潤分成率法。企業將實物資產和知識產權轉化為統一的標準計量單位,計算出知識產權占總資產的比例,也就是利用總的收入乘以知識產權占總資產的比例所產生的超額知識產權收入。
(二)對于收益期限的確定。收入期限是知識產權的經濟壽命。即哪個剩余的收益期限短就選哪個,考慮到相關產品更新和技術更新適當縮短收益期限。對于收益年限的確定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知識產權價值的損耗因無形資產與有形資產不同沒有實體性的損耗,例如全聚德烤鴨的商標權百年老字號不因時間的延長而貶值反而時間越久其價值越大。
(三)對于眾多參數的確定。在進行一項知識產權的評估中必須提前做好充足的準備,明確評估的目的,找到合適的評估方法,提前搜集有用的參考資料,對于對方提供的數據要持著懷疑的態度仔細核對其真實性和完整性,對于參數的選取還要參照市場中類似交易的數據進行分析比較做到參數選取的準確性。
(四)對于折現率的確定
1、利用金融市場資本定價模型是西方國家常用的一種確定折現率的方法,通過對選擇具有代表性的知識產權的風險(通貨膨脹率、市場地位、社會發展狀況、資產的穩定性、競爭對手實力等其他經濟因素)計算折現率。
公式為:CAPM=Rf+β×(Rm-Rf)
其中,CAPM為資產回報率(折現率);Rf為無風險回報率;β為風險系數;Rm為市場超額回報率。
2、通過對知識產權風險進行累加匯總求和計算也就是對知識產權內部因素與外部因素相結合進行階段性的風險折算。公式為:
折現率r=無風險報酬率+風險報酬率+通貨膨脹率
3、用概率統計推理的方法對于收益折現率進行科學、合理的預測和估計。
主要參考文獻:
[1]牛倩.知識產權價值評估方法研究與應用[D].哈爾濱工業大學,2012(7).
[2]孫文杰,高兵.收益法在無形資產評估中的應用研究[J].知識經濟,2018(4).
[3]姜楠,王景升.資產評估[M].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