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亞梅
【摘要】目的:探討品管圈活動在剖宮產產婦中對產婦自護行為及術后3d少乳率的影響。方法:將2017年3月-2017年8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醫院產二科行剖宮產術的25例產婦作為對照組并實施常規護理干預,2017年9月-2018年2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醫院產二科行剖宮產術的25例產婦作為觀察組并展開品管圈活動,比較兩組產婦自護行為、術后3d少乳率及對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產婦各項自護行為能力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產后3d少乳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對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將品管圈活動合理應用于護理過程中能有效提高剖宮產產婦自護行為及護理滿意度,降低產后3d少乳率。
【關鍵詞】剖宮產;品管圈;自護行為;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R719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9-042-01
剖宮產術屬于產科常用的一種快速且較為安全的手術,產婦在生產后需面臨心理狀態調整、身體恢復、適應母親角色等方面的過渡,而作為對產婦產后干預的一項重要因素,護理需發揮出積極有效的作用,以幫助其養成良好的自護行為,并盡快完成角色的轉換[1]。品管圈是由同一工作環境或工作性質互補的人群自發組成的品質管理團隊,旨在解決工作現場所遇到的問題,對管理品質及護理水平的提高均可產生積極促進作用[2]。為此,本研究將品管圈活動應用于護理過程中,以探討其對產婦自護行為及術后3d少乳率的影響。具體信息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將2017年3月-2017年8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醫院產二科行剖宮產術的25例產婦作為對照組,2017年9月-2018年2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醫院產二科行剖宮產術的25例產婦作為觀察組。觀察組年齡21-40歲,平均(3017±206)歲;初產婦19例,經產婦6例。對照組年齡20-40歲,平均(3015±209)歲;初產婦18例,經產婦7例。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所有產婦及家屬均知情并自愿參與。兩組產婦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對比性。
12方法給予對照組產婦認知行為干預、母乳喂養指導等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在護理過程中展開品管圈活動,具體實施方案如下:①組建品管圈護理小組。小組成員由產科11名責任護士組成,并由帶教老師擔任品管圈圈長,輔導員由護士長擔任,圈長負責組織小組成員學習品管圈及品管改善手法等教育課程;②主題選定。由圈長組織小組成員開展活動,根據內容重要性、可行性、迫切性等進行投票評分,最終確定主題為“提高產婦自護能力并降低術后3d少乳率”;③分析原因。對影響產后3d少乳因素進行分析,以找出導致產后3d少乳情況出現的可能原因;④制定培訓計劃。加強對圈員的培訓力度,包括理論知識、護理技術操作等,使產婦能夠得到更加全面的護理服務,并進一步提升自身護理能力;⑤實施方案。在產后2d可通過使用鎮痛泵幫助產婦緩解疼痛,提高舒適度;產后3d使用乳房按摩儀對其乳房進行按摩,并定期采用電動吸奶器吸奶,每2小時1次;責任護士需監督新生兒大便及母乳吮吸情況,評估產婦乳房,以免發生漲奶;同時指導產婦母乳喂養方法,向其介紹護理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等,并鼓勵其堅持母乳喂養,必要時應對其展開心理疏導及健康教育,以消除產婦心中疑慮并增強信心。
13觀察指標①于產后2周對兩組產婦自護行為進行比較,包括是否飲食合理、喂奶技巧正確、是否進行衛生護理、嬰兒護理、規律作息及堅持母乳喂養等。②比較兩組產婦剖宮產術后3d少乳情況;同時于產后2周采用本院自制調查問卷了解兩組產婦對護理滿意度,其中Cronbach′s α系數為085,重測效度為087,滿分為100分,非常滿意≥95分,滿意86-94分,不滿意≤85分。總滿意率=非常滿意率+滿意率。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自護行為觀察組產婦各項自護行為能力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3d少乳率及護理滿意度觀察組產后3d少乳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妊娠為女性所面臨的一項重要生理階段,盡管剖宮產所帶來的創傷給產婦造成一定的心理負擔,但在術后盡快恢復自理能力、承擔部分自我及嬰兒護理等活動,將對其健康恢復及新生兒的健康生長發育產生積極影響,有利于確保母嬰健康[3]。目前,因大部分產婦在孕期被過分保護,不具備產后自護能力,故需針對該現象對其采取相應干預措施,以提高其自護能力,并改善產后泌乳情況[4]。
品管圈活動是一個組織全員發動智慧,針對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展開分析討論,通過集合全體力量對問題進行持續改進的過程,現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已得到廣泛應用[5]。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產婦各項自護行為能力及護理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產后3d少乳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表明品管圈活動的開展對產婦自護行為的提高具有積極促進作用,且能夠有效降低產后3d少乳率,有利于提高產婦對護理滿意度。品管圈活動的開展主要針對產婦缺乏自護行為、產后泌乳情況組織全員共同參與討論并制定相應護理計劃,以形成一個效果顯著的管理制度,有利于減少計劃實施的盲目性及隨意性。在護理計劃中鎮痛泵的使用可有效幫助產婦緩解疼痛,進而提高其舒適度,有利于增強產婦對新生兒喂養的意愿;定期對產婦進行乳房按摩并使用自動吸奶器能夠改善產后泌乳情況,觀察新生兒大便及吮吸情況可詳細了解其健康狀況并確保對母乳的攝入;同時對產婦展開具體且多樣化的健康教育可在提高其對健康知識掌握度的同時,消除對新生兒喂養不足的疑慮,加之心理上的支持,有利于增強產婦堅持母乳喂養的信心[6]。
綜上所述,在臨床護理過程中,通過開展品管圈活動能有效增強產婦的自護行為,降低產后3d少乳率,同時提高其對護理的滿意度。
參考文獻
[1]李世瓊,吳慶蓉,程浩.品管圈在計劃性剖宮產護理路徑中的應用[J].重慶醫學,2016,45(05):715-716
[2]于靜,張迎媛,陳卓.實施品管圈活動對剖宮產初產婦母乳喂養率及相關知識掌握情況的效果[J].北京醫學,2015,37(06):606-607
[3]賈寶伶.行為干預對剖宮產初產婦產后喂養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34(01):28-30
[4]張春香,高玉霞,林琳.剖宮產婦女產后焦慮與社會經濟地位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7,32(16):3905-3907
[5]徐少華.需要層次護理對剖宮產產婦自護能力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西南國防醫藥,2017,27(01):66-68
[6]曾娟,褚靜,高燕,等.剖宮產產婦產后母乳喂養率調查與持續性支持干預研究[J].河北醫藥,2017,39(02):318-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