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
【摘要】目的:探究二甲雙胍用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治療中的臨床療效。方法:收治我院妊娠期糖尿病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數字隨機的方法劃分為對照組(給予常規的治療方法)和研究組(給予二甲雙胍治療方法)各30例。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分析和對比。結果:兩組患者在接受不同的治療方法后,在空腹血糖指數、餐后2h血糖指數、糖化血紅蛋白指數等指標方面都有改善,研究組改善情況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有統計學意義;研究組的妊娠結局巨大兒、妊娠高、尿路感染、胎膜早破、剖宮率分別為0、33%、67%、67%、20%;對照組的妊娠妊娠結局巨大兒、妊娠高、尿路感染、胎膜早破、剖宮率分別為33%、10%、133%、133%、333%;組間數據對比發現,研究組在上述各種妊娠結局均優于對照組(P<005),有統計學意;對照組不良反應率為133%,研究組的不良反應率為33%,組間數據對比,研究組不良反應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有統計學意義。討論:二甲雙胍在妊娠期糖尿病治療中具有極高的應用價值,效果顯著,患者空腹血糖指數、餐后2h血糖指數、糖化血紅蛋白指數等各項指標以及妊娠結局改善情況良好,且不良反應少,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二甲雙胍;妊娠期糖尿病;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
R715【文獻標志碼】
B【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9-078-01
臨床上,妊娠期糖尿病屬于妊娠期婦女一種常見的并發癥,是因為胰臟功能障礙與糖代謝障礙引發的一種內分泌代謝疾病。近年來,該疾病的發病率呈現出上升的趨勢,如果不及時采取積極的措施對其進行應對,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便會對圍產兒結局造成不良影響,將患者的精神壓力與經濟負擔加重,因此及時尋找一種科學有效的治療方式極其重要。近年,由于人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飲食結構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導致妊娠期糖尿病發病率不斷上升[1]。妊娠期糖病主要是指懷孕期間內孕婦首次出現糖耐量減低癥狀,容易造至巨大兒、羊水過多、胎膜早破等現象,不利于母嬰的健康。為此,及時控制治療關系到胎兒能否順利健康產出。現本文主要是以6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究二甲雙胍的治療效果,以期為臨床治療提供有效的借鑒和參考,詳細過程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收治我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妊娠期糖尿病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對照組中,年齡22-39歲,平均年齡(256±12)歲;研究組中,年齡23-40歲,平均年齡(261±11)歲。納入對象范圍:①愿意主動參加本次調查研究者,對于本次活動情況始終具有知悉權;②經我院收治符合妊娠期糖尿病臨床診斷標準。排除對象范圍:①不愿意參加本次調查活動者;②精神障礙患者.③哺乳期婦女。兩組基本資料對比分析,若無顯著差異P>005,無統計學意義。
12治療方法對照組接受常規的治療方法:給予患者使用10~30U/次諾和靈于皮下位置進行注射,一天兩次,分別于早晚餐前半小時注射,根據患者血糖指數變化對劑量進行調整。研究組接受二甲雙胍治療方法:一次口服25克二甲雙胍,一天三次。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十五天,仔細觀察治療期間內各項指標的變化情況[2]。
13效果評價①對兩組患者治療后空腹血糖指數、餐后2h血糖指數、糖化血紅蛋白指數進行分析和對比,詳細記錄有關數據。②分析對比兩組的妊娠結局,包括巨大兒、妊娠高、尿路感染、胎膜早破、剖宮率等方面。③仔細觀察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出現的不良反應情況,做好相關記錄。
14統計學處理數據統計分析主要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包來進行驗算,若P<005表示則代表有統計學意義。其中,分別采用t、x2對計數資料(%)和計量資料(x±s)進行檢驗處理。
2結果
21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空腹血糖指數、餐后2h血糖指數、糖化血紅蛋白指數治療之前,兩組患者在空腹血糖指數、餐后2h血糖指數、糖化血紅蛋白指數等指標方法無顯著差異(P>005);兩組患者在接受不同的治療方法后,在空腹血糖指數、餐后2h血糖指數、糖化血紅蛋白指數等指標方面都有改善,研究組改善情況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有統計學意義。
22兩組患者妊娠結局(巨大兒、妊娠高、尿路感染、胎膜早破、剖宮率)對比研究組的妊娠妊娠結局巨大兒、妊娠高、尿路感染、胎膜早破、剖宮率分別為0、33%、67%、67%、20%;對照組的妊娠妊娠結局巨大兒、妊娠高、尿路感染、胎膜早破、剖宮率分別為33%、10%、133%、133%、333%;組間數據對比發現,研究組在上述各種妊娠結局均優于對照組(P<005),有統計學意。
23兩組不良反應率對比給予不同的治療方法之后,對照組的不良反應4例,不良反應率為133%;研究組出現不良反應1例,不良反應率為33%。組間數據對比發現,研究組的不良反應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3討論
當育齡女性處于妊娠期時,其生理機能會出現變化,同時還可能會有并發癥發生,最為常見的屬糖尿病,該并發癥不僅發生率高,同時還會對母嬰健康、母嬰結局帶來負面影響,因此需引起重視。一般而言,如果孕婦年齡過大,其胰島素受體的整體親和力會隨之降低,一旦機體體質量在孕期急速上升,就可能會存在糖尿病風險。對于孕婦來說,在妊娠期間內,體內的各種激素以及孕酮的分泌量會不斷增加,此時的機體存在抵抗胰島素的現象,加之胎盤催乳素也會導致胰島素敏感性不斷的弱化,加速胰島素降解,尤其是妊娠晚期的孕婦,妊娠期糖尿病發病率會更高,危害到母嬰健康[2]。若孕婦的血糖未能進行有效控制,容易導致胎兒出現高胰島素血癥或者高血糖,孕婦容易出現早產以及自然流產,導致胎兒過度發育,造成巨大兒。相關實踐調查研究證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自然流產發生率、早產率以及妊娠期高血壓綜合征發生率要遠遠高于正常妊娠婦女,且血糖若控制不好,酮癥酸中毒的發生率也會增加,增加新生兒并發癥風險。為此,及時控制血糖以及并發癥的發生,是保障母嬰安全,改善預后的重要前提。
根據結果21可知:兩組患者在接受不同的治療方法后,在空腹血糖指數、餐后2h血糖指數、糖化血紅蛋白指數等指標方面都有改善,研究組改善情況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有統計學意義。結果提示:對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來說,采用二甲雙胍治療方法,效果顯著,患者的各項血糖指標得到了顯著的改善。這與岑振考,楊華麗,陳方耿.二甲雙胍治療妊娠期糖尿病的療效及安全性研究結果一致[3]。
根據結果22可知:研究組的妊娠妊娠結局巨大兒、妊娠高、尿路感染、胎膜早破、剖宮率分別為0、33%、67%、67%、20%,均顯著高于對照組的33%、10%、133%、133%、333%;組間數據對比發現,研究組在上述各種妊娠結局均優于對照組(P<005),有統計學意。結果提示:對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來說,采用二甲雙胍治療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優化改變了患者的妊娠結局。這與龔偉,王宏吉.二甲雙胍治療妊娠期糖尿病的療效及安全性結果結果一致[4]。
根據結果23可知:給予不同的治療方法之后,對照組的不良反應4例,不良反應率為133%;研究組出現不良反應1例,不良反應率為33%。組間數據對比發現,研究組的不良反應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有統計學意。結果提示:對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來說,采用二甲雙胍治療方法,有效的降低了患者的不良反應,確保母胎兒以及母親健康。這與曾雅暢,李慕軍,陳悅.二甲雙胍對妊娠期糖尿病治療效果的系統評價研究結果一致[5]。
綜合以上所述,二甲雙胍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治療中具有極高的應用價值,是妊娠糖尿病患者的福音,其治療效果顯著,安全可靠,患者妊娠結局良好,各項指標情況改善顯著,減少了不良反應。因此,把其應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治療是安全可行的,值得患者的信賴,值得在臨床中大力推廣以及應用。
參考文獻
[1]張金華.二甲雙胍臨床應用研究新進展[J].疑難病雜志.2015,13(12):223-225
[2]趙瑞琳.二甲雙胍治療糖尿病孕婦的療效及安全性—2005年美國糖尿病學會年會專題討論側記[J].中華圍產醫學雜志.2016,10(05):118-122
[3]岑振考.二甲雙胍治療妊娠期糖尿病的療效及安全性[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6,24(04):771-773
[4]龔偉.二甲雙胍治療妊娠期糖尿病的療效及安全性[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24(16):666-668
[5]曾雅暢.二甲雙胍對妊娠期糖尿病治療效果的系統評價[J].中國婦幼保健.2015,11(35)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