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恒濤 高明
【摘要】目的:觀察并分析半髖關節置換治療老年不穩定股骨轉子間骨折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隨機選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間我院收治64例老年不穩定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為探究對象,對其進行隨機分組,分別為觀察組與對照組,予以對照組患者DHS 內固定的治療方式,予以觀察組半髖關節置換的治療方式,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成效和并發癥情況。結果:觀察組的治療優良率為9687%,對照組的治療優良率為7500%,對比兩組數據,存在明顯差異,使其統計學具有意義(P<005);另外,觀察組患者出現并發癥的狀況明顯少于對照組,存在明顯差異,使其統計學具有意義(P<005)。結論:采用半髖關節置換方式治療老年不穩定股骨轉子間骨折,臨床治療效果明顯,降低了并發癥的發生率,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在臨床領域不斷推廣與采納。
【關鍵詞】半髖關節置換;老年不穩定股骨轉子間骨折;DHS 內固定
【中圖分類號】R322.7+2
【文獻標志碼】
B【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9-108-01
目前,臨床骨科最常見的一種病癥就是股骨轉子間骨折,該病癥的最高發病人群為老年人,其臨床癥狀表現為關節功能受阻、疼痛等現象,給患者的生活質量帶來嚴重的影響[1]。現階段,臨床治療股骨轉子間骨折有著不同的治療方式,特別是對半髖關節置換方式還有著爭論[2]。因此本文筆者選取了我院的64例老年不穩定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進行了相關研究。具體報告如下文所示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隨機選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間我院收治64例老年不穩定股骨轉子間骨折患者為探究對象,全部患者經診斷均確診為不穩定型股骨轉子間骨折,并將這些患者進行隨機分組,分別是觀察組與對照組,其中觀察組有32例患者,有男性患者16例,有女性患者16例,年齡分布在59-8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758±433)歲;對照組同樣有32例患者,有男性患者15例,有女性患者17例,年齡分布在60-81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754±396)歲。觀察組患者和對照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方面不存在明顯差異,使統計學無意義(P>005)。
12方法予以對照組DHS 內固定的治療方式,讓患者保持仰臥體位,采用X線明確患者的骨折位置,然后進行復位。切口部位在髖關節外側,應用瞄準器指導導針穿入,使得導針位置在1/3的股骨頸下,側位處于股骨頸中間部位。將擴髓、髖螺釘置入其中,并采用DHS 內固定的方式。
予以觀察組半髖關節置換的治療方式,讓患者保持仰臥體位,并在寬外側做Hardinge切口,將臀中肌止點進行保留,把關節囊和骨折部位暴露出來。取股骨頸部位進行截骨措施,將大、小轉子骨折塊進行保留,然后進行復位,并將截取的股骨頭取出,把大、小轉子骨折塊用鋼絲進行捆綁,不可綁緊,假體柄應用骨水泥進行固定,之后將鋼筋收緊。擴髓采用小號髓腔銼,防止出現股骨近段骨皮質損傷現象。手術過程中要將髓腔銼大小和股骨頭直徑測量出來,然后選取適當的長柄假體。
13觀察指標依照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成效進行觀察與分析:臨床癥狀明顯消失則為優;臨床癥狀有所改善,而且無不良反應出現則為良;臨床癥狀無明顯變化,甚至出現病情加重現象則為差,(優+良)/總例數=優良率。并對兩組患者治療后的并發癥狀況進行對比與分析,將詳細狀況進行記錄。
14統計學分析在整個研究的過程中將涉及到的全部數據都將錄入到SPSS180統計學軟件中,并對此次的研究結果進行整理與分析。用x±s表示計量資料,應用t值檢驗計量數據,然后采用x2檢驗計數資料。當研究結果存在明顯的差異時,其統計學存在意義(P<005)。
2結果
21對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成效進行觀察與對比觀察組的治療優良率為9687%,對照組的治療優良率為7500%,對比兩組數據,存在明顯差異,使其統計學具有意義(P<005)。具體狀況如下表1所示。
22對兩組患者并發癥的狀況進行觀察與分析觀察組患者出現并發癥的狀況明顯少于對照組,存在明顯差異,使其統計學具有意義(P<005)。具體情況如表2所示。
3討論
現階段,我國人口老齡化十分嚴重,這時老年骨折現象就不斷出現,而且逐年呈上升趨勢。老年人最常出現的一種骨折現象為不穩定型股骨轉子間骨折,因為老年人的身體素質比較差,身體的各項功能的恢復能力有限,通常情況下會伴有多種內科病癥,出現骨折狀況后死亡率達到21%左右。通過此次研究表明,觀察組的治療優良率為9687%,對照組的治療優良率為7500%,對比兩組數據,存在明顯差異,使其統計學具有意義(P<005);另外,觀察組患者出現并發癥的狀況明顯少于對照組,存在明顯差異,使其統計學具有意義(P<005)。
總而言之,采用半髖關節置換方式治療老年不穩定股骨轉子間骨折,臨床治療效果明顯,降低了并發癥的發生率,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在臨床領域不斷推廣與采納。
參考文獻
[1]陳育國.半髖關節置換術在不穩定型股骨轉子間骨折老年患者治療中的臨床效果[J].今日健康,2016,15(2):7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