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虹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足壞疽合并下肢神經病變的臨床療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對象是選擇糖尿病足壞疽合并下肢神經病變患者198例,將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并隨機平分兩組。對照組給予西醫綜合治療,治療組在此基礎上行中西醫結合治療。統計兩組臨床療效及截肢率,比較治療前后兩組糖、脂代謝情況。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9394%,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778%(P<005);治療后兩組血清FPG、TC、TG72-FIB均明顯降低,且治療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MNCV、SNCV均顯著升高,且治療組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結論: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足壞疽合并下肢神經病變,能夠改善患者血糖、血脂水平,減輕下肢神經病變,臨床療效優于單純西藥治療。
【關鍵詞】中西醫結合;糖尿病足;壞疽;下肢神經病變
【中圖分類號】R587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9-125-01
糖尿病足壞疽通常難以治愈。中醫認為,本病為消渴日久,肝腎陰虧、氣血兩虛,而濕聚化熱、筋損化腐成疽,故清熱祛濕、補氣養血、活血生肌可標本兼治。本研究探討中西醫結合療法治療糖尿病足壞疽合并下肢神經病變的臨床療效,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糖尿病足壞疽合并下肢神經病變患者198例,均符合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修訂的糖尿病診斷標準。將入組患者隨機分對照組(n=99)與治療組(n=99)。對照組男53例,女46例;年齡40~71歲,平均(5788±420)歲;糖尿病足壞疽病程10~50 d,平均(2612±501)d。治療組男52例,女47例;年齡42~73歲,平均(5748±452)歲;糖尿病足壞疽病程8~50 d,平均(2570±512)d。兩組主要基線資料經統計學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給予降糖、降壓、調脂、改善微循環、營養神經、糾正貧血、改善水和電解質紊亂及低蛋白血癥等綜合治療。依據壞疽程度,行常規清創并定期更換敷料,促進創面生長。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聯合黃芪桃紅四物湯治療。方藥組成:黃芪20 g,丹參30 g,當歸、熟地黃、白芍、桃仁、紅花、雞血藤、路路通、地龍、懷牛膝各10 g,川芎、甘草各6 g。可隨癥加減,水煎服用,1劑/d,分早晚2次服用。兩組均連續治療3個月。
13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①痊愈:創面全部愈合,無感染征象,中醫癥候積分減少≥95%;②顯效:創面愈合面積≥67%,感染可控制,有較好的新生肉芽組織,中醫證候積分減少70%~94%;③有效:創面愈合面積25%~66%,感染有效改善,有新生肉芽組織,中醫證候積分減少30%~69%;④無效:創面愈合面積<25%或擴大,感染無改善,中醫癥候積分減少<30%。總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檢測并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空腹血糖(FPG)、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纖維蛋白原(HB)等血清學指標,運動神經傳導速度(MNCV)和感覺神經傳導速度(SNCV)等腓神經變化情況。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80軟件對上述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臨床療效比較治療組痊愈24例,顯效36例,有效33例,無效6例,截肢1例,治療總有效率9394%,截肢率101%;對照組痊愈14例,顯效33例,有效30例,無效22例,截肢2例,治療總有效率7778%,截肢率202%。兩組截肢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22兩組治療前后血清學指標比較治療后兩組FPG、TC、TG及FIB均明顯降低,且治療組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
23兩組治療前后腓神經變化治療后兩組MNCV、SNCV均顯著升高,且治療組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
3討論
糖尿病患者血糖若長期得不到有效控制,易引發糖尿病足壞疽,且常合并下肢神經病變。目前,西醫綜合療法療效有限。中醫認為患者體內濕熱、火毒夾雜,氣血凝滯,陰陽兩虧,屬本虛標實之癥。陳明環研究發現,在西醫綜合治療基礎上聯合中醫治療糖尿病足壞疽療效顯著。
本研究在西醫綜合治療基礎上加用桃紅四物湯,方中黃芪、當歸、熟地黃補血益氣,滋陰補陽;丹參、紅花、桃仁、川芎、懷牛膝活血通經,祛瘀止痛;白芍養血斂陰,柔肝止痛;雞血藤、路路通、地龍通絡除痹,祛風利濕;甘草益氣清熱,調和諸藥,全方共奏化瘀生新、通脈暢絡之功。本研究結果顯示,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足壞疽合并下肢神經病變患者療效更佳。本研究中,治療后兩組FPG、TC、TG及FIB均明顯降低,且治療組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說明在西醫常規降糖調脂治療基礎上聯合中醫藥治療可進一步改善患者的糖脂代謝,與相關研究結果相似。MNCV和SNCV的檢測有助于提示腓神經病變程度,MNCV和SNCV越低,則腓神經病變越嚴重。本研究顯示治療后兩組MNCV、SNCV均顯著升高,且治療組均顯著高于對照組,提示中西醫結合治療可有效改善糖尿病足壞疽患者的下肢神經病變情況。
綜上所述,中西醫結合治療對糖尿病足合并下肢神經病變患者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并可改善其糖、脂代謝及微循環,減輕下肢神經病變,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林楚佳,郭佩湘,林嘉慧,等.糖尿病足患者臨床特點及皮膚組織學結構改變[J].中國醫學創新,2017,14(2):53-57
[2]馮穎倩,徐吉芬,韓雪梅,等.抗菌銀離子敷料和普朗特液體敷料治療糖尿病足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17,14(18):55-58
[3]楊華瑞,陳園,鮑同柱,等.自體富血小板血漿在組織缺損與修復中的應用[J].海南醫學,2016,27(11):1830-18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