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麗娟
【摘要】目的:對心臟冠脈介入術后調養護理方法及效果進行探析。方法:回顧分析2016年2月-2018年2月我院心內科收治的75例心臟冠脈介入術患者的臨床資料,分析和總結術后調養護理方法。結果:本組75例患者手術均取得成功,術后出現2例心律失常,3例穿刺位血腫,均得到及時有效處理,未出現血栓、出血等并發癥;護理后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6 分鐘步行距離(6-MWT)水平顯著改善,優于護理前(P<005)。結論:在心臟冠脈介入術后實施系統、全面的調養護理,有助于預防和減少并發癥發生,促進患者康復,臨床意義重大。
【關鍵詞】心臟冠脈介入;術后調養;并發癥;心功能
【中圖分類號】R285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9-150-01
當前,隨著現代醫療技術的創新和發展,冠脈介入術在冠心病診療中廣泛應用開來,其具有創傷小、安全性高、術后恢復快等特點。但其屬于侵入性操作,再加上術后用藥、患者年齡、身體虛弱等因素影響,易出現并發癥,影響手術效果和預后。因而,做好冠脈介入術后調養護理很有必要[1]。本文主要對我院收治的75例心臟冠脈介入術患者的術后調養情況進行回顧性研究,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對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心臟冠脈介入術的75例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納入標準:(1)對介入術知情并同意,并能配合術后調養護理;(2)心功能II~III級[2];(3)意識清醒,可正常語言交流。排除肝腎功能不全、意識障礙、惡性腫瘤、免疫系疾病及不配合等患者。其中,男患者43例,女患者32例;年齡41~73歲,平均(585±23)歲;手術類型:冠脈造影術36例,冠脈支架植入39例。
12方法本組患者術后均進行常規護理干預,包括心電監護、體征監測、體位護理、用藥指導、疼痛護理及并發癥預防等方面。在此基礎上,實施系統、針對的調養護理,具體包括:
(1)心理調護:術后將患者送入監護室治療1~2d,責任護士及時向患者及其家屬說明送到監護室治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并明確說明術后存在的危險。盡量讓患者感到安全、舒適、親切, 以緩解患者的焦慮、不安等情緒, 以免因交感神經興奮導致心率加快,引發冠動脈痙攣。科室護士態度應真誠和藹、舉止端莊,護理動作熟練,穩定患者心理。同時,在術后加強心理疏導,消除患者床上排大小便的緊張心理,保護患者隱私。根據患者年齡、職業、文化水平以等進行個體化心理干預,包括解釋、鼓勵等。
(2)生活調護:①飲食方面,術后根據患者口味和術后康復需求制訂個體化飲食譜,以高營養、高蛋白清淡易消化食物為主;同時,指導患者及其家屬學習各種食物的衡量方法,讓患者每日食物攝入有量化概念,比如:每日水果攝入量約是成人單個拳頭大小;啤酒瓶蓋裝滿相當5g食鹽。同時,通過隨訪了解患者飲食構成和烹調習慣,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食物種類、烹調方式,鼓勵家屬和患者一同堅持健康飲食,改變不合理飲食習慣和方式。②生活習慣,術后保持充足睡眠,為患者提供舒適、整潔床鋪,確保患者良好休息;同時囑患者戒煙酒,督促糾正不良生活習慣。
(3)運動鍛煉:在術后12~24h內可指導患者在床上進行術肢輕微旋轉運動,在術后24h患者可在責任護士協助情況下下床適當活動;應按照坐起-床旁站立-床旁活動-病房內行走-室外活動進行,循序漸進,在3d內避免下肢大幅運動。在介入術后早期康復鍛煉的前3d主要主要是低強度運動。在介入術后3~4d開始,根據患者病情、手術情況確定運動方式和運動量,起初在室內、走廊進行步行,距離從50min逐步提升到300m,間斷或者持續完成,2次/d。在運動中如患者出現胸悶或胸痛、血壓增高等情況,應當即停止運動。同時,還應根據患者的心率變化確定運動強度,在運動時最大心率以年齡為依據,譬如:≤60歲以下為180-年齡數,>60歲為170-年齡數,終止標準是達最大心率85%以上,靶心率60%~70%強度是合適運動強度[3]。在此基礎上逐步提升運動強度,以步行、慢跑為主,逐步增加距離和運動強度。
13觀察指標在護理前后測評患者心功能改善情況,主要包括LVEF、6-MWT指標。并觀察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
14統計方法應用SPSS200軟件統計處理,計量數據以(x±s)表示,以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意義。
2結果
本組75例患者介入術均成功完成,術后出現2例心律失常,3例穿刺位血腫,發生率為67%,均得到有效處理后好轉,未出現支架內血栓、出血等情況;護理后評測,患者的LVEF、6-MWT指標水平均優于護理前(P<005),如表1。
3討論
冠脈介入術在臨床心內科有著廣泛良好應用,為提升手術成功性、安全性及有效性, 除取決手術者操作技巧和臨床經驗,以及術中與手術者密切配合外, 術后調養護理也極為重要,直接關系到患者術后康復效果和預后。
本研究中,75例患者在術后除進行常規護理外,還從心理、飲食、生活習慣及運動等方面對患者進行系統調護。首先應重視術后心理干預,針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疏導干預,讓患者保持積極、穩定心理;其次,在飲食上根據患者口味、喜好制定飲食譜,并告知正確烹飪方法,確保患者科學合理飲食;同時,指導患者糾正不良生活習慣;最后,指導患者進行合理適量運動鍛煉,以改善機體功能。從結果看,本組患者術后未出現嚴重并發癥,且心功能顯著改善。與張麗霞相關研究報道基本一致[4]。
綜上而言,在心臟冠脈介入術后開展及調養護理,可減少并發癥發生,促進患者心功能康復,實現良好預后,值得臨床實踐。
參考文獻
[1]呂霞,尹曉鳳,方琴.冠心病患者介入術后心臟康復延續性護理研究進展[J].西部醫學,2017,29(3):427-430
[2]胡大一.心血管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433-435
[3]李曉葵.心臟介入治療術后護理工作淺析[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3,7(24):245
[4]張麗霞.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介入治療患者60例康復護理研究[J].基層醫學論壇,2017 ,21(12:1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