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心理情景劇是心理劇本土化的一種新的形式。目前,在中國的大、中、小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運用較廣、發展較快,前人近年來也對心理情景劇在高校的應用進行了很多實踐研究,認為心理情景劇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很多方面均有良好的作用和效果。
關鍵詞:高校;心理情景劇;應用;發展
基金項目:云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基金人文社會科學類——《心理情景劇對大學生抑郁狀態的干預效果研究》項目成果。
心理情景劇在歐美及許多亞洲國家已普遍運用,發展較為成熟。國內高校,雖然起步時間短,但近些年發展尤其迅速,成為高校運用極為廣泛的心理咨詢與輔導技術之一。
1 心理情景劇概述
1.1 心理情景劇的起源及發展
心理情景劇是心理劇本土化的一種新的形式。而心理劇的前身是維也納精神科醫生莫雷諾于1921年創辦的“自發性劇院”。通過即興表演,把各種心理健康問題置于戲劇化形式下,讓參加者扮演某種角色,以某種心理沖突情景下的自發表演為主。將心理沖突和情緒問題呈現在舞臺上,探索個體的人格特征,人際關系,內心沖突和情緒問題,以宣泄情緒、消除內心壓力和自卑感,增強當事人適應環境和克服心理危機的能力。莫雷諾在1925年到移民美國后,心理劇也隨之在美國發展起來。1936年,心理劇開始在加拿大及歐洲各國傳播。1942年,莫雷諾成立“美國團體心理治療和心理劇協會”。1949年澤卡與莫雷諾結為夫妻,并積極追隨,投身到心理劇的發展研究中,莫雷諾過世后,其仍不遺余力大力推展心理劇,其腳步遍及全世界各地。心理劇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作為一種新的心理治療技術正式被介紹到中國,逐漸推廣到大、中、小學的心理健康教育中,逐漸以心理情景劇的形式發展起來,并且在實踐教學活動中對學生的心理健康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2 心理情景劇的概念及理論支持
2.1 概念
斯滕伯格認為心理情景劇是“利用與生活相似的情景,通過行動表達的方法與技術,以舞臺表演的形式重現生活情景中的心理活動與沖突,使當事人和參與者認識到其中的主要問題,當事人自己或在參與者的協助下解決,促進當事人、參與者認知領悟、情緒表達和行為改變。”
韋耀陽等(2008 年)認為心理情景劇是“通過特殊的戲劇化形式, 讓參加者扮演某種角色, 借助于某種心理沖突情境下的自發表演, 主角的人格結構、人際關系、心理沖突和情緒問題逐漸呈現于舞臺, 在心理輔導老師的間接干預和同臺參演者的協助下, 使心理問題得到解決。”
萬建華(2009年)認為,心理情景劇是“通過團體成員扮演日常生活中問題情景中的角色,使成員把平時壓抑的情緒通過表演得以釋放、解脫,同時學習人際交往技巧及獲得處理問題的靈感的一種活動。”
2.2 理論支持
郭平、雷榕對心理情景劇的理論基礎作過較為全面的總結——角色理論為其提供了理論支撐;人本——存在主義心理學理念是其追求的精神實質;精神分析理論為其提供了理論解釋。
3 心理情景劇在中國高校中的運用及研究
舒曼等(2007年)認為,校園心理劇對心理劇的策劃者、當事人、參與者及觀看者都會產生積極的影響。王衛平 (2009年)認為,心理情景劇可以幫助大學生發現自己的心理問題,為大學生提供情緒體驗的平臺,改變大學生的認知。
任娃(2010年)認為,校園情景劇對扮演者與參與者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一是對于扮演者理解和表達表現能力的鍛煉有積極地促進作用;二是對于提升扮演者與他人合作溝通能力具有顯著的效果;三是對于培養扮演者和觀看者感受情感能力意義深遠。
4 心理情景劇在中國高校的發展前景和問題
4.1 發展前景
心理情景劇因其主體參與度高、輻射面廣、寓教于樂、反思深刻等獨特特點,成為目前在中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理學與藝術表達結合運用推廣力度最大的團體治療技術之一,也受到師生的廣泛歡迎與認可。可以預見,這種技術對大學生人際關系、情緒情感困擾、理想信念教育、生活事件沖突等方面將進一步發揮積極作用,得到更大的推廣和發展。
4.2 存在問題
1)校園心理情景劇與校園舞臺劇區分不明顯。不論專業的心理教師參與或指導的,有計劃、目的、主題的專業輔導咨詢,還是學生自發組織的校園心理情景劇,與舞臺劇相比,應有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意義與成分。
2)為了表演而表演的情況依然存在。一方面,校園心理情景劇缺乏專業的指導教師和材料,導致在組織過程中,對生活情境理解不深刻、故事情節把握不到位、人物情緒帶入不強、表演啟發意義不夠、討論反思缺失;另一方面,心理情景劇與校園生活以及學生存在問題結合不緊密,“抓”不住學生,缺乏吸引力,難以引發共情和深入思考。
3)缺少實證研究。前人的研究,更多的是實踐探索和理論研究,缺少實證性研究。
參考文獻
[1]韋耀陽,秦振飆,王麗.《心理劇在學生抑郁癥治療中的應用》,《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 年 8 月 第 5 卷 第 8 期.
[2]萬建華.《心理情景劇在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年第8期.
[3]郭平,雷榕.《淺議心理劇的理論基礎和作用》,《學理論》,2011年04期.
[4]舒曼,黃歡,徐朝亮.《校園心理劇對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探索》,《華東交通大學學報》,2007年06期.
[5]王衛平,《校園心理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9年05期.
[6]任娃.《淺析校園情景劇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實踐與應用》,《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0年09期.
[7]胡國慶等.《心理情景劇緩解高職學生就業焦慮心態方法初探》,《吉林農業》,2012年第10期.
[8]朱恪川,李冬.《校園心理劇在大學生人格完善中的作用》,《高校輔導員學刊》,2012年03期.
[9]馬家峰.《校園心理劇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運用研究——以福建省高校為例》,《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2年03期.
[10]高東.《校園心理劇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華夏醫學》,2013年06期.
[11]李丹丹.《淺析校園心理情景劇在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運用》,《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4年第1期 (總第 1 3 7期).
作者簡介
楊在攀(1984-),男,教育學碩士,研究方向:發展與教育心理學,保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