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婷
摘 要:采用網絡問卷調查以及紙質問卷調查形式,以廣東培正學院學生為例進行了大學微信使用的風險隱患現狀的調查研究。其調查結果顯示,正在使用微信的大學生占大多數。調查總人數為600人,其中73.28%的大學生存在有被欺騙過的經歷,66.85%的大學生存在在微信上找兼職中介會索取一定的中介費,%的大學生陌生好友占微信好友的20-50%,喜歡設置支付密碼與銀行卡密碼、微信登錄密碼相同等情況,從這些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微信存在著嚴重的安全隱患。據調查顯示占大多數的大學生沒有意識到微信的使用存在著風險隱患,說明大學生對于微信使用的安全隱患不可小覷,應加強對微信使用隱患的宣傳教育,建議大學生應進一步重視微信的使用。
關鍵詞:大學生 ; 微信; 風險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時代的進步、互聯網的發展,這成為當今大學生在生活等方面的一大契機,從QQ到微信,大數據時代的到來,這一大發展使得人們之間的交往、消費等方面更加便利,在今天這個時代人人手拿一部手機已是常見的事。【1】大學生是微信群體中非常重要的構成部分,研究與大學生微信傳播相關的信息安全問題,具有重要的現實和理論意義。大學,是一個小社會,大學生擁有更多可以自己分配的時間,自由率更高,在這一基礎之上,微信的使用成為大學生之間交際、消費等各方面的一座重要橋梁,但是任何事都是兩面性的,微信的使用也不例外,就像是一把雙刃劍,有利的一面一定會有弊的一面,基于此,調查大學生對微信使用的風險隱患現狀是勢在必行的。我們針對此提出的問題主要是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在消費方面
第二:人際交往方面
第三:生活娛樂方面
第四::有無安全預防意識(個人信息安全)
本文將會從大學生對微信的使用用于哪一方面,是否遇到過“詐騙”以及是否意識到微信存在安全隱患等多個方面進行探求結果,并且將從大學生對當今微信使用的評價和建議中進行探索,從中揭露并分析當今微信使用存在的弊端,并且就此提出對應解決方案。
二、大學生對微信使用的情況及選擇狀況
本次共回收問卷調查600份,調查對象為廣東培正學院在校大學生。其中調查對象多為大一大二學生,參與者男生比例占25.24%,女生占74.76%,這個數據符合廣東培正學院男女3:7的比例。調查主要采用問卷星網絡平臺和紙質問卷調查進行,資料錄入和統計分析等工作均由系統自動和人工信息整理共同完成。
(一)使用情況
經調查研究,使用微信超過2年的人數占81.8%。在消費方面:據調查結果來看,大學生主要利用微信用于掃碼支付的人數占30.83%,轉賬的人數占20.55%,使用微信外賣功能的占15.90%,其他的用于不同方面。微信支付主要依托于手機, 手機支付雖然給大眾帶來了便利, 但是對技術運用和密碼保護方面的要求也提高了, 如果微信支付后臺技術有漏洞后保管安全不到位則會導致用戶財產存在安全隱患。在人際交往方面:陌生好友占微信好友超過20%Y一以上的人數占據28.19%,其中陌生人超過微信好友人數50%的人數占5.28%。會跟陌生人聊天但是不經常的人數占75.16%,其中經常會跟陌生人聊天的人數占4.01%。大多數陌生好友是通過好友介紹、搖一搖、漂流瓶等方式添加的。大學生在使用微信通過中介尋找兼職的這一功能中78.98%的中介會向他們索取一定的中介費并且他們也愿意交中介費。在有無安全意識防范方面:喜歡設置支付密碼與銀行卡密碼、微信登錄密碼相同的人數占據了24.5%,喜歡將微信支付密碼喜歡設置成生日,如1234等簡單密碼的人數占11.34%,習慣定期修改密碼的人數占6.37%,使用微信后從不退出的人數占67.81%,會點擊好友發送的投票、紅包等鏈接的人數占48.97%。在有無安全意識方面:67.84%的學生曾經在使用微信的過程中有過被欺騙的經歷,其中超過2次包括2次以上的人數占17.56%。在微信“詐騙”中,點贊詐騙的人數占19.19%,假公眾號詐騙占人數的16.49%,二維碼詐騙占人數的13.675%,情感詐騙占人數的6.62%,其余的為其它不同類型的詐騙。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大學生會被欺騙呢?在“欺騙”這一項“受害”,其中被陌生好友欺騙占93.87%,他們會跟陌生的微信“好友”聊天,這里所謂的“好友”,絕大部分都是通過身邊的人推送加的,因為他們覺得身邊的人信用度高,應該不會欺騙自己。因而,大學生在與“好友”聊天的時候往往會吐露“心聲”,甚至約網友見面,因此而遭到各種欺騙。另外,在朋友圈沒有意識到自己泄露了個人信息,比如會定位自己當前的所在位置,會發表自己的所見所聞,會透露自己的姓名以及個人信息,這些小小的細節可以看出當今大學生對于微信的安全意識防范相對來說還是比較薄弱的,應該加強對大學生的防范意識。
(二)選擇狀況
調查顯示,使用微信超過2年的人數占81.8%,選擇使用微信比選擇使用QQ的人數占比例超出90.875,為什么大學生會更偏向選擇微信呢?【2】截止到2016年第一季度末,微信月活躍用戶已達到5.49億,隨著微信技術的更新和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這一數據也將持續增長,影響不容小覷。經研究,相對于以往的交往工具而言,例如就QQ來說,微信在使用功能方面會更齊全,再者例如視頻、朋友圈的內容僅共同好友可見,這在信息方面會比QQ更安全,另外微信可以用手機號注冊、登錄,而且更新換代速度更快,這無疑會成為很多大學生首選的一種工具。搶紅包潮流的熱度在不斷發酵,微信紅包的發放和領取已不僅限于春節,而是變成了人們的日常行為,故而其中所存在的風險問題也必將被無限放大。微信紅包匿名收付款存在侵害用戶合法權益的風險;微信紅包未嚴格客戶身份識別存在被用于實施洗錢或恐怖融資活動的風險;微信紅包沉淀巨額資金存在催生非法集資犯罪的風險;微信紅包的隱蔽性存在催生賄賂犯罪的風險。
經過調查結果顯示,78.28%的大學生認為,現在詐騙方式手段更新的花樣更多,不僅是在現實生活中,在互聯網迅速發展的時代,網上詐騙也越來越猖狂。 【3】同時也給不法分子提供了機會, 竊取技術也在不斷更新。目前各類手機病毒和木馬程序層出不窮, 客戶信息和支付密碼泄密事件多不勝數, 甚至可通過獲取用戶二維碼而實現資金轉移。但是為什么大學生明明知道現如今的詐騙離我們很近,但是防范意識卻不高呢?對于在使用微信過程中,為什么會接二連三地上當受騙的大學生來說,他們到底是怎么想的呢?國內的互聯網市場迅速發展,在當今這個嚴懲、大力打擊詐騙犯罪的時代,除了依靠警方的努力遠遠不足夠,最重要的是大學生本身的防范意識。
三、影響大學生缺少安全防范意識的因素
(1)性格特點,大學生相對而言,思想上還不是很成熟,對待、處理事情不夠慎重,這可能會是一方面的原因,加之微信各種功能的“誘惑”,讓本不成熟的大學生陷入了陷阱。不少的大學生對于當今目接不暇的信息缺少認真核對的習慣,商業廣告的泛濫可能使大學生迷失了方向,對于不同的信息缺少一種審視的態度。近年來,“校園貸”這一名詞頻頻出現這各大新聞媒體上,因校園貸而出現令人悔恨的事情數不勝數。
(2)喜歡展現自我的,是大學生心理層面的一種表現,通過發朋友圈這一舉動,他們心理上會有一種歸屬感,可能這是希望認識結交更多的新朋友的一種表現。當然不僅僅是大學生,相當一部分全體都喜歡發朋友圈,【4】}借助微信朋友圈這一輕熟人的舞臺,人們以"曬""刷""贊"等"表演"方式拉近彼此之間的時空距離,但"數據化表演"中個人隱私的自我披露,以及他人的有意泄露需要引起關注,由此更需著力探討"數據化節制"問題。
(3)相當一部分大學生,會有隨波逐流的想法,從不同角度去剖析所得到的結果會不一樣,一部分學生認為,如果不跟隨大部隊是一種落后的表現,那是不合時宜、不合群的做法。例如看到同學買新產品,自己也要購買新產品,要和身邊的同學做同樣的事情。
(4)攀比心理事使大學生陷入詐騙陷阱的重要因素之一。攀比心理是任何人都會有的,但是程度的輕重是不一樣的,攀比心理強的同學礙于面子做著和自己身份不相符的事情,生產著自我快感并自我消費,這是攀比心理的表現。而當今微信上有大量的誘惑,等著這類大學生往里跳,毫無防備的大學生會因此而遭受各種不同的“詐騙”,不少的大學生利用微信這個平臺,在不同的網站貸款,超前消費而因此負債累累,然而悲劇也不斷發生。
(5)系統簡單,資金安全存隱患。據調查顯示,相當一部分同學,喜歡將支付密碼設置成簡單的數字,例如生日數字,且銀行卡密碼與微信登錄密碼、支付密碼相同。【5】微信銀行資金安全有風險。第一,微信銀行支付功能開通過程簡單,無需現場核實身份,且支付系統粗糙,與網銀、手機銀行支付相比缺少配套驗證方式,資金安全系數較低;第二,微信銀行缺少獨立程序,保護措施不完善,登陸微信關注官方賬號即可使用微信銀行,但近年來惡意手機軟件和病毒數量激增,微信銀行容易受到外來攻擊,造成資金損失;第三,微信銀行公眾賬號數目繁多,客戶難辨真假,客戶不慎添加非官方戶不慎添加非官方賬號后也會為客戶資金安全埋下隱患。
四.如何防范風險
(1)校方。學校可以開展不同關于防范微信詐騙的講座,加強學生對于微信使用安全的防范意識。校方加大對微信安全使用方面的力度,提高學生的自主意識,從根本上讓學生意識到微信存在的風險隱患。
(2)輔導員。定時給班級同學開展關于加強微信使用的安全隱患的班會,樹立良好的班風,輔導員可以組織班干部定時監督班級同學,以達到防范于未然的效果。另外讓班干部以身作則,在班級宣傳微信存在的安全隱患,以及風險帶來的后果。
(3)當地警察局。定時來學校開展相關性講座。教育學生不在朋友圈隨意發表言論,加強學生的法律意識,不在朋友圈透露自己的姓名,以及不定位自己當前所在位置,注意個人信息安全。教育學生不隨意點擊不明紅包,不輕易相信網站上的來歷不明信息,不瀏覽網絡不良信息。不可懷有攀比心理,不校園貸,不在微信上超前消費,不輕易相信中獎信息。警方可以將近期發生的一系列相關網絡詐騙案件和同學分享,教育學生應該對微信使用的安全隱患意識。
提大學生的風險防范意識
大學生應了解微信銀行存在風險,提高防范意識。一方面,商業銀行應對微信銀行客戶實行注冊登記制度,并加強消費者金融教育。客戶應了解微信銀行存在風險,提高防范意識。一方面,商業銀行應對微信銀行客戶實行注冊登記制度,并加強消費者金融教育。謹慎點開陌生鏈接和掃描未知二維碼,在通過微信銀行進行資金支付時要認準“安全支付”等字樣。同時,客戶應時刻注意密碼的設置和手機的保管,保證微信賬號和手機的安全,杜絕信息泄露風險。用戶還應將微信銀行和網點銀行等綜合使用,切忌因追求數字化而放棄其他渠道的服務,從基本層面防范風險。
五.結語
經過上述的調查研究可以表明,微信使用仍然存在不少的安全隱患,在使用的過程中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也表明大學生對于微信的安全隱患意識有待加強。微信的使用群體在不斷地擴散,一方面得到了極大的普及與推廣,使越來越多的人們參與到了微信使用的好處之中,另一方面,在微信使用的背后風險是無處不在的,一不小心可能會調入陷阱。對于大學生這個使用微信的龐大群體,應該意識到微信潛在的風險并做好相應的防護措施。不輕易相信微信上的言論,也不隨意發表言論,有自己的判斷能力;不貪小便宜,在微信上購物認真核對信息等。時代在進步,微信的使用在發展,風險也必然存在,但是我相信只要大學生做好相應的防范,一定會減小風險的突發率,將個人損失降到最小。其實經過調查結果顯示,在大學生使用微信的情況中是存在一定的風險的,所以大學生對于微信使用方面的加強防范意識是一定的。
總而言之,大學生應該要把微信使用的優點與缺點辯證的去看待,做到防范于未然地去使用微信的各項功能。
參考文獻:
[1]大學生微信傳播與個人信息安全的調查研究——以西安某高校為例張南韓珂馬海燕.西安石油大學 2017-04-25來源:新聞研究導刊
[2]微信的治安風險分析及應對研究2017-04-07
周洪帥,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分類號:D631.4;G206
[3]黃浩.<<微信支付對金融消費者的影響分析>>湖南省人民醫院.2017
[4]大數據時代微信朋友圈的隱私邊界及管理規制——基于傳播隱私管理的理論視角
王波偉李秋華,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渭南師范學院曲阜師范大學傳媒學院,分類號:G206來源:情報理論與實踐
[5]何虹、沈惠欽.發展微信銀行業務應注意風險隱患.[J].中國信用卡,2014(2):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