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實施素質教育,踐行立德樹人,促進教育公平,創辦人民滿意的教育,關鍵在于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的教師隊伍。當前,普通高中面臨高考綜合改革與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的雙重發展機遇與嚴峻挑戰。為此,湖南省組織了高中隊伍建設情況專項調研,在全面掌握全省高中教師隊伍數量、結構等方面情況的基礎上,針對存在的教師總量不足、師資結構性短缺、教師工作負擔較重等突出問題,提出了加強高中教師隊伍建設的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高考綜合改革;高中教師隊伍;對策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8-06-26
作者簡介:龔明斌(1970—),男,湖南南縣人,湖南省中小學教師發展中心教師,高級教師,碩士研究生。
湖南省作為我國中部省份,經濟處于中游。2007年8月,湖南省委、省政府做出建設教育強省決定,深入實施科教興湘戰略,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實現人口大省向人力資源強省轉變。強教必先強師,湖南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經驗,對于全國中西部省份具有普遍借鑒意義。
為準確掌握湖南省普通高中教師隊伍建設情況,更好地適應高考綜合改革和普及高中階段教育背景下普通高中教師隊伍建設需要,我們在全面掌握全省普通高中基本情況、基礎數據的基礎上,認真組織了專項調研。我們采用分層、隨機抽樣的方式,調查了43所普通高中,覆蓋除湘潭和張家界兩市外的12個市州,包括19所省級示范性普通高中、3所完全中學、2所民辦普通高中、19所普通高中。我們組織召開了各市州教育行政部門教師工作負責人專題座談會,對部分普通高中教師進行了單獨訪談,對湖南師范大學、湖南科技大學有關師范教育情況進行了書面征詢。根據調研結果,有針對性地提出進一步加強和優化全省普通高中教師隊伍建設策略。
一、湖南省普通高中教師隊伍基本情況
(一)教師配備情況
據統計,截至2017年底,湖南省有普通高中608所,行政班級20056個,在校學生人數1146267人。全省普通高中共有教職工90447人,其中專任教師75802人。平均班額57人,教職工與學生的生師比為12.67∶1,專任教師與學生的生師比為15.12∶1。
我們調研的43所普通高中共有在校學生人數106576人,專任教師共7233人。其中,在職在編教師6246人,臨聘教師和代課教師987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13.65%。專任教師與學生的生師比為14.73∶1,在職在編教師與學生的生師比為17.06∶1(見表1)。
在按照中央編辦、教育部、財政部關于核定中小學教職工編制原則和有關工作要求的基礎上,我們將縣鎮、農村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統一到城市標準,高中教職工與學生比為1∶12.5,湖南省普通高中生師比從教職工和專任教師口徑來看,都低于國家標準,也低于2017年8月24日教育部發布的2016年度全國高中學校生師比。
(二)教師學歷、職稱、年齡及性別結構情況
1. 學歷結構
從學歷結構來看,2015—2017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專任教師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平均比率為97.57%(學歷合格率),其中,研究生畢業人數逐年增長,年均約增長4.89%(見表2)。相關研究表明,2015年,我國高中專任教師本科學歷的合格率達97.7%[2],京津滬穗深普通高中教師研究生學歷占比分別為23.52%、14.58%、17.42%、14.81%、22.00%[3]。可見,湖南省高中教師隊伍本科學歷合格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其中研究生學歷(學位)的比例與發達地區相比相差甚遠。
2. 職稱結構
從職稱結構來看,2015—2017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專任教師中學高級、中級、初級、未定職級教師的比率基本保持穩定(見表3)。
3. 年齡結構
從年齡結構來看,2015—2017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專任教師的年齡結構呈“紡錘形”結構。其中,30歲以下的年輕教師占12.42%~15.46%,每年遞增1~2個百分點;30~49歲的中青年骨干教師占73.35%~65.86%,每年大約遞減2個百分點;50歲及以上中老年教師占14.23%~18.68%,每年大約遞增2個百分點(見表4)。
4. 性別結構
從性別結構來看,2015—2017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專任教師中男女教師的比例大致是58.5∶41.5、57.5∶42.5、56∶44,女教師每年以1~2個百分點遞增(見表5),這種增長趨勢與全國高中女教師逐年增多保持一致,但所占比例約低8%。相關研究表明,2014—2016年,全國普通高中女教師占比分別為50.61%、51.35%、52.13%。
(三)湖南省主要承擔普通高中教師培養的兩所院校相關師范專業畢業生從教情況
湖南師范大學和湖南科技大學是湖南省目前承擔普通高中教師培養的兩所一本高校。我們對兩所學校師范畢業生就業情況進行了書面調查:近三年湖南師范大學畢業師范生3942人,其中省內任教1322人,占比33.54%;湖南科技大學近三年畢業2583人,省內任教942人,占比36.47%。兩校近三年師范類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見表6)。
二、存在的主要困難
目前,湖南省普通高中階段專任教師在數量、結構、素養等方面要適應高考綜合改革的要求,還面臨較嚴峻的挑戰。
(一)教師總量不足
按照國家普通高中教師生師比標準12.5∶1,以2017年湖南省在校普通高中學生1146267人計算,應該配備教師91702人。實際上,湖南省去年普通高中教職工總數為90447人,其中專任教師只有75802人,與應配備教師相差15900人。對43所普通高中專項調研的結果,也反映出教師總量不足的問題,其中臨聘教師和5年內即將退休教師占教師總數的20.81%(見表7)。
同時,全省2017年普通高中學生1146267人,比2016年(1109093人)增長37174人,增幅為3.35%。普通高中專任教師數2017年為75802人,比2016年(72229人)增長了3573人,增幅為4.95%。2018年及今后幾年,普通高中學生及專任教師人數均將呈上升趨勢,預估自然增幅在3%~5%。如果考慮實施“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2017—2020年)”,湖南省普通高中教育規模還將擴大,對普通高中專任教師的需求會進一步加大。
(二)師資結構性短缺
高考綜合改革將更加尊重學生的選擇。由于學生選課需求存在多樣性,對普通高中教師隊伍建設將帶來新的挑戰,特別可能造成師資隊伍出現結構性短缺。有關研究表明,高考綜合改革前,全國文、理兩大類考生的比例大致為34∶66,文科(政史地)與理科(理化生)師資數量配比也大約是1∶2。高考綜合改革實施后,由于不分文理,據浙江和上海一些學校反映,高考選擇歷史和地理科目的學生數比高考綜合改革前大幅增加,或致使有的學校物理教師相對過剩,而歷史、地理、生物和通用技術等學科教師嚴重不足[4]。
實施高考綜合改革,實行“走班制”也將對普通高中教師隊伍建設帶來新的挑戰。接受調研的普通高中校長認為可能帶來以下問題:一是普通高中專任教師結構性缺額會更加突出,其中認同“嚴重缺編”和“少量缺編”的校長各占44.19%,認同結構性缺編的占88.38%(圖1);二是高考必考科目中,校長們普遍認為師資需求量最多的學科依次是數學、語文和英語(圖2);三是高考選考科目中,校長們普遍認為師資緊缺的學科按緊缺程度進行排序,依次為地理、歷史、生物、化學、思想政治、物理(圖3)。據我們了解,這與浙江、上海高考綜合改革試點實際情況高度契合。
(三)教師工作負擔較重
由于大班額及高考升學等原因,普通高中教師教學任務普遍偏重,心理壓力較大。目前,全省普通高中學校大班額問題比較突出。2017年全省有普通高中教學班級20056個,平均班額57.15人,其中班額56~60人的有4322個,班額61~65人的有3477個,66人以上班額數為2914個,大班額比例為53.42%。接受專項調研的43所普通高中學校的平均班額為56.59人。面對大班額和超大班額,教師在作業批改、試卷評閱、個別輔導等方面投入的時間與精力大幅增加。
(四)對教師自身素養的挑戰
高考綜合改革對教師的學科知識、專業能力和師德修養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實行“走班制”教學模式,對教師的認同和喜好是學生選課的重要依據之一。學生“選科、選課、選師”既會造成學校對學科教師需求的變化,也會影響到學科教研組教學崗位,影響到教師工作量是否飽和,進而影響到教師工資待遇,以及教師在學校的地位。高中教師面對新課改、新高考,還會遇到教學班級管理問題、分層分類因材施教問題、學生自主選課“潮汐現象”帶來的工作節奏問題、教研組集體備課與個性化教學等問題。另外,對學生的職業生涯進行合適指導,也是高考綜合改革對教師提出的新課題。
三、加強普通高中教師隊伍建設的對策
實施高考綜合改革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決策,進一步加強高中教師隊伍建設是關鍵、是保障。教育行政部門和普通高中學校需要從哪些方面積極努力?接受專項調研的校長們,根據重要程度,對改進措施進行排序,提供了參考意見(圖4)。
加強普通高中教師隊伍建設,是確保高考綜合改革順利實施的重要基礎和關鍵保障。為此,必須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中發〔2018〕4號),全面加強普通高中教師隊伍建設,完善教師培養、補充和培訓機制,提高教師思想政治素質、職業道德水平和專業素養。為此,特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一)加快師范教育改革,為普通高中教師提供高質量來源
認真貫徹教育部《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18—2022年)》,加大對培養普通高中教師師范教育的支持力度。一是根據湖南省普通高中教師的實際需要,制定普通高中教師培養整體規劃,確定培養重點基地院校和專業布局設點。二是提高普通高中教師培養院校師范專業的生均撥款,提高師范院校辦學積極性和培養質量。三是積極開展普通高等學校師范類專業評估認證,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強,全面保障和提升相關師范院校和專業辦學水平,提高普通高中教師培養質量。
(二)加強教師編制動態管理,確保普通高中學校教師按編按崗及時得到補充
適應高考綜合改革的需要,督促各地各校嚴格根據城鄉統一的編制標準核定普通高中教職工編制,為學校及時補充配齊教師,特別是短缺學科教師。同時,加強縣域內教師統籌調配力度,探索建立校際之間教師共享機制,盤活用好教師資源(圖5)。
(三)實施公費定向培養和上崗退費政策,確保普通高中教師精準定向補充
2018年我們啟動實施了農村普通高中教師公費定向培養計劃,將為全省縣以下農村普通高中培養本科層次高中教師,全省計劃招生1069人,由湖南師范大學、湖南科技大學兩所一本院校承擔培養任務。在此基礎上,爭取出臺師范畢業生上崗退費政策,鼓勵具有教師資格的優秀師范本科畢業生到普通高中學校任教,根據工作年限,退補相應的學費。
(四)全面開展普通高中教師專項培訓,提升教師改革適應能力
實施高考綜合改革和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必須對普通高中學校現有管理干部和專任教師進行專業化培訓。為此,要進一步完善省、市州、縣市區、學校普通高中教師培訓體系,明確各級職責、加大經費投入,確保2018年8月底前,完成全省普通高中學校校長、骨干教師及全體教師的專項培訓工作。
培養對象上定位為全員培訓,包括從事高中教育教學工作的管理干部、骨干教師和專任教師,但重點應該是2021年首屆參加新高考教學的教師。培訓時間選擇上,盡量利用寒暑假,分類別、分學科、分批次舉辦短期集中培訓班。培訓組織的主題以市州為單位組織比較適合,既具有一定的培訓規模,可以整合區域性優質教育資源,節省培訓成本,又便于參訓者相互交流,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組織形式上,可以采用“走出去”和“請進來”相結合,即管理團隊和骨干教師“走出去”,進入教育教學的現場,學習發達地區示范高中的先進經驗;教師全員培訓把知名專家、兄弟省份一線教學管理行家、教學名師“請進來”。主要研修方式可以安排專家報告、名校參訪、教學觀摩、專題研討、交流分享等。
應對高考綜合改革,高中專任教師需要重點提升的專業素養有四大領域,即教學模式的轉型、校本課程的開發、教學科研水平、現代信息技術應用能力[5]。具體培訓內容包括高中課程改革方案解讀、高中新課程標準研讀、高考綜合改革探索、“選課走班”教學模式的組織實施、教育質量綜合評價、高中生核心素養培訓、職業生涯規劃指導、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融合創新等(圖6)。特別注重教師個人素養的培養,提升教師學科教學勝任力,加強個人反思習慣與能力培養。強化學業指導、思維訓練、心理疏導、品德教育,突出高中專任教師的學術性、指導性,解決“走班制”導致的師生溝通不暢、個別化教學困難、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茫然等現實問題,使學科教學運作高效,職業規劃理性務實。同時,在教師培訓過程中,不可忽視“互聯網+教育”“人工智能+教育”等新型教學與學習方式。“教學方式變革與教學管理”“政策解讀與改革方案”“高中學科課程標準解讀”等內容位列培訓需求的前三位。
(五)建立健全普通高中教師激勵機制,提升普通高中教師職業吸引力
建立健全高中教師激勵機制,充分調動教師工作激情和生活熱情,促進教師自身可持續發展,實現多方激勵、多元發展。
各地要參照當地公務員的工資標準和福利待遇水平,確保普通高中教師在當地享有較高的工資收入水平;要進一步完善和落實普通高中教師績效工資、武陵山片區人才津貼、鄉鎮工作補貼、“五險一金”等工資福利待遇方面政策,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對貧困和民族地區、農村地區、薄弱學校普通高中教師發放生活補助;要適當增加普通高中教師攻讀教育碩士和參加高端培訓項目的比例,拓寬普通高中教師專業成長平臺;要適當提高普通高中中小學高級教師專業技術職稱的比例,建議將該比例在現行基礎上提高5%;建立和完善普通高中教師的榮譽制度和表彰制度(圖7)。
參考文獻:
[1]黃建雄.地方本科院校教師隊伍結 構優化問題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 學,2017.
[2]郭海清,查吉德.廣州市普通高中教 師隊伍發展報告(2011—2015)[J]. 教育導刊,2017(5):19-24.
[3]黃勤雁.浙江、上海高考綜合改革啟 示錄——關于浙江、上海高考綜合 改革實施情況的調研[J].教育探 索,2017(5):28-31.
[4]陳云超.新高考來了,普通高中教師 發展如何未雨綢繆[J].教育家, 2017(15)∶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