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之賀行看近,萬里晴空任鶴飛。”這是著名畫家豐子愷先生生前七十周歲收到的賀壽俳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自覺喜逢盛世、可以頤養天年的老者,能夠避開戰亂、安享和平,是當時老年人普遍感到滿足的社會愿景。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變化,中國在幾十年的長治久安和經濟建設中,飛速步入老齡社會。據了解,社會老齡化,法國用了115年,瑞士用了85年,英國用了80年,美國用了60年,而我國僅用了18年!
一方面,農村年輕務工人員大量涌進城市,農村留守老人、兒童比例居高不下;另一方面,現代城市生育率降低、跨地區工作學習的年輕人增多、空巢老人比例增大,綜合養老配套服務供不應求、老齡社會問題日益凸顯。
與此同時,隨著我國計劃生育政策下社會家庭人口比例失調問題日趨嚴重,各種趁虛而入、侵犯老年人權益的犯罪行為開始不斷滋生。基于老年人生活節奏慢、吸取新事物和新技能能力較弱,以及大數據時代前所未有的巨大變化,新的犯罪手法更是層出不窮。因此,如何守護和關愛老年人晚年生活,為老年人在法律、執法和道德層面建立起一道切實有效的防護墻,是法律界人士義不容辭的責任。
本期,我們特別約請法學界專家以及檢察機關、公安機關、律所實務一線的同志,結合老年權益保障話題,進行多維度思考。拋磚引玉,以期全社會共同參與和關護已經到來的老齡社會,群策群力,令“老有所依、老有所養”的社會愿景真正落到實處。
本刊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