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大約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教育源自人類的生產勞動,服務于人來的發展和生存。隨著教育的發展,我國現行教育方針,是為了服務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為了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小學英語教育的發展為我國教育打下了必不可少的基礎。回顧我國英語教學歷程,旨在以史為鑒,吸取經驗與教訓,更好地認識并把握英語教學的規律,使我們今后的路走得更堅實。英語本身是除母語外的第二門語言,對小學學生學習存在一定難度,我們要根據低年級學生的特點,為他們制定一套有效的學習方法,使他們融入于其中更有信心地學好這門語言。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育;發展;興趣
【作者簡介】楊雅麗,西安翻譯學院。
一、小學英語教育的必要性
如何抓住小學三年級英語學習的關鍵需要老師和家長的留心。英語這一學科已經列入三年級起必修課程,與語文數學同等重要。小學英語雖不像初中高中學習的知識那樣復雜。但也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對于孩子今后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小學教育直接影響到孩子今后的求學生涯,很多學校都開始將英語課程作為必修課程。而英語課程對于小學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是學習英語的最好階段,也就是啟蒙階段。我國一些地區由于經濟發展水平落后,直接影響到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效果。因此,我們要開展高水平的小學英語教育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氛圍,彌補學習環境的缺陷。
二、小學英語教育的發展
隨著當今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重視小學英語教育,把它作為學習語言的基礎。就目前情況而言,我國小學英語教育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外語在基礎教育中的地位得到確立,外語成為我國小學的一門基礎學科。我們可以從英語教育的發展來看:1978年至1990年英語教學大綱研制工作啟動,共制訂了4個英語教學大綱;1988年至2000年共制訂了6個英語教學大綱;21世紀初期制定了兩個課程標準。其中21世紀初期課程標準,把義務教育小學、初中的課程與高中課程統籌考慮,提出了第一至五級的目標體系,并與高中課程的第六至九級相銜接。為教育教學提供了一定的條件,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個體之間的差異,利用課程資源的開發,拓展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渠道。國家對小學英語教育的重視,學校、社會及家長的重視,小學英語教育水平在不斷地提高,從根本上得益于師資力量的壯大,其次課堂教學活動多樣化,課堂互動模式多層次,以及課堂氛圍寬松民主等。由于社會各界對小學英語教育的重視程度,推動了英語教育的發展,我們更加意識學習的基本就是把基礎打牢,為進入更高的學習階段做準備。
三、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現狀及問題
目前,偏遠地區及部分農村小學開設了英語課程,但整體教學水平不高,師資力量薄弱,教學設施落后等,甚至大部分地區學校教育質量仍然不高。如何提高小學英語教學質量成為落后地區以及部分農村有待解決的問題。存在問題如下:
1.客觀因素。
(1)課時量不足。大多數學校為每周二節,少數學校每周有三節課。這樣一來,很容易遺忘之前講的內容,容易造成講了后面的忘了前面,沒有形成一種學習的模式,剛入門還沒走進去就又從零開始了。
(2)大班教學。部分學校的班級規模過大,嚴重影響教學活動的開展。小學英語課堂較靈活,主要以活動為主,來提高孩子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但是由于班級人數過多,老師關注不了全班每一個同學。
(3)教學資源不足。小學生在學習母語的同時學習第二語言時,對于低年級的孩子來說還是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孩子善于模仿、態度誠懇、樂于參加活動。在英語教學中利用好這一點,在用電教設備,教他們唱歌等,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然而,偏遠地區以部分農村學校經費不足,但是根本無法滿足新理念下的小學英語教育的需求。還是最原始的教學掛圖、單詞卡片、課件基本沒配備,更別說其他的先進設備。
(4)語言環境欠佳。一個嬰兒為什么能夠通過聽大人講話從而反復仿模,就能掌握了漢語,那是因為他在這個漢語的環境里,耳濡目染。學英語也需要這樣一個環境,在課堂上學了,并沒有運用在生活中很容易遺忘,成了今天的啞巴英語。很多中國的學生,因為沒有這樣一個環境,不敢說,怕錯,怕嘲笑自己念得不對,永遠邁不出第一步,導致學習了十幾年的英語聽說方面還是沒有長進,聽不懂外國人說的什么,外國人也聽不懂你說的什么。
(5)師資力量薄弱。據調查,現代小學英語課的教師大部分并不是師范院校英語專業畢業生,而是各類高校其他專業通過臨時培訓出來的,甚至還有其他學科懂點英語的老師,他們都并非專業的英語老師,很難勝任英語教學。特別發音水平未達到一個合格的小學英語教師的水平。學生基礎沒有打好,發音糾正需要很多時間,到了中學時糾正發音就會很困難。
2.主觀因素。
(1)教學思路陳舊。過于強調知識教學,忽略了在學習過程中的交流,灌輸式的學習,導致教學效果不佳,使學生學習英語提不起興趣,覺得枯燥無趣,就選擇放棄或者為了考試而考試,而不是因為喜歡這門課程。
(2)學生考試成績的壓力。因為考試才去學習,就是提不起興趣也硬著頭皮的學完,沒辦法老師家長看重的成績,然后強迫自己去學,本著壓力去學習,導致考完試之后再也不愿意看到這個科目,有一種看到都心累的感受。
(3)教師自身語言素養有待提高。通過不斷地學習再學習,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提高自己,才能對學生有更好地指導和訓練,給學生實踐和思維的空間。更加注重學生興趣和語言能力發展,讓學生在這個起步時期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小學英語教育的建議
1.要把培養興趣放在首要位置。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內在動力。只有不斷的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才會增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更好地利用情感教學,使課堂氣氛活躍,才會提高英語教學質量。怎么培養和保持學生的興趣呢?融洽的師生關系是激發學生興趣的基本前提;教師自身的人格魅力,就是老師對教學工作認真負責的精神,正直無私的品德及耐心、細致、百問不厭的態度;教學語言生動形象;教學內容豐富多彩等。情感教學特別重要。
2.做好師資培訓,提高教師整體素質。
(1)加強基本功訓練,特別是在語音、語調、書寫和口語、專業知識方面進行強化訓練,來促進小學英語教師業務素質的提高。只有自身基本功過硬才能給學生正確和規范的引導。
(2)加強教學方法和技巧培訓。學校可以組織不定期請專家培訓,講述教學方法和教學技巧,也可以通過公開課等評比,開展教學研討會,與其他優秀老師共同進步,優勢互補。學校還可以組織去其他學校,聽其他學校老師分享教學經驗。通過以上方式,來開闊教師的視野,讓他們擁有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技巧,運用于自身的課堂,提高整個課堂的教學質量。
(3)小學英語教師要提高自身素質。堅持自我完善,自我進步,不僅要重視學習安排的各種類型培訓,還要自身在課下學習,適應教育改革,不斷地創新課堂教育新模式,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
3.合理安排課時,利用教育資源。把每周的三節課,以高標準完成,更好地利用三節課時,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加一節課時,給學生更多深入學習的時間,這樣課上學的更加連貫,不容易遺忘。課堂上,老師在上課時可以合理地利用教學設備,更生動地給學生上課,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能夠更快地融入課堂。
4.營造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學習環境對初學者特別重要,能夠學以致用,會讓學習的人更有動力。老師在課上教學,并要學生加入課堂上進行交流,角色扮演,教他們唱英文歌,課下給他們布置靈活的作業,讓他們把英語運用于生活中,給予他們更多地鼓勵,使他們愿意張口說英語。
5.完善師資培訓體系。要充分發揮教師進修學校和教師培訓中心的作用,進一步完善師資培訓制度,有效地解決專業英語教師的斷層問題。教研部門要多組織各種教研交流活動等,來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6.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每個學生都有共性,也存在個性。我們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來幫助他們學習。老師和學生之前應該建立友誼,注重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程度,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不能籠統地分差生和優等生,都應該同樣對待,用針對性地方式幫助他們學習,也就是因材施教。
參考文獻:
[1]李亞東.農村小學英語教學現狀及對策[D].甘肅省定西市渭源縣教研室,2018.
[2]李燕芳.農村小學英語教學現狀分析及對策[J].小學教學參考, 2006(6).
[3]丁會云.小學英語教學淺析[D].貴州省威寧縣猴場鎮長沖教學點,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