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西方文化的不同與思維的差異性對中國學生在英語寫作存在較大的影響,如句子的結(jié)構(gòu),用詞的選擇尤為突出。因此,探討、分析中西方思維的差異,對提高學生英語寫作有重要的作用,只有對中西文化與思維模式進行深入的了解,加強學生寫作思維模式的轉(zhuǎn)變,培養(yǎng)正確的寫作思維模式,才能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水平。
【關(guān)鍵詞】英語寫作;思維差異;影響
【作者簡介】胡愛聆,江蘇省錫東高級中學。
一、引言
近些年,學生在英語寫作方面普遍存在中文式作文的現(xiàn)象,雖然是用英語寫作,但是在遣詞造句以及結(jié)構(gòu)布局方面都是中文作文的模式,有的學者把這種語言模式稱為中繼語。這樣的文章雖然語意順暢,沒有語法錯誤,但是缺乏純正的外語文章的味道。就像金岳霖先生說的,“得一語言文字所表達的意義是比較容易的事,得一語言文字所表達的味是比較困難的事。”歸根究底,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本質(zhì)原因是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習慣用母語的思維方式進行表達,老師雖然能夠糾正其文章的表層語言文字錯誤,卻不能在思維模式上進行糾正,這就導致了中國學生的英語作文大多“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空有英語文章的外殼而沒有領(lǐng)會其中的精髓所在。
二、中西思維的差異的表現(xiàn)
1.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西方人一般比較注重抽象思維,常常通過外在的形象認識事物的內(nèi)在特點,中國人更加注重形象思維,習慣將抽象的概念用形象的思維表現(xiàn)出來。如若要表達人民生活艱難困苦這一概念,人們會使用“水深火熱”這一成語,將抽象的概念賦予物質(zhì)的內(nèi)涵,將其形象化;再比如詩歌中的意象,用具體美好的事物來寄托詩人心中看不見摸不著的情感,這就是典型的形象思維的產(chǎn)物。而西方人更傾向于使用表達同類事物的詞語來表達具體的事物或現(xiàn)象,他們更注重抽象思維的應用,如培根的名句“Studies serve for delight,for ornament,and for ability.”這一句中的“delight,ornament,ability”都是抽象的概念性名詞。另外,漢語思維的表達偏重使用動詞,而英語思維更偏重使用復合句,且常用介詞、連詞來連接句子。如“這個問題很難,我不會” 的翻譯,大多中國學生會翻譯成“The question is too difficult,and i dont know how to answer.”比這好一點的翻譯是“The question is too dificult for me to answer.”,卻很少有學生會使用介詞詞組表達為“The question is totally above me.”
2.漢語重意合,英語重形合。這與我們上面提到的英漢思維的抽象和形象之分有很大的關(guān)聯(lián)。許余龍先生認為形合的英語是主語顯著的語言,而意合的漢語是主題顯著的語言,其主題往往并非就是句子的主語。如“天空萬里無云”就是典型的主題句,因此中國學生在翻譯時常常把作為主題的天空直接作為主語:“The sky has no clouds.”,但其實不然,英語的表達主語是萬里無云,天空只是作為地點狀語或形式主語,表達為“Its cloudless.”或是“There is no cloud in the sky.”這就可以清晰的看出中式英語和純英語的差異。
3.個體思維和整體思維。中國人善于從整體上去思考分析問題,而西方人側(cè)重從個人的角度去看問題,善于發(fā)現(xiàn)個體之間的聯(lián)系。傅雷曾談到:“東方人與西方人之思想有基本分歧,我人重綜合,重歸納,重暗示,重含蓄;西方人則重分析,細微曲折,挖掘惟恐不盡,描寫惟恐不周。”同樣一篇文章,西方人往往在語篇開頭就直接點題,態(tài)度明確,這是因為他們的個人主義作風,所以強調(diào)個人意見的表達;而中國人寫文章注重“起、承、轉(zhuǎn)、合”,漢語古代思維認為世間萬物相生相克,互相聯(lián)系,所以語篇的開頭往往由相關(guān)聯(lián)的外圍問題切入,用委婉曲折的方式陳述問題。
三、提高英語寫作的對策
1.引入西方思維模式。在教學的過程中,重視思維模式的差異,引入西方思維模式,讓學生能夠?qū)ξ鞣剿季S的差異引起重視。在具體的寫作過程中,讓學生能夠有意識的運用西方思維模式進行組詞造句。老師在講解文章的時候,對西方文化背景做適當?shù)闹v解分析,介紹相關(guān)的文化知識,如地理、人文、風俗習慣等方面,同時對比分析與中國文化的不同,引導學生在思考的時候,融合西方的文化思維當中去。通過不斷地熏陶與感染,在腦海中,慢慢形成一種正確的寫作思維方法與思維意識,這樣才能提高寫作水平,掌握英語寫作技能。
2.加強閱讀寫作訓練。閱讀是寫作的基石,寫作需要通過不斷的閱讀來積累獲取寫作素材。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對西方文化有一定的了解與認識,對西方人的思維模式有更深的理解。同時,可以借鑒閱讀中一下所接觸到的詞匯與句式,通過閱讀我們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西方的經(jīng)濟、政治文化相關(guān)的知識,作為寫作知識的儲備。
四、結(jié)論
英漢文化和思維模式的差異對學生英語寫作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由于缺少實際的語言環(huán)境和交流機會,寫作中經(jīng)常會受漢語思維模式的束縛。因此在英語寫作教學中,教師不應僅僅把重點放在詞匯、語法結(jié)構(gòu)上,還應把教學放在跨文化交流的背景中,注重對比中西方思維模式培養(yǎng),注重中西方文化不同的講解,注重對比中西方語言系統(tǒng)上的差異,這樣才能逐漸轉(zhuǎn)換學生的思維寫作模式,掌握好正確的寫作方法,真正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水平。
參考文獻:
[1]李兆英.中西思維差異對學生英語寫作的影響[J].現(xiàn)代交際,2014 (10).
[2]鄧莎莎.談中西思維模式對大學生英語寫作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教海探航,2016(06).
[3]郭寶生.中西思維模式對中西人英文寫作的影響探討[J].語言藝術(shù)與體育研究,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