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玲君 楊瑞
摘要:根據離退休管理部門工作實際和調研其他高等學校現狀,總結高等學校離退休人員的共性特征。分析高等學校離退休人員管理現狀與不足,提出提升高等學校離退休人員管理與服務水平的對策建議,以期為高校離退休人員做好服務工作,保障政治、生活待遇落到實處。
關鍵詞:高等學校 離退休人員 管理 服務
中國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高等學校離退休人數在逐年增加,是一個廣泛又特殊的群體。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 “認真做好離退休干部工作”,為落實這一要求,高校首先認識到離退休人員管理工作意義長遠,同時應著重思考如何提升現有離退休人員管理服務水平。
一、高等學校離退休人員的特點
運用SWOT分析方法,歸納高等學校離退休人員的共性特點如下: 優勢(S): 教學、科研、管理和服務能力強,經驗豐富;劣勢(W):年齡大的老同志身體健康狀態欠佳,行走不便;機會(O): 學校提供發揮余熱的平臺,正能量影響家人朋友;威脅(T):居住外地,行動不便,參與集體活動困難。
(一)高等學校離退休人員年齡結構層次多,跨度大
按國家現行辦法,高校教師一般男滿60周歲,女中級職稱教師滿55周歲,女高級職稱教師滿60周歲退休。現代老同志普遍注重養生,尋求康健生活方法。55-70歲身心較為健康,相對易于管理。70歲以上因身體原因,行動不便,聯系不便,管理服務難度大。
(二)高等學校離退休人員多數具備高級職稱和高學歷
業務素養強,能為高等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服務助力。愛學習,有高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教師崗多數具有高級職稱,教科研素養好;管理崗高等學校管理經驗豐富,熟知高等學校管理科學規律;后勤崗多數為高級工,為學校基礎設施建設和平安校園做出過貢獻。
(三)高等學校離退休人員居住地零星散落
主要分為省內外兩種。省內定居在校園內家屬區、單位住宅樓或高校所在城市居住;省外定居一般隨子女或支援中西部高校建設的知識分子離退休后回到家鄉養老。
(四)高等學校離退休人員中間黨員比例高
老黨員黨性強,覺悟高,愛崗敬業,有為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繼續奮斗的斗志和決心。
二、高等學校離退休人員管理現狀
高校能較好的貫徹離退休同志政治、生活待遇,但在離退休管理工作實踐中仍存在一些不足。
(一)未認識到高等學校離退休人員管理工作意義重大
學校層面不夠重視。高校重視教科研管理、師資隊伍建設、學生管理,忽略離退休這一群體的管理,成為高校管理的一塊短板。主要表現為多數高校尚未健全離退休人員繼續發揮作用的制度,未形成開發離退休人力資源的氛圍;離退休文體活動經費不足,無法保障提高離退休人員精神文化水平;離退休部門工作人員服務意識不強,停留在完成上級布置工作的層面。
(二)部分高等學校離退休機構設置不夠合理,離退休管理服務工作隊伍素質參差不齊
歷史悠久、學生數量多的高校管理體制完善,多數建立了離退休工作處;新升格的高校機構編制不健全,離退休工作由工會、組織部或人事處代管。
離退休工作部門職員配備不足,只能做好基本任務,無法為眾多離退休人員提供無微不至的服務,理論政策水平低,業務能力差,未能深入思考與踐行提升離退休人員管理水平的對策。
(三)高等學校離退休黨支部建設在離退休人員管理服務方面,推進作用不明顯
“三會一課”不是十分規范。離退休人員思政教育有一定難度,導致部分離退休人員只關心自身,不主動發揮作用,對高校事務關注不夠。
個別離退休人員因身體狀況不佳、居住外地和照顧晚輩等種種緣由,參加學習次數較少。集中組織學習難度大,沒有完全施展出教育黨員、服務群眾的戰斗堡壘作用。
(四)高等學校組織離退休人員文體活動較少,精神文化需求不能得到滿足
離退休工作部門因學校重視程度不夠、活動經費不足、未統籌好現有校內外文體活動資源,加之考慮離退休人員人身安全等因素,導致組織文體活動較少,未能滿足對精神文化需求較高的高等學校離退休知識群體的要求。
(五)高等學校服務離退休人員信息平臺建設落后
一些高校只建立紙質人事檔案,未建立離退休人員數據庫,無人事軟件,不利高效進行離退休人員管理服務事宜。多數高校建有離退休管理部門網站和微信微博公眾號,但在傳遞重要信息給離退休人員方面發揮作用薄弱,這與離退休管理部門統籌協調不力有關。
三、提升高等學校離退休人員管理與服務水平的對策
(一)認識高等學校重視離退休人員管理工作的長遠意義,協調學校、家庭、社區和社會多方力量提高管理服務水平
一是重視高校離退休人員管理,有利提高老干部幸福感和獲得感;有利挖掘人力資源,促進高等學校內涵式發展;有利保障高校穩定,社會和諧。學校黨政領導要重視離退休人員這一特殊群體,各相關院系、行政部門鼎力協助是做好該項工作的前提。二是暢通離退休人員發揮傳幫帶、教科研引領作用的路徑,聘為教學督導、青年導師,通過制度建設完善離退休人員發揮作用的平臺。三是還需要離退休干部的家庭、所在社區和社會多方的通力合作。增強高校離退休部門工作人員服務意識,主動與離退休人員家庭、社區取得聯系,鼓勵參與社區各類型活動,做好健康管理,豐富文化生活。四是迅速建立并完善離退休各項工作制度,如建立健康體檢制度,將工作做細致,學校離退休部門工作人員與醫院體檢中心科學定制符合老年人需求的體檢項目,如高血壓、高血糖和腫瘤檢查等;建立走訪慰問困難職工制度,尤其是對高齡、孤寡、貧困人員多走訪慰問,給予物質和精神關懷;建立來電來訪及時回復制度,熱情接待離退休老同志,做好電話記錄和來訪接待,及時匯報,協助解決問題。
(二)完善高等學校離退休部門機構設置,加強離退休管理人員隊伍建設
規模較大的高校需單獨成立離退休工作處,規模適中的高校可在組織或人事部門下設老干部工作科。配足人員,明晰崗位責任,并完善考核制度,以考核促離退休業務進步。增強理論政策學習,提升工作人員思想水平和業務能力,建設一支綜合素質高,業務能力佳,服務意識強,樂于奉獻的優秀離退休管理工作隊伍,更好為老干部服務。
在機構編制員額配備不足的情況下,調動離退休同志和在校大學生參與到離退休管理服務工作中。一是將離退休人員中年齡偏小的、組織能力強的選為聯絡小組組長,負責離退休人員和學校之間的溝通橋梁,既解答了退休后的不適應,調動參與離退休管理服務工作積極性,又革新了離退休部門管理模式,解決了人員緊缺現狀。運用管理學激勵理論到離退休人員管理中,對表現優秀的老同志給予精神獎勵,如“離退休先進個人”,“三八紅旗手”,“校級優秀黨員”等光榮稱號。激發出參與離退休人員管理服務的潛能。二是加強校園尊老愛老文化建設,學生黨員帶頭,調動青年志愿者協會、愛心社等大學生社團力量,慰問幫扶高齡和困難職工。 離退休管理部門設置勤工助學崗,將檔案整理、信息收集和活動執行等工作交給大學生,在鍛煉綜合能力的同時減輕家庭經濟負擔。
(三)以高等學校離退休黨支部建設促離退休管理服務工作水平提升
推進離退休黨支部設置和活動方式創新,在推進離退休人員管理服務工作中發揮戰斗堡壘作用,要從以下幾方面加強支部建設:一是強化離退休黨支部組織建設,建立活動陣地。支部書記提名推薦威望高、能力強的老領導擔任,支部委員提名推薦在職的黨性強,認真負責的同志擔任;建立離退休黨員活動室。二是半年召開一次組織生活會,黨員匯報學習生活情況,邀請黨政主要領導參加,傳達學校發展取得的成就,并傾聽離退休人員對高校發展的提議。三是嚴格“三會一課”制度,對離退休同志開展思想教育,結合離退休人員生活工作實際,要與服務、幫助解決困難、組織文體活動相結合。組織支部主題黨日活動,如與端午節、重陽節等傳統節日結合進行,弘揚愛國、尊老等美德。四是針對身體狀況差、生活不能自理的老黨員,不能按規定參加活動的,大膽創新工作方式,利用微信等新媒體給家人發送學習材料、微視頻,進行線上學習。五是建立黨員聯系群眾制度,黨員收集群眾意見反饋到黨支部,推進支部組織凝聚服務群眾的作用。
(四)高等學校組織離退休人員參加文體項目,滿足精神文化提升的需求
一是提供活動場所給離退休老同志。高校校園內設有家屬區的,應建設專門的離退休活動室,或校內現有體育館、工會活動中心等場地向離退休人員免費開放。居住校外的,鼓勵參加所居住地的文體活動,為和諧友愛社區建設助力。二是統籌現成校內文化資源,離退休同志與在校師生共享。 舉辦高雅藝術進校園、新年晚會、迎新晚會和畢業生晚會等活動時,離退休部門與相關部門協調,做好方案,邀請離退休人員參加。三是發揮藝術專業教師和在校大學生專長,組織主題文藝演出或作品展,邀請離退休人員觀看。以黨員教師和學生黨員實際行動帶動更多師生參與到提升離退休人員服務工作中來。四是發揮離退休教師專長,成立歌唱、書法、棋牌和體育運動等興趣小組。以賽促練,如在黨的生日”七一”組織紅歌比賽,春秋季運動會邀請離退休人員參加部分項目,調動參加活動主動性,滿足高層次精神文化需求。
(五)新媒體視域下,加快高等學校離退休人員信息化數據平臺建設
努力搭建信息化平臺可為學校與離退休同志雙向提供便捷。一是大數據時代來臨,安排職員完善離退休人員的姓名、職稱、電話號碼、微信號、健康狀況、家庭地址和成員狀況等信息。建立完整且準確的信息數據庫,是做好校內管理服務工作的基礎,也可高效完成教育局(廳)、組織部和老干部局相關單位交辦的工作。二是離退休人員管理部門要逐漸改變傳統的單一的電話、短信一一通知的方式,培養離退休人員及家屬盡快適應獲取信息的新方式。如推薦離退休人員關注學校公眾號,學校要聞和重大事項推送通知,親身感受關注學校方方面面的重大變化。同時要完善現有高校主頁,及時更新消息。有專門的離退休工作部門的,建立健全部門網站;離退休工作設置在組織部門、人事部門、工會的,需在部門網站新開辟一模塊,上傳中央、省、市、高校離退休政策性文件,將學校重大新聞、離退休黨支部活動、體檢、文體活動等重要通知掛在網頁上,請離退休人員及家屬養成定期上網瀏覽信息習慣。此種做法可稍微緩解離退休工作部門職員緊缺的現狀。三是配備專業的高等學校人事管理軟件。通過整理離退休人事檔案,在人事管理軟件系統離退休模塊輸入重要信息,并跟蹤定期更新,為校內外辦理離退休人員相關業務提供便捷服務,實現管理辦公自動化。
四、結語
運用人本主義心理學理論分析高等學校離退休人員的需求,尋找提升高等學校離退休人員管理水平的突破口。新時代背景下,高等學校繼續完善離退休管理制度建設,堅持探索創新高等學校離退休人員管理的科學模式,進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務能力,促進高校改革發展,社會和諧進步。
參考文獻:
[1]王祥義.對高校離退休人員管理與服務工作的思考[J].淮海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教育論壇),2011,(05).
[2]陳原斌.新形勢下做好高校離退休人員管理服務工作的新思考[J].東華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9).
(作者單位:寧夏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作者簡介:[1]許玲君,碩士研究生,助教,寧夏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馬研部教師,組織人事處干事。研究方向為公共管理,高校教育管理。[2]楊瑞,碩士,助教,寧夏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教育信息中心教師,組織人事處干事。研究方向為大學計算機基礎,計算機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