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爽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理念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滲透,武術作為高校體育教學中的科目之一,在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方面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基于傳統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的影響,使得武術課程在大學生群體中的受歡迎度偏低,且武術教學的開展效果并不理想。本文以高校武術教學中大學生的興趣培養為研究內容,在介紹當前高校武術課程實際開展情況的同時,提出幾點改進意見,以期能夠激發大學生對武術學習的興趣,實現高校武術教學效果的提升。
關鍵詞:高校 武術 教學 興趣培養
相比其它體育教學內容來說,武術以格斗、技擊為主要學習內容,在學習武術的過程中,不僅能夠實現身體素質的提高,還可以加強個人意志力的培養。隨著國家對全民健身運動的重視,以及武術在身體素質鍛煉方面的優勢,使得傳統武術運動項目得到了一定范圍的推廣,并通過舉辦各種武術比賽的方式,加深人們對于武術的認識。在此過程中,武術被納入高校體育教學體系之中,對大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產生了一定的促進作用。然而,受多種因素的共同影響,武術教學的開展情況并不樂觀,大學生對這一體育課程的興趣逐漸降低,嚴重影響了武術教學質量得提升。
一、高校武術教學現狀
高校體育教學內容多為選修項目,與乒乓球、羽毛球、排球一樣,武術同樣是一門選修課程,因此,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對應的體育課程。相比較其它選修項目來說,武術側重于技擊能力的培養,屬于一種帶有實戰對抗性的高烈度體育活動,與乒乓球、羽毛球、排球、足球、籃球等競技類體育項目有著明顯的不同。由于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武術教學弱化了其技擊性,進而導致大學生認為武術教學內容缺乏實踐性、技巧性。在這種情況下,高校武術教學效果得不到明顯提高,對高校武術教學的推廣造成了嚴重影響。
除此之外,導致高校武術教學活動開展舉步維艱的另一問題是其缺乏一定的基礎,在高中、初中階段的體育教學中,側重于對現代競技比賽項目的學習,忽略了武術這一傳統項目的開展。受個人學習習慣的影響,大學生在選擇體育課程時,考慮到學分等因素,大多會選擇自己較為熟悉的體育課程,武術課程落選的幾率大大提高。
二、關于大學生對武術興趣的培養
為改變高校武術教學所面臨的各種問題,實現武術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則需要從大學生興趣入手,通過對大學生興趣特點的多元化分析,使更多的大學生能夠參與到武術學習中來。
(一)多元化的優勢融合
首先,武術作為中華傳統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因此,其歷史文化價值必然對大學生產生一定的吸引,這是武術在文化層面上的優勢體現。其次,在學習武術的過程中,能夠使自己的身體素質得到加強,耐力、柔韌性等都有著明顯的提高,這符合素質教育中的相關要求,這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大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的需求;第三,相比較現代競技體育項目,武術能夠在個人意志力、價值觀等方面進行一定的培養,通過武術的學習,可以促進個人精神層面的升華,以及個人修養的提高。
因此,在開展高校武術教學的過層中,需要側重于以上三個方面的創新,進而激發大學生對武術學習的興趣,實現武術課堂教學質量與效果的提升。
(二)創新武術教學內容下的興趣培養
在過去較長的一段時間里,高校武術教學內容過于單一,多為太極拳、太極扇、五禽戲等項目,且武術的技擊性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弱化,如此一來,雖然降低了武術教學過程中的危險性,卻也導致武術教學的實踐價值得不到體現。正是由于這一原因,大學生普遍對武術這一課程失去了興趣,傾向于更加具有實踐性的現代競技類體育項目的學習。
在這種情況,體育教師應反思武術教學內容設計上的單一性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恢復武術技擊性特征,使其更加具有實踐價值。例如,在太極拳的學習過程中,除基本動作要領以外,還可以融入一些常規防身技巧,并借助真人教學演示的方式來使學生了解太極拳的精妙之處,從而使大學生在面對一些危險情況時能夠具備一定的對抗能力,從而減少個人受傷的幾率。
然而,由于武術學習對身體素質的要求與意志力要求較高,考慮到大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創新武術教學內容的過程中,應當注意循序漸進的教學內容設計,在教學過程中通過鼓勵、引導、暗示等方法逐漸培養其興趣。例如,對一些學習較為認真的同學,教師應當給與他們更多展示自己的機會,培養其自信心;對學習效果稍差的同學,則應當進行鼓勵式教學,避免因批評導致其喪失對武術的學習興趣。
(三)傳統武術教學模式的創新
在高校武術教學中,我們習慣于教師課堂演示,學生對教師的動作進行模仿的方式,這對于具有較強自主意識的大學生來說限制了其個性發展,并且,與現代競技類運動項目相比,大學生的自由發揮空間較小,這也是導致大學生對武術課程興趣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基于這一情況,教師應當采取新的教學模式來激發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其能夠在武術課程的學習中更加積極、主動。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的方式,對一些實戰性質的武術比賽視頻或者電影進行講解,對比賽雙方的動作進行細化、分解,并由學生在做好防護的情況下對其中動作進行演示,實現理論與實踐的融合;其次,增加武術課程教學的趣味性,將游戲融入武術課程的學習之中,如太極拳學習中動作規范性比賽,由學生自主報名參加,其它學生作為評委進行評判,進而激發大學生對武術課程的學習興趣與參與的積極性;第三,為體現出武術課程在日常生活中的價值,在武術教學中還可以結合一些較常見的人身傷害事件進行舉例分析,如在被壞人背后鎖喉的情況下,則可以采用武術技巧中反關節進行應對,并且,根據與對方在力量上的差距,可以選擇多種不同的反關節方法,具體可以通過真人演示的方式進行實踐教學。
(四)武術教學內容的延展
高效武術教學側重于對傳統武術套路的學習,以及身體柔韌性,個人意志力等多方面鍛煉,在豐富教學內容與創新教學方法的過程中,大多數教師卻忽視了對傳統武術教學內容的延展,導致武術教學內容過于單一,在于其它現代競技類體育項目競爭中的優勢得不到體現。
武術的價值并不僅僅在于對我們身體的鍛煉和意志力的培養,通過學習武術,還可以實現我們個人價值觀、人生觀的培養,這是傳統武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長期以來任何形式下武術教學的重要內容。無論是以實戰為目的的武術教學,還是以個人身體素質鍛煉為主的武術教學,都應當明確武術學習的意義在于自我保護和強身健體,而不是以此欺凌弱小,這種道德觀、價值觀所體現出的個人文化素養是現代競技類運動項目所沒有的。因此,通過教學內容的延展,能夠將武術教學的精髓展現出來,進而激發大學生對武術學習的興趣。
三、結語
素質教育理念的提出,以及在高校人才培養中的滲透,為武術教學工作的開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當前大學生對武術課程的興趣不斷降低這一現狀,除了豐富武術教學內容與創新武術教學方法以外,還需要結合大學生在身體素質建設方面的需求進行分析。同時,在開展武術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充分發揮傳統武術在實踐應用中的優勢,并突出武術學習對個人道德修養的積極作用,以此激發大學生對武術學習的興趣,并積極、主動參與到武術學習中來,實現武術教學質量和效果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杜秀群.淺談高校武術教學中學生興趣的培養[J].搏擊·武術科學,2007,(06).
[2]秦子來.普通高校武術教學現狀及對策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08).
[3]劉暉.激發學生興趣 改進高校武術教學[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6,(S1).
[4]林月紅.淺談如何培養學生對武術學習的興趣[J].泰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02).
(作者單位:山東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