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健
摘 要: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各行各業均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互聯網+對教育行業造成較大的沖擊,在互聯網+背景下,很多學科均存在教學缺陷。本文探討的是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兒科護理教學中的缺陷,以互聯網+概念入手闡述了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兒科護理教學弊端,最后總結了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兒科護理教學方法改革途徑。
關鍵詞:互聯網+ 高職院校 兒科護理 教學方法 存在問題 改革措施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4(a)-0174-02
在護理專業中,兒科護理屬于核心課程,在臨床實踐中得到了廣泛應用。高職院校在開展兒科護理教學中,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全面提升教學效率,這就要求高職院校護理專業教師及時轉變教學觀念,不斷探索教學方式,加大互聯網+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力度。
1 互聯網+概述
互聯網+,指的是在互聯網的基礎上與各個行業相加,比如:工業、教育、服務業等。互聯網+并不是簡單的與行業相加,而是要借助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搭建有效平臺,強化互聯網技術與傳統行業之前的聯系,促進兩者之間的高度融合,在此基礎上構建出一種全新的生態發展模式。互聯網+是新社會形態的直接體現,將互聯網在各項社會資源中的作用凸顯出來,深入融合在各個領域中,以此全面提升社會生產力,推動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
將互聯網+技術應用在教育工作中,能夠降低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采取模塊教學方式,將課堂教學劃分為理論、實踐兩方面,應用情景模擬、理論轉圖像等技術,提升理論知識的靈活性,構建歡樂、輕松的課堂氛圍。在互聯網+大背景下,還能能夠促使教師轉變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式。推動高職院校轉變辦學模式、辦學理念,彰顯特色辦學,全面提升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質量。
2 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兒科護理教學問題
2.1 師資力量不足
目前,35%的高職院校面臨的最大難題就是師資隊伍的建設,實際師資數量無法滿足學校的教學需求。也正是因為這一因素,有些院校放低了入職門檻,導致師資隊伍學習較低,職稱不高。未能深入貫徹新課改理念構建“雙師型”隊伍,且50%的教師缺乏實踐經驗,進而導致兒科護理專業教學質量難以提升。
2.2 辦學經費不足
在多元化時代背景下,要求高職院校要以培養應用型、創新型人才為主,因此,不管是對校內的實訓基地,還是校外的實踐基地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縣級政府部門,嚴格控制高職院校辦學經費。在各類因素影響下,高職院校呈現經費短缺現象,普遍表現為高職院校內的硬件設施無法滿足教學需求,進而難以保障辦學質量。
2.3 教學觀念缺陷
首先,在辦學理念上存在著較大的誤區,少部分的高職院校未能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關系,也沒有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訓練與提升。其次,50%的高職院校是在中專院校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缺乏高職教學經驗,加之生源不穩定,導致高校在很多工作上力不從心。最后,極個別高校認為學校只有提升“專升本”的教學率,才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導致這一想法存在主要是因為未能深入貫徹國家的高職教育發展理念與政策,進而無法彰顯其辦學特色,推動高職院校的發展。
3 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兒科護理教學方式改革措施
基于上述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兒科護理教學問題,在多元化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必須要精準定位。樹立正確的辦學理念,教學意識,培養意識,才能夠全面提升其教學質量,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在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兒科護理教學改革措施主要如下:
3.1 轉變傳統教學觀念
第一,高職院校領導必須要樹立正確的辦學理念,在課堂教學中將學生的主體地位凸顯出來。第二,精準定位教學目標,依據學校開設的專業特點,制定個性化的發展目標,突出高職院校的辦學特色。第三,以培養高質量人才為教學目的,摒棄主導型發展模式,加大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實現網絡化教學。第四,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基礎,以教學服務為宗旨,以就業導向為理念。
3.2 合理調整教學學時
為了更好的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實現學生分析、實踐能力的培養,提升護士職業考核過關率。可以將高職院校兒科護理教學學時進行轉變,設置70學時制度,理論教學占40學時、實踐教學占20學時、護士職業資格考核占10學時。不僅如此,還需要充分借助互聯網+技術,滿足學生隨時隨地學習的需求。
例如:在《保溫箱使用法》內容時,教師在理論教學中,教師可以將這部分內容制作成微課的形式,通過云課堂將微課發送到班級群內,學生在閑暇時間可以自行觀看,以此實現知識點的鞏固。針對學生不解的地方,可以在線咨詢教師,進而逐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3 選擇最佳教學方式
教師應該深入貫徹新改革教學理念,在課堂教學中凸顯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依據教學內容,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將問題穿插在教學過程中。只有合理提問,才可以有效引導學生開展分析,積極去解決、分析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重視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課堂教學與實訓教學的結合。
例如:在教學《體格測量常用指標》時,可以將此章節的內容劃分為兩課時,先開展理論基礎學習,使得學生對此環節的知識能夠有初步的了解,接著開展實訓練習,以任務導向為基礎,引導學生依據教學內容,明確臨床工作中的重點、難點,關鍵點等,在學完一章節之后,能夠與之前學習的內容相互聯系。還可以采取案例教學法,與醫院的臨床課題組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護士將整理好的臨床記錄單交給學生,由學生進行分析、討論,總結出護理過程中的關鍵環節,最終教師展開合理評價。
3.4 轉變傳統辦學模式
在多元化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可以采取“雙元制”辦學模式,“雙元制”辦學模式起源于德國,“雙元制”辦學模式,指的是,在兩個地點,實施兩種教學主體,促使學生在醫院實踐學習中,能夠不斷積累臨床經驗。高等院校教學基本是三年制,學生在學校學習2年理論知識,最后1年下臨床進行實踐,“雙元制”可以按照“月”進行學習劃分,使得學生能夠及時將課本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操作,進而不斷提升自身的臨床操作能力。
4 結語
綜上所述,就高職院校兒科護理教學,只有及時轉變教學方式,加大教學改革力度,才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能夠在歡樂的氛圍中學習知識。教師也需要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結合,強化自身的實踐經驗,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平臺,以此為學生后期的就業奠定基礎,不斷提升學生的臨床能能力。
參考文獻
[1] 田林燕.體驗式教學法在內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17,22(52):106-107.
[2] 李敏,彭芳,周俊,范麗紅,宋沖,黃巖松,徐慧蘭.“互聯網+”背景下國家級骨干教師培訓的實踐——以護理專業為例[J].現代職業教育,2017,18(29):50-51.
[3] 李建波.微課翻轉課堂在高職護理學基礎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職業教育,2017,28(13):157-159.
[4] 侯麗群.探析中職模擬導游課程教學方法實踐[J].新課程(下),2016,20(6):240-244.
[5] 夏小艷,葉楓,李耀軍.微課在婦產科護理中的教學應用研究[J].教師,2016,18(14):56-57.
[6]余啟萍,郭林.高職院校護理專業急救護理項目化教學改革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4,23(27):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