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孟秋
摘 要:國家“互聯網+”發展戰略的下發與實施,圖書館終于在沉淪中迎來了創新跟挑戰,在這種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如果不與時俱進隨時隨地都會被這個時代所拋棄。傳統的圖書館經營模式已經無法吸引讀者。導致了圖書館文獻的價值被埋沒,使其成為了圖書館急需改革的問題之一。本文對在當今互聯網時代的背景下圖書館應該如何突破困境為讀者提供創新服務提出改革建議。
關鍵詞:互聯網 圖書館 科技創新
中圖分類號:G2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4(c)-0201-02
自進入21世紀以來,今天互聯網已經觸及到人類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它對傳統行業的沖擊還是很大的。“互聯網+”就成了這個時代的寵兒,只要有它的地方都呈現出了一派新氣象,依托互聯網的強勢覆蓋,傳統行業的經營理念跟思想理念都實現了革新。兩者的深度融合進而為建立新的成長生態創造發展機遇。圖書館在網絡科技的推動下,如何與新時代銜接,以網絡技術為中心,找到創新發展的路徑,成為當下圖書館領急需處理的問題。圖書館作為傳統行業要利用互聯網,擁有互聯網思維的服務意識,隨時隨地為用戶提供服務,在文化服務體系中圖書館成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以促進圖書館事業蓬勃發展。
1“互聯網+圖書館”創新的必要性
1.1 跨界融合
如今互聯網高速發展,隨之而來的行業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大,為了不讓現在的“網絡讀者”邊緣化,只依靠圖書館單方面服務創新是沒有辦法改變的,必須要融入到整個公共文化服務大家庭中,跨界融合就是當下最好的方法。例如:圖書館現在可依托用戶、企業使用的微信、公眾號、微博等社交平臺的服務進行交流借閱,就像現在的QQ閱讀一樣個性化的推送服務,讀者可以從軟件中選擇自己需要的資源進行借閱,包括用戶如何使用軟件、需要何種電子版文獻、如何使用導航搜索引擎等。連接一切可能將圖書館服務進行延伸,并最終融入網絡[1]。
1.2 尊重人性,最大限度地滿足讀者對文獻信息的需求
目前大多數圖書館不管是從資源上還是意識上都還很保守,“互聯網+”的時代保守就意味著閉關鎖國自取滅亡,現今讀者獲取資源的渠道和閱讀途徑太多了,導致了去圖書館的人越來越少,所以圖書館應改變服務模式來滿足現在讀者需求。以尊重人性為準則建立為讀者服務商業模式,把用戶的需求、愛好相結合,為讀者提供人性化信息服務,這樣也提高了優質文獻的使用率,充分利用圖書館文獻資源把它的價值最大化的體現。服務準則就以讀者為中心,建立滿足讀者需求的圖書館服務模式。圖書館也要建立用戶反饋平臺,聽取讀者的意見跟反饋,讓讀者直接參與到圖書館資源建設和服務上,隨時能夠跟其他讀者或者管理人員進行對話交流,消除以往圖書館在時間跟地點上的短板,不管什么時候都能讓讀者找到需要的資源,其特定的需求得到滿足。
圖書館還應積極主動地利用互聯網技術把圖書館文獻資源送到一切可以進入的行業和場所、領域,讓圖書館能與各個行業發展緊密地聯系,比如可以到賓館、機場、酒店、咖啡廳都可以,這是公共圖書館在社會中均等化、普及化的重要措施。
1.3 重塑結構
現階段互聯網技術水平高、普及率高,原來社會本身的禁錮被打破。不管是從經濟、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角度發展,利用互聯網技術形成互聯網共享平臺。圖書館所有的信息資源進行整合,現階段圖書館對讀者提供的服務已經可以實現互聯網的互聯互通。對于不方便來館的用戶,可以建立網絡圖書館平臺,讀者可以通過網上圖書館對與自己需要的文獻進行查詢,并通過數據庫進行電子版文獻的遠程閱讀。建立網上圖書館借閱支付平臺,使得那些借閱圖書無法及時歸還的讀者可以利用網上圖書館借閱支付來續借,通過這樣的模式、結構,讀者可以隨心所欲的在各個地方進行借閱圖書。
2 “互聯網+圖書館”服務意識創新
2.1 網絡資源建立
眾所周知圖書館有很多珍貴文獻,但重藏輕用又是圖書館的一個詬病,大部分年代久遠的優秀文獻出現破損后,就很難對外借閱了,之后就被珍藏起來只供觀賞。這樣以來就大大降低了文獻的價值利用率,純屬浪費并且埋沒文獻的價值。所以圖書館應對現有的館藏文獻資源進行甄別,將這些價值較高的資源,通過掃描、光學字符識別等技術,轉化位網絡信息資源,建立具有本館特色的超文本數據庫、資源庫,提高文獻資源的使用率,達到資源共享的的目的,也為以后圖書館開創特色的網絡服務提供條件。還有一點根據讀者需求,應用搜索引擎等手段搜集網絡信息,查詢網上相關資源的分布情況,對獲得到的信息進行分類、整理,然后建立文獻信息資源庫,每天都要按時按點的在網絡上進行鏈接的跟蹤維護,隨時更新內容信息,確保用戶用戶想要的資源文獻都能找得到,以滿足各層次用戶的信息需求[2]。
2.2 整體素質的改變
大家都知道服務員的素養高低決定著圖書館服務質量,圖書館服務人員在新模式中也要不斷的進行提升、學習創新,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明確自己的責任,這樣才能為讀者提供更好的服務。在“互聯網+”背景下,圖書館的管理人員也要進行學習培訓,每一個專業在不同的時代都在不斷發展,圖書館學這個專業也是一樣的在互聯網這個大背景下也需要進步跟提升,讓其內涵也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完善。
2.3 建立新型的服務模式
在互聯網時代的背景下,圖書館創新發展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圖書館服務觀念的轉變是“互聯網+”的一個重要環節。首先建立以讀者為中心的服務體系,更新信息服務模式,讓其資源與服務相結合,把綜合效能發揮到最大。再以“互聯網+”服務理念為創新的基礎。其次,在信息服務內容方面,應增加軟件信息導航,加大參考咨詢服務力度,把傳統的文獻資源轉變成為網絡信息資源,大大提高圖書館的核心競爭力。還可以通過舉辦各種講座活動,加強讀者的信息操作素養教育,保證讀者充分快捷的利用信息資源。最后,在讀者擔心的安全保障方面,就要盡可能地為用戶想著,來保障他們的發言權、知識產權和信息安全調動積極性的同時也讓圖書館的服務模式可以更加人性化。
2.4 增強用戶體驗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圖書館不得不改變以往的傳統服務模式,把O2O技術也帶到圖書館中,實現了更好的為用戶服務的理念。根據圖書館的實際情況,用全新的服務模式去構建新的“互聯網+圖書館”服務平臺,把管理員、讀者、資源之間緊緊聯系起來,更加方便用戶最大化地利用館內資源,達到“互聯網+”的跨界服務。圖使館可以通過現在的掃二維碼、微信、支付寶等方式來方便讀者借閱圖書支付等項目[3]。
3 結語
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與應用,帶動了傳統行業的又一次革新,成為了發展傳統行業的新動力。“互聯網+”與圖書館的融合,使傳統的服務模式跟方法發生了質的改變,這種改變使讀者能快速的找打自己想要的文獻資源,而且還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閱讀方式,讓用戶真正體驗輕松快樂的閱讀,通過調研圖書館也能更好地了解讀者的需求,方便圖書館能及時改善跟處理自己的不足之處,把自己的管理跟服務做到最好最人性化,為用戶提供一個舒適、安靜、安全的文化空間,開創新的“讀者時代”。
參考文獻
[1] 康耀瑋.“互聯網+”時代圖書館網絡服務創新研究[J].圖書館學刊,2015(10):100-102.
[2] 王小華.“互聯網+”時代圖書館信息服務淺析[J].出版廣角,2016(2):41-43.
[3] 張幸格.論“互聯網+”時代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創新[J].鄭州輕工業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7(1):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