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宇 李圓圓 趙霄
摘 要:當今社會網絡的快速發展為人們提供了信息平臺,便利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交流,但是網絡本身具有的復雜性兼具包容性的特點使得網絡對我們帶來積極影響的同時也帶來了消極影響。因此通過手機電腦等使用網絡率過高同時人生觀處于形成階段的大學生群體中出現了依賴網絡的問題。想要逃離出網絡依賴不僅需要學生自己通過學習鍛煉提高自覺性,也需要家長、學校教師和社會的積極幫助。
關鍵詞:大學生 網絡 依賴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4(a)-0247-02
1 大學生普遍的網絡依賴情況
在當今時代網絡發展成了大學生平常生活里使用頻率最高的工具,大學生通過網絡可以進行網上交友,拓展朋友圈,了解娛樂新聞,休閑娛樂,打游戲,網上購物,網上追劇等。因此,由于使用網絡頻率過高從而出現網絡依賴現象, 更是由于手機的普及,使得大學生隨時隨地都可以上網,走路、休息、學習、吃飯,在學習上養成了遇到不會的問題直接“百度”解決,從不自己思考;部分學生為了上網而熬夜到凌晨甚至更晚,從而導致早晨起床遲、整天精神不振,無多余精力去用在學習上;同時一部分學生想通過網絡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事。經過調查,在校大學生平均每天上網時間約為6h,其中3~4h打網絡游戲、追劇、網上購物等。
2 大學生網絡依賴的原因分析
本文通過對鹽城地區大學生網絡使用及依賴情況進行問卷調查,該調查通過發放電子郵件和實地調查兩項,問卷隨機發放,所調查的在校大學生男女比例相當。調查結果表明,鹽城地區在校大學生中的網絡依賴情況居多,使用網絡的時間很高,多數大學生由于過度依賴網絡不能妥善安排學習與生活,生活作息無規律,影響自身身體健康,同時學習效率低下。調查中的大學生網絡依賴情況主要表現在對娛樂的需求、對信息的需求、對心理的需求以及對社會交往的需求4個方面。同時,對大學生使用網絡的時間長短和大學生對網絡依賴程度高低的調查分析得出:網絡的使用時間愈長,大學生對網絡依賴程度愈高,兩者成正比關系。男、女生對網絡依賴程度無明顯差異,此說明網絡依賴和性別關系不打。不同時期的在校大學生對網絡依賴程度有明顯區別。經過仔細的分析筆者認為包含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2.1 進行娛樂和放松自我調整的需要
由于大學生自我切換狀態能力不強,從壓力很大的高考到步入大學,從緊張到放松,對新環境不能快速適應,到大學以后面對無人約束、寬松自由的校園生活只能通過網絡來打發時間、尋求幫助。通過網絡來使自己得以放松心身。大學生對新鮮事物接受快,網絡具有的吸引力使得大學生無法抵制誘惑,享受網絡給生活帶來的便利,因此頗易出現網絡使用頻率過高、網絡依賴的情況。
2.2 豐富自身知識涵養的需要
知識更新速度在網絡發展的同時也隨之愈來愈快。目前幾年來看,人類社會知識創新產出的速度明顯增快,知識的總和明顯增多。過往的時間里, 讀書只需要幾年時間,之后就可以運用知識進行生活;在往年,要讀幾十年書才能夠用一生;到了現在, 我們必須讀書學習一生,才能與時代前進的腳步同步。在網絡還沒有迅猛發展的時代,大學生學習知識的來源是課堂和書本,但是這些有限的信息不能滿足大學生的需求,知識更新速度較慢。在知識經濟時代,也就是今天,網絡的迅速發展成為大學生獲取知識的媒介,網絡信息日新月異,利用移動手機可以隨時隨地在網上學習、獲取知識,獲取知識的空間不局限于書本和課堂,凡是學生想了解的知識都能在網絡獲得,拓寬了知識面, 保證了大學生的知識獲得量。
2.3 適應壓力很大的生活環境的需要
在校大學生正處于由純潔、懵懂無知到學習步入復雜社會的階段,生活中會在學習上遇到挑戰,如考試不及格,在人際交往中會面對人際關系矛盾,在個人需求中會發生求而不得的情況,這些事會形成壓力,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大學生不知道該向誰求助因而利用網絡暫時逃避現實帶來的讓自己喘不過氣、無法承擔的壓力,分散自己的心思和注意點。當大學生選擇逃避生活上遇到的困難的時候,恰巧網絡為他們提供了避世的“安全”地帶,在網絡紛繁復雜的空間中,虛擬新世界的方式使大學生得到方式去宣泄壓力,放松心身。從上得出結論:網絡依賴與大學生心理健康相關。
3 如何解決網絡依賴問題
從國際看,許多國價推行大眾媒介素質,從國內來看,當代大學生由于缺乏媒介素養,使大學生不會正確處理網絡和自身關系。
3.1 推行媒介素養教育
鹽城各高校應該推行媒介素養教育,學習國際,通過此手段以提升大學生判別和選擇網絡信息的能力。首先應該分析大學生的網絡依賴情況的現狀,改變傳統管理方式,創新改造網絡平臺,將網絡媒介素養教育融入鹽城高校教育體系。此外,還可以分情況研究各高校,以此來廣泛推行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鹽城各高校媒介素養教育的推進不僅需要學校的重視和努力推行,還需要大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同時還應該注重各地高校的聯系,通過公共演講和宣傳視頻,定期邀請有學識、有經驗的媒體從業人員與學生們進行真摯而深刻的交流,讓更多的大學生參與其中,使他們獲得媒介素養知識,從而將媒介素養教育真實推行、落實。
3.2 鹽城各高校的教師指導與幫助
各高校的教師利用課余時間帶領學生閑暇時間積極參加各類團體活動、體育鍛煉,從源頭上減少學生網絡的使用時間。心理老師可通過對在校大學生的心理輔導這樣的方式,對有網絡依賴的學生進行心理疏導,班主任和輔導員也需要密切關注校園網絡依賴的具體情況,管理學生,使其養成良好的自我行為習慣,因為預防比治理更必要。由于智能手機的普及,大學生普遍使用手機,學校可規定在自習室、圖書館不得使用手機,以此使大學生更加合理的管理約束自我。
3.3 從大學生自身做起
學校加強媒介素養教育的同時,要以從大學生自身做起為根本。強調大學生自身想要改變的重要性。首先,我們應該通過教育宣傳的方式、手段,培養大學生在人生價值觀念形成期間學會對網絡信息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學會從復雜的網絡信息中,增強辨別網絡信息真偽的能力;其次,我們也應該通過開展更多的心理輔導活動,讓大學生在現實社會中得到幫助與關心,獲得現實社會的存在感,從而減少他們對虛擬世界的需求。各個大學生都應該時時刻刻保持意識清晰,認清網絡信息的復雜性和多變性,自覺養成良好的使用網絡方式,使其成為自己生活的輔助工具,而不是變成“網絡的奴隸”。正確對待網絡的娛樂游戲、網絡的各種新聞,不瘋狂購物,遠離網絡色情、網絡謠言等有不良影響的信息。
3.4 政府參與其中
網絡運營商也應該承擔起自己的責任,不斷加強對網絡的信息管理,控制不良信息的傳播,共同建造一個積極健康美好的網絡環境。政府加強對其的管理,為大學生上網提供一片網絡凈土。
總的來說,鹽城各高校以及全社會都應該正確認識到網絡依賴情況對大學生的不利影響,同時通過各種努力,使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能健康發展,提升個人的媒介素養,擺脫對網絡的依賴,讓當代大學生在新時代的藍天下茁壯成長。
參考文獻
[1] 趙曉彤.大學生網絡依賴的成因及擺脫對策[J].新課程研究[J].2016,(2):23-24.
[2] 黎寧論.高校媒介素養教育的建構——以大學生網絡依賴癥為視角[J].科技傳播,2016.(1):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