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琳
摘 要: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教學模式走進教學課堂。本文就大學計算機基礎課教學設計中翻轉課堂模式的應用分為兩點進行分析: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現狀,忽略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不能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理論性太強、實踐比較少、知識不能很好地內化,學生參與度低、課堂上不能激發學生探究和創新的熱情,大學計算機基礎翻轉課堂教學設計案例,課前自主學習,課中交流討論、完成練習,課后總結評價。
關鍵詞:大學 計算機基礎課 翻轉課堂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6(a)-0159-02
在2012年我國相關部門指出:“創新信息化教學與學習方式,提升個性化互動教學水平,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這位我國高等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提供了明確的目標。而翻轉課堂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 ,更適合高校學生,其突出學生的主體,使學生能夠進行自主學習,本文就翻轉課堂在大學計算機中的應用進行分析。
1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現狀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主要以培養學生對計算機的基礎認知能力,對計算機基礎的掌握能力,在學生進行計算機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其科學思維,提高學生的計算機素養[1]。計算機基礎課程包含的內容有許多,如操作系統、信息表示、體系結構、算法、數據等等一系列的多種類型的計算機課程內容。但目前,在大學計算機的基礎課程教學中仍有部分問題存在。
1.1 忽略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不能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是一門信息類課程,大學生來自不同的地方,每個學生的計算機基礎也是不同,存在差異。在這樣的狀況下,教師仍采用同一種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來面向全部的學生,這樣難以滿足學生的學習要求,使學生容易產生厭煩情緒。
1.2 理論性太強,實踐比較少,知識不能很好地內化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是一門專業性很強的課程,其包含的內容有許多,但是在大學實際教學中課時占比非常的少。面對這樣的狀況對于教師來講,若想將教材中所有的內容全部教授給學生顯得比較困難,其中有部分內容還需要學生自學,這對學生的自覺性也是十分的考驗[2]。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只能通過機械式的學習記憶相關的概念定義,沒有真正的理解其含義,為了考試而學習,并不是為了學習而學習。因此,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較差,知識不能很好地內化。
1.3 學生參與度低,課堂上不能激發學生探究和創新的熱情
在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課堂上,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對學生進行教學時并不會特別注意到學生對知識內容的掌握程度,忽視了學生的學習狀況。另外學生很難有自由學習的時間,因此,在課堂上學生的探究和創新的熱情很難被激發。
由此可見,傳統的教學模式并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需要不斷的改革和創新。
2 大學計算機基礎翻轉課堂教學設計案例
2.1 課前自主學習
在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學習中,學生在課前進行自主學習其主要內容并不只是進行預習那么簡單,而是以傳統的教學效果為目標。為了能夠實現這一教學目標,教師應該建立有效的學習平臺,將教學資源分享在網絡平臺上,將學習目標布置給學生,這樣學生就可以利用網絡平臺進行自主學習。
為了使學生能夠對計算機課程有一個清楚的認知,教師可利用相關的制圖軟件將計算機基礎課程中的知識點以大綱的形式體現出來,這樣一來,學生會明確自己所要學習的內容。教師在設計知識點大綱時,可以將具體的網址鏈接體現出來,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有一個具體的認知,學生可以結合自身的學習狀況與相關的知識點進行學習,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3]。或者學生能夠可以通過微視頻、PPT等等教學資料進行學習,一般微視頻的時間在5~10min,其內容主要包括有針對性的知識點,或者是就某一問題開展的解說,學生能夠通過此加深自身對計算機學習的記憶。學生在進行自主學習之后,要有針對性的練習或是實際操作。當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遇到問題時可以通過網絡查詢或是觀看教學資源來解決問題。教師也可以建立一個學生交流的平臺,生生之間、師生之間遇到問題可以相互探討、相互學習。
2.2 課中交流討論、完成練習
學生通過在課前的自主學習,在課上將是通過自主學習后將知識進行內化的過程。學生可以通過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師生互動來完成。由此可見,在課堂上的互動才是翻轉課堂的重要內容。因為在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操作性非常強,實際教學的場所主要以學校機房為主。教師將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的遇到的問題進行總結,或者是學生將自主學習中獲得的方法和技術進行陳述,在讓學生們相互討論。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分別布置學習任務,使每個學生都可以參與到學習研究中。在學生進行討論學習時,教師要及時指導學生,遇到問題要引導學生利用自身的知識去解決。教師要在課堂上布置作業并讓學生當堂完成,以鞏固學生的基礎;當小組完成任務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總結,組與組之間相互交流相互檢驗。可課堂的最后,教師要布置下一堂課的任務,使學生在活躍的氛圍中進行學習。
教師在教學時,要因材施教,以教學內容為主,選用適合的教學方法。例如,進行《計算機系統的組成》的教學時,教師利用基于問題的學習方法來進行教學,提出與文章相關的問題,如,計算機組成及工作原理是什么?微型計算機工作硬件系統的功能和工作原理是什么?微型計算機工作軟件系統的功能和工作原理是什么?教師將學生分組,讓學生以組的方式進行討論學習。在學習討論過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作業,學生進行練習,在學生練習的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幫助,使學生從中鞏固自身的基礎知識。最后將好的作品進行展示,提升學生參與的興趣。
2.3 課后總結評價
課后教師對學生在課堂中完成的作業進行檢查并評價,對該堂課的學習情況進行總結評價。將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上傳至學生學習的網絡平臺上,將其作為學習建議[4]。此外,學生通過學習之后,對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總結和思考,以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通過網絡學習平臺將問題反饋給教師。
隨著時代的發展,在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中有一款軟件,其集出題、自測、批閱的功能于一身。能夠幫助教師進行批閱卷紙,這樣的方式不但節省了教師的時間,也使學生能夠得到公平對待。
3 結語
翻轉課堂,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順應時代的發展,能夠滿足學生能夠的學習需求。其在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中的應用,不但解決目前在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還有優化了課堂,使學生能夠有效的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合理應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孫中紅,翟金剛,王剛,等.應用型大學翻轉課堂模式程序設計基礎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8(16):156-157.
[2] 張文莉,楊麗勤,劉苗.基于翻轉課堂模式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教學設計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8):69-72.
[3] 曾珍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解決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的問題與應用[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6,12(7):144-145.
[4] 李君.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大學計算機基礎課中的應用技巧——以云南工商學院Office辦公軟件課程為例[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5(11):137-138,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