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芳
摘 要:班主任是班級的管理者和組織者,負責班級的全面工作,是學生在校園的“家長”。做好班主任工作,對于學生健康成長具有重大作用!作為一名中學班主任,應加強學生管理,預防班級中不利于學生健康發展的現象出現,并提出相應的預防對策,為學生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關鍵詞:班主任;健康發展;預防對策
學校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大環境,目前我國校園中不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現象時有發生,這些現象嚴重影響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因此如何有效地預防這種現象,是班主任工作研究的重點問題。
一、影響學生在校健康發展的原因分析
想要從根本上抑制這種不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現象,還應了解發生的原因,通過分析研究發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社會環境的負面影響
一些校園周邊擺攤設點,存在電子游戲室以及網吧等場所,許多商家為了獲得更多的利益,放未成年進入,而這些場所人員復雜,對學生會產生許多負面的影響,容易使學生迷失自我。同時我國網絡媒體比較發達,學生通過網絡媒體,往往會接觸一些暴力元素,大大弱化了學生的道德意識,使得學生深受影響,產生暴力傾向,引起校園欺凌現象的發生。還有一些網絡媒體大肆宣傳一些欺凌事件,可能會誤導學生,使學生不自覺地模仿宣傳的欺凌事件,致使欺凌事件發生。
2.學校教育的缺乏
教師、宿舍以及操場是校園欺凌發生的主要場所,而發生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學校監管不到位,對校園欺凌現象的預防不夠重視。而且我國一些學校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夠重視,思想品德課的開展效果不佳,學生未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道德意識較為薄弱,缺少是非觀念,容易引起欺凌現象的發生。
3.家庭防線的失守
家庭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通過研究發現,父母關系緊張、長期得不到親情溫暖以及父母離異的孩子,比較缺乏安全感、挫敗感,會形成自私、叛逆、孤僻等性格,他們在面對事情時,不知道如何溝通,經常與他人發生矛盾,久而久之產生暴力傾向,同時還有一些父母比較溺愛孩子,不教孩子做人的道理,沒有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另外一些父母雖然對孩子的教育比較重視,但是由于采用的教育方式不正確,一味地采用打罵教育,會使得孩子產生逆反心理,產生暴力傾向。
二、預防為主,懲罰為輔,做好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
針對校園不利于學生發展的現象,班主任還應做到以預防為主,懲罰為輔,應形成多方共同參與的一種機制,具體預防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社會預防
社會預防主要是消滅引起校園欺凌現象的社會誘因,其具體措施:首先應對校園教育環境進行優化,學校應建立科學的教育理念,實現德育與智育齊發展,注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得學生形成良好的品質,尊重自己,更要尊重他人,其次父母應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在孩子面前注意自己的言行,樹立良好榜樣,應加強與孩子的情感交流,給予孩子獨立成長的空間;再次社會各機構應為孩子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應嚴查學校周邊違反法律法規的不良場所,并建立未成年人保護咨詢機構,專門預防校園欺凌事件,并為孩子開展心理咨詢工作。
2.情景預防
情景預防主要是研究在什么情境下被害人易實施違法活動或加害人被傷害,對此應采取的措施:學校應加強監管,應對易發生校園欺凌事件的場所安裝監控系統和加強巡邏,同時還應設置電話求助熱線,在接到求助熱線后,應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救助學生。學校還應鼓勵學生檢舉揭發校園欺凌行為,并對實施校園欺凌行為的學生進行嚴厲的懲罰,嚴重者還應交由公安機構處理。教師應加強對學生的關注,特別是性格較為孤僻的學生,應經常進行心理疏導,使其變得開朗,與同學保持良好的關系。另外還應加強校園欺凌危害的宣傳,使得學生能夠正確地看待校園欺凌,強化防范意識,加強自我救護的能力。
3.法制預防
法制預防為預防校園欺凌提供了重要保障,法制預防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應針對校園欺凌事件,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規,保證法律法規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以及威懾力,加強對校園欺凌者的懲罰力度,保護青少年合法權益,提升校園欺凌者的犯罪成本,以此達到良好的預防效果。同時還應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活動的開展,在學校開設法律講堂,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讓學生認識到法律底線不可觸碰。
總之,校園中班級中不利于學生發展的現象對青少年的發展產生了嚴重的危害,對此作為班主任,應與學校、家長以及社會機構應形成合力,實施社會預防、情景預防以及法制預防等措施,盡量減少不利于學生健康發展的現象的發生,為學生健康成長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