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揚
摘 要:初中英語教學并不只是提高學生英語語言能力,而是要通過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責任意識,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發展。在教學活動中,要盡可能將保護生態文明的教學內容,融入初中英語教學活動中,并為學生開設生態建設、綠色環保、保護環境的教學實踐互動平臺。在英語教學中,要做到課堂教學、教師板書、多媒體課件多方齊頭并進,讓學生在英語課上培養的社會責任感,內化為學生的實際行動和自覺選擇。
關鍵詞:英語課堂;生態文明;責任意識
初中英語教學中,為學生開展關于生態文明的教學內容,是對教材的積極順應。在初中英語教材中,本身就涉及很多關于生態環境狀況、自然災害情況、野生動物保護以及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的破壞等話題內容。因此,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開展生態文明教學是非常合理的。同時,由于初中生對生態文明的話題比較關注,也正是世界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階段,非常容易受到社會思潮的影響。在初中階段開展生態文明教學,塑造初中生健康價值觀,是初中教育的目標之一。
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責任心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依據教材內容,為學生創造合理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對保護生態文明的責任心。通過對教學內容的延伸,可以順利將教學內容引入生態文明保護的主題中,對培養學生保護生態文明責任心有積極作用。例如:在學習Ill help to clean up the city parks時,教材所涉及的教學課文是與保護生態環境相關聯的,教師可以依據“如何保護城市公園”的主題,為學生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通過教學情境的創設,將學生自然帶入有關于生態保護的話題中。在話題中,教師除了對“如何保護城市公園”開展教學活動之外,還可以將話題拓展到對自然環境的保護上,如對森林、海洋、湖泊的自然保護等話題。在拓展話題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教學過程進一步向學生提問,如“你見過的,對森林、海洋、湖泊的生態環境破壞有哪些?”“你認為,這些破壞生態文明的行為的動機都是什么?”“你認為應該通過什么樣的措施,才能有效實現對生態文明的保護工作?”通過創設這些問題,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找尋問題的答案。
二、展開小組討論,激發學生思考
在教學情境創設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小組討論活動。學生針對教師提出的教學問題,通過同學之間的英語對話,尋找出自己解決問題的答案。在學生展開小組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要對整個討論過程觀察和引導。當學生通過討論提出了新的問題之后,教師可以選擇立即對所提出的問題做出解釋,但如果學生的提問非常好,教師可以在接下了的教學環節中,向全體同學集中講解。當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得出自己的見解的時候,學生要把得出的結論整理出來,集中向教師匯報。在小組討論結束之后,學生可以將自己整理出的結論,通過小組長發言,展示給教師和全班同學。教師再對學生的結論做出評價。需要注意的是,在小組討論中,討論的時間要盡量控制在15~20分鐘之間,既保證討論的有效進行,又保證不會影響到教師接下來的教學工作。小組長發言的時間,要控制在2~3分鐘左右,保證小組長在明確展示自己觀點的同時,還可以為其他人的發言留出時間。通過學生的自主討論,學生對生態保護的認識會更加深刻,而學生主動思考得出的正確結論,也會在學生心目中更加根深蒂固。因此,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是加強教學效果的優選方法。
三、進行學生活動,喚醒學生保護意識
在小組討論的整個教學過程結束之后,就可以進入到學生活動的教學環節。學生活動是對以上教學活動的總結和升華,也是教學活動的水到渠成的部分。教學活動進行到這個階段,學生對生態文明的保護意識已經被喚醒,并且產生了強烈的愿望要參與到保護生態環境的活動中去。因此,教師可以在這一階段組織學生活動,引導學生形成自動自覺的保護生態環境的行為。在這個教學環節,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開展生態活動。如,從我做起,減少紙張的使用,減少一次性物品的使用,減少家庭用電和用水。在旅游區和城市公園中,不要隨意將垃圾丟入景區。通過學生行為的加強,讓學生形成由內而外的生態保護意識。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保護生態文明的責任心,是培養學生正確價值觀念的重要手段。初中英語教師一定要注意發揮英語課堂教育在開展學生思想教育方面的作用。通過初中英語課堂,不僅僅讓學生學習到英語知識,掌握英語的綜合應用能力,還要通過英語教學,激發學生對保護生態文明的意識,激發學生建設良好生態文明的愿望,喚醒初中生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引導學生從自身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在一點一滴的努力之中,實現保護生態文明的目標。通過行為形成習慣,通過習慣形成思想,將保護生態環境的思想意識扎根于每一位初中生的心中。
參考文獻:
[1]王樂.分析怎樣激發初中生學習英語的興趣[J].校園英語,2018(4).
[2]季露露.中小學開展生態文明教育的必要性及其對策[J]. 金田,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