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年,在我國金融市場改革持續推進、構建多層次金融體系的背景下,城市商業銀行進入飛速發展階段。截至2016年12月,我國城市商業銀行總數已達133家,覆蓋全國各省區域。雖總體資產規模較小,但城商行已成為我國商業銀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幫助中小企業融資等方面的作用日益顯著。本文利用DEA(數據包絡)分析方法對我國58家城商行2011-2015年的綜合效率進行了實證分析。研究結果表明,2011-2015年來我國城商行總體效率水平偏低,但經營的穩定性在不斷提高。我國城市商業銀行綜合效率的提高主要來自于規模效率的優化。同時發現,我國多數城商行存在X—效率。針對研究結論,提出了我國城商行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 城市商業銀行;DEA(數據包絡分析);銀行效率;建議
引言: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金融市場改革的逐步推進,中國的商業銀行制度不斷發展和完善。作為我國商業銀行體系的新生力量,城商行在過去數年呈現出飛速發展的勢頭,在促進我國國民經濟發展和經濟結構優化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我國“十三五”規劃中提出要加快金融要素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滿足實體經濟投融資所需要的多層次、多元化的金融市場體系,因此推動城商行穩定持續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面對充滿競爭的中國銀行業,如何提高城商行的競爭力至關重要,而衡量商業銀行競爭力的主要指標就是商業銀行的經營效率。效率值的高低可以反映出商業銀行的對資源的利用程度和整體的經營情況。通過對城商行綜合效率的分析,有利于我們更好的了解其發展現狀,有利于促進我國金融市場的完善與優化。
一、我國城市商業銀行發展現狀和問題
城市商業銀行是中國銀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特殊的歷史條件下,在原城市信用合作社的基礎上形成的。據我國銀監會統計,截止2016年6月末,我國已有133家城市商業銀行,其營業網點達1.4萬個,縣域機構覆蓋率63%,與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相比具有數量上的絕對優勢。目前我國城商行的資產規模和總負債分別達到25.2萬億和23.5萬億,在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總額中的占比分別為11.56%和11.67%。我國城商行在2011-2015年間規模發展平穩快速,總資產增長率為20%左右,所有者權益增長率更是持續超過20%,其規模增長速度高于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
與此同時,隨著近年來我國對城商行跨區域設立分支機構準入要求的放寬,多家城商行已獲準跨區域經營。在逐步提高市場占有率的同時,城商行也不斷改善經營模式,推動股份制改革,以實現更優化發展。據銀監會2016年報告顯示,我國城商行主要監管指標保持良好,主要經營指標增速好于商業銀行平均水平。在不斷的發展與完善中,我國城商行正逐步發展成為一個具有相當數量和規模的銀行階層,成為我國多層次銀行體系中最具生機和活力的群體之一。
但出于歷史因素和發展區域受限等原因的影響,我國城商行目前發展良莠不齊,存在著資產質量差、經營管理結構不合理、風險管控能力薄弱等問題。中國銀監會報告指出,截止2016年6月末,城商行的平均資本充足率為12.29%,低于商業銀行13.14%的平均值,資本嚴重不足,缺乏融資渠道,從而導致總體防范風險的能力弱。同時我國城商行不良資產壓力較大,不良貸款指標連續四年雙升,現階段共存在6家高風險機構。由于服務范圍的局限,我國城商行的經營結構和信貸資產狀況也存在相關問題,貸款集中度及中長期貸款比率均較高。除此之外,我城商行還存在這技術能力不足、人才儲備缺乏等一系列的問題。
二、我國城市商業銀行效率的實證研究
商業銀行作為一種特殊的企業,其本質目標就是追求利潤的最大化,銀行效率是對商業銀行在合理分配投入下,獲得最大收益的能力進行衡量,即對實現產出最大化或投入最小化的有效程度度量。商業銀行的效率分為技術效率、配置效率、純技術效率、規模效率、成本效率和利潤效率等。本文主要利用DEA效率分析模型研究城商行的技術效率、配置效率和規模效率。結合商業銀行追求利潤最大化的本質,綜合中介法與資產法,本文選擇代表經營投入的營業支出和代表資本投入的所有者權益為城商行效率研究的投入指標,選擇貸款額度和銀行凈利潤為城商行效率研究的產出指標。
為了更好的研究城市商業銀行的綜合效率與發展情況,本文選擇2011-2015年作為樣本的時間序列。通過對我國133家城商行時間序列內的年報數據進行歸納整理,以數據的連續性和完整性為條件篩選出昆侖銀行等58家城市商業銀行作為研究對象。本文所使用的全部原始數據來自于各城商行的公開年報。本文利用DEAP2.1軟件對2011-2015年58家城市商業銀行進行DEA模型效率分析。
1.我國城市商業銀行總體效率水平
由實證結果分析可得我國城商行總體效率水平較偏低,僅有北京銀行、自貢市商業銀行、廣州銀行等7家城市商業銀行實現了技術有效和規模效益。但隨著我國多元化金融市場的發展,我國城商行的總體效率也在波動中提升,技術效率、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的標準差也在不斷縮小,說明我國城商行經營的穩定性大大增強,城商行業呈現出良好且穩定的發展態勢。分析發現,我國城商行的技術效率從2011年的0.684提升至2015年的0.746,提升了0.62個百分點,但純技術效率僅提升了0.08個百分點,規模效率則提升了0.6個百分點。因此,在2011-2015年間,我國城商行經營效率的提升主要源于規模的優化。同時,在該時間階段,2013年我國城商行的經營績效最優,隨后有小幅度的下降,這與我國2013年的推進金融改革、加強金融監管以及全面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等政策存在一定的相關性。
2.我國城市商業銀行的規模經濟問題
由實證結果分析可得2011-2015年間,我國處于規模遞增階段的城市商業銀行數量逐漸減少,大多數城商行處于規模遞減區間,我國城商行總體規?,F象不明顯。但廈門國際銀行等數家城市商業銀行雖然在歷年的效率評價中處于規模收益遞減區間,但卻隨著近幾年其資產規模的擴大,其平均效率反而有所增加。說明近幾年隨著我國銀行業市場的不斷發展,一些城市商業銀行開始不斷加大對不良資產管理和減員增效等經營改革,以提高自身的綜合效率。
三、結論與建議
本文利用DEA分析方法,對2011-2015年我國58家城市商業銀行的技術效率、純技術效率和規模效率進行實證分析,得出以下結論:(1)現階段我國城市商業銀行總體效率不高,但近年來經營的穩定性不斷提高。(2)我國城市商業銀行技術效率的提升與規模效率的提升趨于一致,技術效率的提高主要來源于規模效率的優化。(3)部分城市商業銀行盡管歷年均處于規模收益遞減區間,但隨著資產規模擴大,效率不降反增。說明在我國部分城市商業銀行中存在X—效率。
基于以上研究結論,針對我國城商行發展提出以下四點建議:(1)加強政策扶持與監管。城商行作為我國現有銀行業的組成部分,國家應加強對我國城商行的政策扶持,促進我國城商行的穩定發展。同時還應加強對我國城商行的監管,推動城商行進行股份制改革,提高其資本的充足率和穩定性。(2)選擇適合的發展規模。我國城商行應注重規模優化,不能盲目追求市場和規模的擴大,應選擇適合的發展規模。(3)加強內部經營結構與方式的改善。我國城商行大多存在X-效率,應加強其內部經營結構與方式的改善,提高其綜合管理能力,促進其綜合效率的提升。(4)發展新興業務。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與更新,城商行應積極在傳統業務的基礎上,發展互聯網+金融等新興業務。
參考文獻:
[1]Berg S A, F?rsund F R, Hjalmarsson L, et al. Banking efficiency in the Nordic countries [J].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1993, 17(2-3):371-388.
[2]Chortareas G E, Girardone C, Ventouri A. Financial freedom and bank efficiency: Evidence from the European Union[J].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013, 37(4): 1223–1231.
[3]彭琦, 鄒康, 趙子銥. 1993-2003年中國銀行業效率的實證分析——基于DEA測度技術的運用[J]. 經濟評論, 2005(4):82-89.
[4]遲國泰, 楊德, 吳珊珊. 基于DEA方法的中國商業銀行綜合效率的研究[J]. 中國管理科學, 2006, 14(5):52-61.
作者簡介:
宮雅慧(1995-),女,漢,山東省濟寧市人,研究生,單位:西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金融學專業,研究方向:農村金融。